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放下通讯器,指尖还停留在关闭键上。程雪的最后一句汇报仍在耳边:“攻击链已断裂,所有证据归档完毕。”他没有松一口气,反而盯着屏幕右下角的舆情监测窗口。那里原本平稳的数据曲线,突然拉出一道刺眼的红。
方媛的加密消息几乎是同时弹入终端的:七家国际媒体同步发难,标题统一指向“陈氏剥削劳工”。配图是非洲工地一角,几个肤色黝黑的工人低头搬运材料,背景被裁剪得只剩尘土与铁皮棚屋。社交平台热搜榜前十中,三条话题与之相关,评论区充斥着“血汗工厂”“殖民式掠夺”等字眼。
他三秒内看完全部报道,手指在桌沿轻点两下。这不是偶发事件。节奏太齐,口径太准,背后有人推手。目标不是质疑项目,而是摧毁品牌价值。
他调出审批界面,在方媛提交的回应预案上点了通过,批注只有一行字:“不删不辩,让方媛主导。我要看见‘人’的存在。”
方媛收到批复时,直播团队已在候播室待命。她脱下西装外套,从包里拿出一件米色长裙换上。助理想劝,她摆手打断。镜头前不需要权力姿态,需要真实。
摄像机亮起红灯,记者的问题立刻砸来:“陈氏是否承认在肯尼亚项目中压榨本地员工?是否有意隐瞒环境污染问题?”
方媛没有接话。她把一盆多肉植物轻轻放在采访桌上,叶片饱满,根系扎实。她说:“这是阿米娜种的。她是我们在当地招聘的第一位女技术员。这盆植物刚来时只有指甲盖大,现在能自己储水生长。”
她打开手机相册,翻出一组照片。第一张是干裂的土地,中间一点绿芽;第二张是同一片地,围栏整齐,滴灌系统正在运行;第三张是阿米娜站在社区学校门口,身后一群孩子举着画板,上面写着“谢谢陈氏”。
“他们说我们剥削。”方媛抬头,“可过去三年,我们资助的27名当地学生考上了大学。工人们用第一笔工资给家人买了净水器。我们的医疗队每月巡诊一次,去年帮三个村清除了疟疾。”
记者还想追问,她继续说:“你们看到的照片是截取的。完整画面里,那些工人下班后去了技能培训中心。他们的孩子在企业建的幼儿园上课。我们不是去占领土地,是去种希望。”
镜头缓缓推进,多肉叶片上的水珠清晰可见。反光中,背景墙上的《星月夜》复制品悄然入镜。蓝色旋涡与金黄星辰静静燃烧。
直播结束十分钟后,纪录片《光之种》全网发布。
画面从清晨的肯尼亚村落开始。阿米娜穿上工作服,骑电动车前往厂区。她的岗位是智能灌溉系统操作员,屏幕上实时显示土壤湿度与作物生长数据。午餐时间,她和同事在食堂吃饭,菜单有蔬菜、肉类和水果。
下午四点,她下班走进社区学校。墙上贴满孩子的画作,其中一幅写着:“我们的工厂像星星一样亮。”她开始教孩子们英语单词,黑板上写着“hopelightfuture”。
夜幕降临,厂区外围的LEd屏缓缓亮起。数千个光点拼出动态版《星月夜》,星河流转,月亮低垂。旁白响起:“他们说我们带来黑暗,但我们选择点亮星辰。”
陈默坐在办公室,看着舆情数据跳动。负面话题热度十五分钟内下降68%。#陈氏星月计划#冲上五国热搜榜首。多家媒体转发纪录片片段,标题改为“被误解的援建者”“一家企业的非洲十年”。
他起身走到窗前。城市远处,几栋高楼外立面的灯光秀正同步播放《星月夜》图案。那是叶曼琳提前联络的合作伙伴,公益性质的城市联动。星光流动,映在玻璃上,也映在他脸上。
方媛回到工位时,手机不断震动。三家国际媒体发来专访邀请,两家公关协会提出合作意向。她没看消息,先拿起口红补妆。镜子映出她略显疲惫的眼睛,但她嘴角微微上扬。
她把多肉植物摆正,转向电脑屏幕。新一轮舆情监测已经开始。评论区仍有零星质疑,但更多人开始问:“怎么参与志愿者项目?”“有没有实习机会?”
叶曼琳的办公室亮着灯。她靠在椅背上,看着新闻网站首页的大图——自己的那幅《星月夜》被截取放大,配上标题《艺术如何改变偏见》。电话响了,是某电影节策展人,想把《光之种》纳入展映单元。
她没急着接。而是打开邮箱,上传了一份新提案:《星月计划》全球巡展,内容包括非洲工厂实景影像、员工家庭访谈、生态恢复数据。收件人是十二个国家的文化机构。
陈默仍站在窗边。他的左手无意识摩挲着戒指。倒计时浮现在脑海中:距离下一场危机还有147小时32分。终点不可改,过程由他定。
他知道这场舆论战还没完。攻击者不会轻易退场。但他也清楚,这一次,他们打错了算盘。他们以为资本害怕道德审判,却忘了人心认的是真实。
方媛敲下最后一行监控指令,抬头看了眼墙上的钟。晚上八点十七分。她喝了口凉掉的咖啡,打开下一个视频分析工具。必须找出首发报道的原始剪辑时间点,锁定幕后编辑路径。
叶曼琳按下发送键,提案消失在邮箱里。她站起身,走到画桌前。梵高的星空在灯光下显得格外深邃。她伸手摸了摸画框边缘,那里刻着一行小字,只有她知道含义。
陈默转身离开窗边。他坐回办公椅,调出非洲项目的完整资料包。下一步,是把技术培训中心升级为职业学院。名字已经想好:星月学院。
方媛的电脑突然弹出一条警报。某个境外账号正在批量生成新帖,关键词是“阿米娜造假”。她立即标记Ip,启动追踪程序,同时将样本转发给程雪的技术团队。
叶曼琳重新坐下,打开剪辑软件。她要从《光之种》的素材里提取一段纯音乐版本,用于下一阶段的公共空间投放。背景音选的是非洲儿童合唱团演唱的《月亮代表我的心》。
陈默翻到资料包最后一页,签下自己的名字。项目编号:x-224。名称:星月计划·第一期教育工程。执行人:方媛、叶曼琳、雷虎(安保支持)。
方媛盯着屏幕上的数据流,发现那个境外账号刚刚关联了一个已知的水军控制端。她没有立即封禁,而是放它继续活动,记录全部传播路径。
叶曼琳调整音频波形,把高潮部分延长五秒。她知道这一段会被用在机场、车站、广场的公共屏幕上。
陈默合上文件夹,放在桌角。上面压着一张阿米娜寄来的明信片,背面写着:“我的孩子说,工厂的灯是天上的星星掉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