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侦探》第十季的录制定在一个初秋的清晨,录制场地是一座按照民国风格复刻的老式公馆。朱漆大门上铜环锃亮,院内的石榴树结满了红灯笼似的果实,青砖铺就的小径蜿蜒向前,恍惚间真的让人穿越回了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
唐宇到的时候,已有几位嘉宾在院子里等候。他刚踏进门,就听到一个熟悉的大嗓门:“哟!这不是我们密室里的‘解谜担当’吗?可算把你盼来了!”
转头一看,大张伟正摇着一把折扇,笑眯眯地冲他招手。两人在《密室大逃脱》里搭档过整整一季,从镜像迷宫到太空舱,早就成了熟得不能再熟的朋友。
“大老师,好久不见。”唐宇笑着走过去,和他握了握手,“没想到你也在。”
“那必须的!”大张伟拍了拍他的肩膀,压低声音说,“知道你要来,我特意跟导演争取的常驻名额。有你在,我这脑子就不用遭罪了——反正密码、推理啥的,你一个人就能包圆,我负责活跃气氛就行。”
唐宇被他逗笑:“别捧我了,你当年在密逃里找线索也挺厉害的。”
“嗨,那不一样。”大张伟摆摆手,“我那是瞎猫碰上死耗子。你是真厉害,还记得镜像迷宫里那串乱码不?我们都快急疯了,你一眼就看出是元素周期表,当时我就觉得,你这脑子肯定装了芯片。”
正说着,何炅和撒贝宁也走了过来。作为《大侦探》的元老级嘉宾,两人一出场就自带气场,何老师温和亲切,撒老师则自带一股“法制节目主持人”的严肃感,却又总能在关键时刻抛出梗来。
“唐宇,欢迎欢迎!”何老师笑着和他握手,“早就想和你合作了,你在密逃里的表现我们都看过,逻辑能力太强了。”
撒贝宁也打趣道:“听说你是‘铁坦’?密室里啥妖魔鬼怪都吓不到你?那在我们这儿可太合适了,毕竟有些案件场景比密室还瘆人。”
“撒老师过奖了,”唐宇笑着回应,“主要是胆子大点,真要说推理,还得向你们多学习。”
陆续又有几位嘉宾到场,都是熟面孔——有以细腻观察着称的张若昀,有古灵精怪的戚薇,还有新人嘉宾文韬,一位从高校出来的高材生,逻辑思维相当缜密。
等人到齐,导演吴彤拿着剧本走了过来:“欢迎各位侦探来到《大侦探》第十季第一案的现场——‘民国风云之消失的电报’。本案发生在1938年的上海,‘复兴日报’的主编在公馆内被谋杀,随身携带的一份秘密电报不翼而飞,而在座的各位,都是与死者有过交集的嫌疑人……”
吴彤介绍完背景,工作人员就给每个人分发了角色剧本。唐宇拿到的角色是“唐先生”,表面上是公馆的账房先生,实则是地下组织成员,负责传递情报。
“账房先生?”大张伟凑过来看了一眼他的剧本,“这角色适合你,算账不就跟破解密码似的,都是数字游戏。”
唐宇翻开剧本,里面详细写着角色的背景故事和时间线。他的角色与死者曾因电报内容产生过争执,有明确的作案动机,这让他忍不住笑了——看来第一案就给自己安排了个“高危”身份。
换好服装后,众人重新在客厅集合。唐宇穿着一身深色长衫,戴着金丝眼镜,倒真有几分民国账房先生的儒雅气质。大张伟则穿着花衬衫,梳着油亮的大背头,扮演一位“商会老板”,滑稽的模样引得众人发笑。
“好了,各位嫌疑人可以开始第一轮搜证了。”何老师作为本案的“侦探”,敲响了桌上的铃铛,“注意,每个人有二十分钟的搜证时间,找到的线索可以先自行记录。”
唐宇率先走向死者所在的书房。书房布置得古色古香,书架上摆满了线装书,书桌凌乱不堪,上面放着一个打翻的茶杯,地上有一滩水渍,墙角的废纸篓里有几片撕碎的纸屑。
“这水渍有问题。”唐宇蹲下身,用手指沾了一点闻了闻,没有异味,不像是茶水。他又看向废纸篓,小心翼翼地将纸屑拼凑起来,发现上面写着几个模糊的字:“今夜……码头……交易……”
“看来死者死前在处理一笔秘密交易。”唐宇将纸屑收好,又开始检查书架。他注意到有一本书的书脊颜色比其他书深,抽出来一看,里面夹着一张银行汇票,金额巨大,收款人是“李三”——正是大张伟扮演的商会老板的名字。
“大老师这线索够明显的啊。”唐宇笑着将汇票拍照存档,继续搜查。在书桌的抽屉深处,他发现了一个带锁的铁盒,锁是三位数的密码锁,旁边压着一张写着“月圆之夜”的纸条。
“月圆之夜……”唐宇摸着下巴思索。民国时期的历法是农历,1938年案发当天正好是农历十五,也就是满月。农历十五对应的数字是15,但三位数密码显然不对。他忽然想起书房墙上挂着的日历,上面用红笔圈着“八月十五”,而“八月十五”在天干地支里对应的是“癸酉月,丙午日”,“癸”在天干中排第10位,“酉”在地支中排第10位,“丙”排第3位,组合起来是10、10、3?不对。
这时,大张伟哼着小曲走进来:“哟,唐先生搜得怎么样?找到能证明我是凶手的证据了吗?”
“正找呢。”唐宇指了指铁盒,“大老板,帮我想想,‘月圆之夜’对应的三位数密码是什么?”
大张伟凑过来看了一眼:“月圆之夜……月亮是圆的,像个零?三个零?不对。十五的月亮圆,15?加起来1+5=6?三个6?”
唐宇试了试“666”,锁没开。他又想起刚才在废纸篓里看到的“码头交易”,码头的“码”字繁体是“码”,左边是“石”,右边是“马”,“石”在字典里的页码是“512”页(假设的常用字典页码),他试着输入“512”,只听“咔哒”一声,铁盒开了。
“可以啊你!”大张伟一脸佩服,“这都能想出来?”
铁盒里放着一份完整的电报,上面写着死者与某汉奸勾结,准备将一批军火卖给日本人,而唐宇的角色正是发现了这件事,才与死者发生争执。
“原来如此。”唐宇看着电报,心里对案件的脉络有了大致的了解。
搜证时间结束,众人回到客厅开始集中讨论。每个人轮流分享找到的线索,唐宇将铁盒里的电报和银行汇票公之于众,大张伟立刻“激动”地辩解:“这汇票不是我收的!是死者陷害我!我可是爱国商人,怎么可能和汉奸交易!”
“那你和死者在码头的交易是怎么回事?”张若昀追问。
“那是……那是我买的一批洋布!”大张伟眼珠一转,编得有模有样,“不信你们去查码头的进货单!”
讨论到一半,撒贝宁突然看向唐宇:“唐先生,你说你案发当晚在房间看书,有证人吗?据我所知,有人看到你案发前去过书房。”
唐宇从容回应:“我确实去过书房,是为了劝他销毁电报,毕竟那批军火关系到很多人的性命。但我没杀他,离开时他还好好的。”
“空口无凭,”撒贝宁挑眉,“你有什么证据证明你离开后没再回去过?”
唐宇拿出一张纸条:“这是我离开时,门口的守卫给我的放行条,上面有时间,比预估的死亡时间早半小时。”
这张放行条是他刚才在守卫室找到的,当时觉得可能没用,没想到关键时刻派上了用场。
第一轮讨论结束,何老师总结道:“目前来看,唐先生、大老板、戚老板(戚薇的角色)都有嫌疑,尤其是唐先生,动机最明确。接下来进行第二轮搜证,大家可以去对方的房间看看。”
第二轮搜证,唐宇直奔大张伟的房间。果然在床头柜的暗格里找到了码头进货单,上面写的确实是洋布,但进货量远超正常商铺的需求,显然有问题。他还在衣柜的夹层里找到了一把带血的匕首,虽然血迹被擦拭过,但在紫外线灯照射下隐约可见。
“这就有意思了。”唐宇将匕首拍照,心里基本有了答案。
最终投票环节,唐宇结合所有线索,毫不犹豫地将票投给了大张伟。而结果也正如他所料,大张伟扮演的商会老板正是凶手——他表面上买洋布,实则是为了掩护军火交易,被死者发现后痛下杀手。
“可以啊唐宇!”大张伟被投中后,非但不沮丧,反而一脸兴奋,“你这推理能力,比在密逃里还厉害!我这线索藏得够深了吧,还是被你找着了。”
唐宇笑着说:“主要是你那匕首藏得不够隐蔽。”
录制结束后,众人坐在院子里休息。何炅笑着说:“唐宇今天的表现太惊艳了,尤其是解那个密码锁,思路清晰得不像第一次来。”
“主要是熟能生巧,”唐宇谦虚道,“以前在密逃解多了,对数字敏感点。”
大张伟凑过来说:“我跟你们说,唐宇不光推理厉害,还是个‘铁坦’!当年在镜像迷宫,Npc从镜子里爬出来,我们都吓得尖叫,就他面不改色地站在那儿,还安慰我们说‘假的’。后来在医院主题,院长Npc扑过来,他直接把杨蜜护在身后,自己上去硬刚,那叫一个man!”
众人听得哈哈大笑,撒贝宁打趣道:“看来以后我们这儿要是有什么恐怖场景,就得靠唐宇镇场子了。”
唐宇无奈地摇摇头:“别听大老师夸张,我也就是胆子大点。”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公馆的屋顶上。唐宇看着身边说说笑笑的众人,心里忽然觉得很温暖。从蘑菇屋的田园闲适,到这里的烧脑探案,不同的场景,却有着相似的热闹与默契。
他想起杨蜜早上发来的消息,说她的杂志拍摄很顺利,还问他探案累不累。手指在手机屏幕上敲下一行字:“不累,挺有意思的,等你有空来当飞行嘉宾,我们再联手破案。”
发送成功的瞬间,他仿佛已经能想象到杨蜜看到消息时笑靥如花的模样。
《大侦探》的旅程才刚刚开始,未来还有更多扑朔迷离的案件等着他们。但唐宇知道,无论谜题有多复杂,只要身边有这些有趣的伙伴,有心里牵挂的那个人,这段探案之旅就一定会充满乐趣与温暖。而属于他的故事,也将在这些欢声笑语与烧脑推理中,继续精彩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