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蓟镇,古北口
春寒料峭,古北口关城在晨雾中若隐若现。蓟镇总兵谢尚政刚刚起身,正准备像往常一样进行例行巡查。
他并非无能之辈,只是承平日久,加上朝廷粮饷时常拖欠,蓟镇兵备难免松弛。
他深知自己责任重大,故而一直小心翼翼,力求守成。
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一场毁灭性的风暴已然降临。
震耳欲聋的号角声陡然从关外响起,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紧接着,是如同闷雷般滚动的马蹄声,由远及近,迅速化为席卷天地的轰鸣!
“敌袭!是鞑子!大队鞑子!” 了望塔上的士兵发出了凄厉至极的警报,声音因恐惧而变形。
谢尚政冲出营房,登上城楼,只看了一眼,便觉一股寒气从脚底直冲天灵盖!
关外,漫山遍野的八旗精锐,如同决堤的洪流,正以排山倒海之势向古北口涌来!
旌旗蔽日,刀枪如林,那冲天的杀气,远非以往小股扰边的游骑可比!
这是清军的主力!皇太极的龙旗赫然在列!
“这……这怎么可能?!他们不是在大同吗?!” 谢尚政脸色煞白,声音颤抖。他麾下的蓟镇官兵也瞬间陷入了巨大的恐慌之中,他们久未经历如此规模的大战。
几乎没有给明军任何反应时间,清军的重炮(来自汉军旗乌真超哈)便开始轰鸣!
炮弹如同冰雹般砸向关城,土木结构的城防在猛烈炮火下剧烈颤抖、碎裂!
皇太极根本不给谢尚政稳固防线的机会,炮火准备后,精锐的巴牙喇护军和满洲重甲步兵便发起了悍不畏死的冲锋。
他们利用数量和质量上的绝对优势,多点猛攻,意图一举踏平这座看似坚固的关隘。
战斗从一开始就呈现出一边倒的态势。蓟镇守军虽奋力抵抗,但在清军蓄谋已久的雷霆一击下,防线很快就被撕开了数道口子。
混乱、恐惧像瘟疫一样在守军中蔓延。
谢尚政试图组织反击,但兵找不到将,将找不到兵,指挥体系在突如其来的打击下近乎瘫痪。
眼看大势已去,为了保全性命,谢尚政在亲兵护卫下,仓皇弃关而逃。
主将一逃,蓟镇守军彻底崩溃。古北口,这座拱卫京师的东北门户,在咸熙六年三月初,宣告易手。
清军主力如同利剑,直插大明帝国的心脏地带!
……
两日后,北京,紫禁城
古北口失守、谢尚政败逃的消息,如同一声惊雷,在已经人心浮动的北京城炸响!
这一次的恐慌,远胜于之前大同方向的任何战报。因为这一次,刀锋真的已经抵近了咽喉!
咸熙帝在朝会上再也无法保持镇定,脸色惨白,握着龙椅扶手的手指因用力而关节发白。
“废物!谢尚政该杀!该杀!”年轻皇帝的声音带着惊怒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惧,“京营!京营现在何处?谁能替朕御敌于国门之外?!”
朝堂之上,乱作一团。主战、主和、主张南迁的声音交织在一起,争吵不休。
但无论何种主张,都绕不开一个现实:京城附近,已无可堪野战的精锐之师!
仓促集结的京营,连守城都让人信心不足,更遑论出城与皇太极的主力决战。
首辅李标强压住心中的惊涛骇浪,出列奏道:“陛下!当务之急,是立刻紧闭京城九门,全力固守!
同时,八百里加急,令杨岳、陆铮火速派兵勤王!尤其是陆督师,其麾下川陕兵乃天下精锐,唯有他,或可解京师之围!”
此时此刻,什么“权臣跋扈”,什么“尾大不掉”,在社稷倾覆的危机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
朝廷必须,也不得不再次将全部希望寄托于陆铮身上。
……
五日后,汉中,川陕总督行辕
当古北口失守、清军兵临顺义(已逼近北京)的惊天噩耗传到汉中时,整个总督行辕一片死寂。
尽管有所预感,但事态恶化之快、之严重,还是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史可法捶胸顿足:“皇太极奸诈!竟行此暗度陈仓之计!谢尚政误国!误国啊!”
王朗也急声道:“督师!京师危殆,陛下蒙尘,我等必须立刻发兵勤王!”
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了陆铮。这一次,不再是策应,不再是协防,而是真正的、刻不容缓的勤王救驾!
陆铮站在那幅巨大的舆图前,目光死死盯着北京的位置,脸色凝重到了极点。他脑海中飞速计算着:
孙应元部在山西,距离最近,但需突破阿济格部的阻截,且兵力仅万余。
李信部在延绥,距离遥远。
川陕核心区的忠武军主力,若倾巢北上,路途遥远,且川陕本土防御将变得空虚,若张献忠残部或江南势力趁机作乱……
而不救,京师若陷,皇帝若遭不测,天下顷刻大乱,他陆铮即便割据川陕,也将面临道义崩丧、四面受敌的绝境。
片刻的沉默后,陆铮猛地抬头,眼中已是一片决然!
“传令!”
“第一,八百里加急孙应元!令他留下两千兵马虚张声势,牵制阿济格,亲率八千精锐骑兵,携带所有手铳、迅雷铳(假设的一种连发火器名称),轻装简从,不惜一切代价,以最快速度东进,直插京畿!
他的任务不是与虏酋主力决战,是骚扰、牵制,寻找机会打通与京城的联系,并告诉陛下,我川陕大军随后便到!”
“第二,急令李信,延绥防务交由高万魁,他立刻率忠武军五千步骑,同样轻装疾进,向居庸关方向靠拢,策应孙应元,并防备虏酋西窜!”
“第三,集结汉中、成都、保宁所有可机动之忠武军主力,由本督亲自统领,即日誓师北上!
川陕防务,由史可法、王朗全权负责,严密监控张献忠及江南动向,若有异动,准尔等先斩后奏!”
“第四,行文杨老帅!请他务必趁虏酋主力东移,大同压力减轻之机,主动出击,至少缠住阿济格部,使其无法东顾!”
一道道命令如同雪片般飞出,整个川陕机器以前所未有的效率疯狂运转起来。这是真正的倾力以赴,不再有任何保留。
陆铮走出行辕,翻身上马,看着下方迅速集结的军队,他抽出佩剑,直指东北方向,声音如同金石交击,响彻云霄:
“儿郎们!虏酋猖狂,兵围京师,陛下蒙难!此乃国朝三百年未有之危局!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我川陕男儿,报效君父,正在今日!”
“此去,不为权位,不为私利,只为扞卫我华夏国祚,拯救我大明江山!”
“全军出发!目标——北京!不破虏酋,誓不还师!”
“万胜!”
“万胜!”
山呼海啸般的怒吼声中,川陕勤王之师,这支承载着大明最后希望的精锐,如同苏醒的巨龙,带着决死的气势,踏上了北上的征途。
天下的目光,此刻都聚焦在了这支军队,以及那个力挽狂澜于既倒的年轻总督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