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铺里的特色小吃摊前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茶香鸡腿被烤得外皮金黄酥脆,香气四溢,引得不少人排队购买。
旅拍商店里,展示着一幅幅精美的照片。照片里的游客身着华丽的古装,有的扮成古代的公子小姐,手持折扇、手帕,漫步在古城的石板路上;有的则穿着少数民族服饰,在具有民族特色的背景前翩翩起舞。
这些照片将大同的古韵与游客的风采完美融合,让人不禁心动,也想穿上漂亮的服饰,在这古老的城市中留下美好的回忆。
街边,一座慈眉善目的老中医铜雕像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雕像中的老中医正全神贯注地为前来“求诊”的人把脉。他右手轻轻搭在仿古桌上,左手摆出即将探入袖口摸脉的姿势,神态栩栩如生,仿佛真的在为病人诊断病情。
宇辰看到这雕像,思绪瞬间回到和梦瑶一起看到雕像前“喜脉”二字的那天。
梦瑶当时的反应如同被惊起的小鹿,原本白皙的脸颊瞬间变得绯红,那颜色恰似熟透了的苹果,娇艳欲滴,她轻咬下唇,眼神中既有羞涩又带着嗔怪,那娇俏的模样让宇辰当场就失了神,此刻回想起来,他又有些微微地走神,心中泛起一阵复杂的情绪。
两人继续往前走,宇辰看到了关帝庙。这座古老的庙宇庄严肃穆,庙前的石狮子威风凛凛,仿佛在守护着这座神圣的庙宇。
啸风往南一指那条巷子,说道:“这就是县楼北街,再往南走,就是县楼南街。”
于是两人便拐进了县楼街。一踏入,便能明显感觉到这条街道与其他地方的不同。
街道略窄,中间的地面由条石铺就,而且条石颇不平整,走在上面,脚步不自觉地变得缓慢而沉稳,仿佛真的穿越回了古代。大约是刻意仿照古代的样子,可以想象若干年后,这些条石历经岁月的打磨,每一块都带着独特的纹理,记录着如今的故事。
这里的商家也是动了一些小心思。在古朴的砖门楼旁边,外墙上挂着一辆黄漆漆过的老旧式样自行车。那自行车虽然看起来破旧,却被擦拭得一尘不染,黄漆在阳光的照耀下,反射出温暖的光芒。
它的存在,就像一个无声的邀请,引得不少游客驻足,在它旁边摆出各种姿势拍照留念,仿佛要将自己与这复古的场景融为一体。
“为什么叫县楼街呢?”宇辰满是好奇地问,眼神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
“往前走你就知道了。”啸风笑着卖了个关子,眼中带着一丝神秘。
两人继续前行,走不多远,便看到一辆木制古代马车,精雕的棚子非常漂亮。
马车上,一位身着古装的美女正摆着造型,旁边的摄影师不断调整着角度,口中还不时指导着:“再稍微侧一点身,对,就是这样,保持微笑……”
那美女身姿婀娜,面容姣好,与精致的马车相得益彰,宛如一幅绝美的古代画卷。
“为什么这里会放一辆古代马车呢?”宇辰看着眼前的场景,满心疑惑,实在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
啸风依旧没有直接回答他,只是说:“看,县长大院。”
宇辰顺着啸风所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一座古色古香的大院出现在眼前,瞬间明白了马车的来历,恍然大悟道:“哦,原来是县长出行的马车。”
啸风这才开始介绍道:“大同县长大院即大同古城县楼北街原11号院,古城改造后编为7号院。它始建于晚清或民国初,采用三进院落布局,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在2009年被确定为大同市不可移动文物。”
宇辰点点头,表示明白了。
啸风继续说:“民国时期,两任县长在此居住过,因此老大同人称这个大院为‘县长大院’。整套院落是典型的大同明清四合院建筑风格,古色古香、花团锦簇。”
伫立在大院门前,宇辰和啸风的目光被门头高悬的魏碑题字紧紧吸引。
那“县长大院”四个大字,笔力苍劲雄浑,气势磅礴,运笔间尽显魏碑书法的独特魅力。笔画的起承转合、抑扬顿挫,无不彰显着书写者深厚的功底,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厚重。
两侧楹联“静以修身,俭以养性;入则笃行,出则?(友)贤”同样韵味十足。黑底金字,古朴典雅,与魏碑题字相得益彰。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性)”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 ,时刻警醒着人们要在宁静中修养身心,用节俭培养品德。
而“入则笃行,出则?(友)贤”则传达出为人处世的道理,在家要切实履行所学,出门在外应与贤能之人结交为友。
宇辰忍不住赞叹:“这题字和楹联,不仅书法精湛,内涵更是发人深省,想必曾经住在这大院里的县长,也是想以此来勉励自己和家人吧。”
啸风点头表示赞同:“没错,这些文字承载的是古人的智慧和对生活的态度,也让我们看到了当年县长大院的庄重与内涵。”
两人久久凝视,沉浸在这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中,仿佛穿越时空,与往昔的岁月来了一场奇妙的对话。
大门保存完好,门口一对精美的抱鼓石静静伫立,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辉煌。
内墙壁上的砖雕,工艺精湛,每一处线条、每一个图案都栩栩如生,彰显着古人的智慧与匠心。古朴的柱础稳稳地支撑着房梁,承载着岁月的重量。
只可惜大门紧闭,无法入内一探究竟。不过,从门缝里还是能隐约看见有精美的砖雕照壁和极具年代感的游廊。
那照壁上的砖雕,虽只能窥见一角,却已让人感受到其无与伦比的精致,游廊的轮廓在光影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神秘而诱人 。
走在古城的街道上,街边古朴的建筑错落有致,飞檐斗拱、雕花门窗,每一处细节都镌刻着岁月的痕迹,仿佛在静静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处处都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气息。
正是:静以修身,守淡泊之心,三省吾身求雅正;俭以养性,怀质朴之念,三思己行塑清灵;入则笃行,于日常诸事,脚踏实地践宏志;出则友贤,在四海八方,敞怀虚心纳睿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