花生顿,白房子。
椭圆办公室。
窗外的阳光透过厚重的窗帘缝隙,在地毯上切割出一道明亮的光带,却驱不散室内凝重的空气。
太平洋战场失利的阴云,依旧笼罩在每位决策者的心头。
骆石福总统坐在轮椅上,深邃的目光落在办公桌上那份刚刚送达的绝密电报上。
国务卿赫尔安静地坐在对面,脸上带着长途飞行后的疲惫,但眼神依旧锐利。
“赫尔,”
总统的声音有些沙哑,打破了沉默,
“默菲斯从大同发来的最新评估,你怎么看?”
赫尔身体微微前倾,将那份电文向总统的方向推了推,语气沉重而肯定:
“总统先生,默菲斯上校的判断与我们在战略情报局的分析不谋而合。
大同,这个我们原本只是作为一枚牵制棋子的地方,其战略价值,恐怕被我们严重低估了。”
他伸出手指,在虚空中点向那个遥远的中国北方城市:
“那里,不仅仅是李云龙八路军的一个据点,更是插在日本统治区腹地的一把尖刀!
它位于日军所谓的‘后方’,但恰恰是连接其华北、蒙疆占领区的脆弱腰眼。”
赫尔的眼神变得灼热起来:
“默菲斯认为,只要我们在此地站稳脚跟,并持续施加压力,将迫使日本人不得不将他们本已捉襟见肘的战争资源
——兵力、飞机、燃油、弹药——
大量向这个内陆区域倾斜。
总统先生,您想想,每多一个日本师团被牵制在山西的黄土沟壑里,我们在太平洋岛屿上面对的压力就会减轻一分!
这是用最小的投入,为我们前线的小伙子们换取喘息空间的绝佳机会!”
罗斯福微微颔首,目光扫过电文上关于资源的部分。
赫尔立刻跟进,语气更加严峻:
“更重要的是资源!
默菲斯特别强调,晋北及周边区域,是日本在华重要的煤炭、铁矿、棉花和粮食产地。
尤其是煤炭!
云母矿的丢失已经让他们痛入骨髓,如果连煤炭供应也受到致命威胁……日本的钢铁产量、发电能力、铁路运输都将受到连锁打击。
这比击沉他们几艘运输船的影响更为深远和持久!
我们不能满足于仅仅掐断他们的‘神经’,还要打断他们的‘筋骨’!煤炭,就是打断小日本筋骨的好办法!”
总统深吸了一口气,他当然明白,能源和原料对于战争机器意味着什么。
赫尔拿起电文,指向最后,也是最具说服力的部分:
“然而,默菲斯警告,我们目前投入的力量,一个中队的‘野马’和一个中队的b-25,远远不足以确保我们能在那里站稳。
日本人不是傻瓜,他们比我们更清楚大同失守的后果。
他们必然会疯狂反扑,投入远超我们想象的力量。
他们的‘隼’式战机数量庞大,可以通过消耗战来磨损我们有限的空中力量。
一旦我们失去制空权,大同机场易手,之前的所有投入和战略设想都将化为泡影。
我们不仅会失去这把尖刀,还会严重打击盟友的士气,并让日本人重新稳固其后方。”
办公室里陷入了短暂的寂静。
罗斯福的目光投向墙上那幅巨大的世界地图,他的视线越过浩瀚的太平洋,落在亚洲大陆那片广袤的土地上,最终聚焦于那个被反复强调的名字——大同。
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
向一个并非主要战场的地区增派宝贵的航空力量,尤其是性能顶尖的p-51战斗机,必然会引来军内“先欧后亚”派系的强烈反对,也会让专注于太平洋战区的海军将领们不满。
但是,默菲斯的分析有理有据,掀动了他脑海中的战略天平。
用空中力量撬动整个华北日军的部署,威胁其能源命脉,间接支援太平洋……这笔投资,潜在的回报率可能高得惊人。
赫尔的目光并未在电报关于增援飞机的部分过多停留,他的手指向下滑动,停留在了默菲斯报告的后半段
——那几行关于李云龙部队本身的、看似不经意却分量极重的描述上。
他微微蹙起眉头,仿佛在确认自己是否看错。
“总统先生,”
赫尔抬起头,声音里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审慎,
“请您再看看默菲斯后面这段……关于那支八路军部队本身的评价。这……有些超出我们以往的认知。”
罗斯福总统抬起眼,示意他继续。
赫尔清了清嗓子,逐字念出电文上的句子,每个词都念得很清晰:
“‘……需特别补充说明的是,李云龙将军麾下的部队,其精神面貌十分积极,求战欲望强烈,纪律性在灵活机动的战术要求下保持良好。
更为关键的是,他们的武器操作水平极高,不仅限于我们提供的装备,他们大量使用自研自产的武器系统。
经过观察,其单兵火力水平已显着超越当前遭遇的日军部队,甚至……在某些方面,高于我国陆军标准配置。’”
念到最后一句,赫尔的语气不由自主地加重了。
他放下电文,看向罗斯福,眼中充满了困惑与探究:
“总统先生,‘单兵火力高于我军’?
默菲斯是个严谨的军官,他用词非常克制。
如果他这样写,那实际情况可能比他描述的还要……惊人。
一支来自贫瘠内陆、长期被封锁的军队,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罗斯福的身体微微前倾,手指交叉放在膝上,露出了极感兴趣的神情:
“自研自产?
超越了日军,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了我们?
赫尔,这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
但默菲斯和史密斯都在那里,他们亲眼所见。
继续说,他还观察到了什么?”
赫尔拿起电文,深吸一口气,声音低沉:“总统先生,我从默菲斯的电文中,感受到了某种不安……”
他欲言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