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局审讯室的灯依然亮着,陆昭隔着单向玻璃望着里面那个蜷缩在椅子上的男人。
他的手腕被银亮的手铐固定在桌沿,后颈还沾着方才抓捕时蹭上的墙灰——正是他们追查了三个月的“幽灵通讯员”,那个靠监听警方通讯给凶手通风报信的线人。
“他只是个执行者。”沈清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刑事律师特有的冷静,“真正的幕后是李正国。”她手指抵着玻璃,倒映出里面男人发抖的轮廓,“你看他的坐姿,脚尖始终朝着门,瞳孔收缩频率是正常的三倍。这种应激反应不是恐惧被捕,是害怕背后的人追责。”
陆昭想起十年前父亲笔记本里夹着的照片——李正国穿着警服站在庆功宴中央,老陈举着相机站在他身后,两个人的笑容都带着那个年代特有的质朴。
而此刻,老陈的尸体还躺在解剖室,这个被按在审讯椅上的线人,不过是另一根被扯出来的线头。
“我进去。”他转身时,沈清的手轻轻搭在他胳膊上。
特意嘱咐道:“小心他用激将法。李正国如果想让你知道什么,一定会设计好剧本。”
陆昭推开门的瞬间,线人的头猛地抬起来。
他的眼白布满血丝,像只被踩住尾巴的老鼠:“你们不能……”
“你知道李正国现在在哪。”陆昭直接坐下,手肘撑在桌上,目光精准锁住对方的眼,“老陈死了,药瓶上只有他的指纹。但你手机里存着的二十三条‘已读’消息,每条都标着‘明远集团’的加密尾号。”他顿了顿,声音突然放轻,“你妻子在市立医院IcU,女儿明天要中考。李正国派人送的花篮还摆在病房,对吧?”
线人的肩膀剧烈一颤。
陆昭看见他喉结滚动的频率突然加快——这是心理防线松动的信号。
犯罪侧写课上导师说过,当一个人的生存需求(家人安全)被精准点破时,理性会退居二线。
“他不会见你。”线人的声音突然沙哑,“除非你愿意听他讲完一个故事。”
陆昭的指甲在桌下掐进掌心。
十年前父亲牺牲那晚,李正国是最后一个和他通电话的人。
当时他在电话里说“老陆,我查到点眉目”,结果半小时后父亲的警车就坠下了悬崖。
后来局里说那是意外,但父亲尸体指甲缝里的黑色纤维,和李正国家中旧沙发的材质完全吻合。
“什么故事?”他问,语气平稳得像精密仪器。
线人突然笑了,笑得眼泪都挤了出来:“关于沉默的代价。他说你会懂的。”
审讯室的门被敲响时,沈清举着平板站在外面。
她的发丝有些乱,显然是一路跑过来的:“U盘里的行动日志。”她划开屏幕,指在一条记录上,“2024年3月18日,目标前往疗养院A区,已通知‘海潮’。”
陆昭的呼吸一滞。
“海潮”是他们上个月在碎尸案现场发现的特殊标记——用死者血液画的海浪纹路。
而3月18日那天,他正是去疗养院探望李母的。
“他一直在引导‘海潮’行动。”沈清的声音发紧,“甚至知道你的一举一动。”她的拇指无意识摩挲着平板边缘,“陆昭,李正国可能从十年前就在布局。老陈的U盘里有段监控录像,显示2014年他往李正国办公室送过一个黑色箱子……”
“我去李正国家。”陆昭打断她,“李母今天该吃镇定剂了,护工说她又开始念叨‘阿国别怕’。”
李正国家的防盗门还是十年前的老款式,钥匙插进去时发出刺耳的摩擦声。
客厅里飘着中药味,李母坐在藤椅上,枯瘦的手攥着件褪色的警服——那是李正国当刑警时的旧物。
她抬头看见陆昭,浑浊的眼睛突然亮了一瞬:“昭昭来了?阿国说今天要带小昭吃糖醋排骨……”话音未落又低下去,“阿国别怕,妈在……”
陆昭喉头发哽。
他轻轻把李母手里的警服理顺,转身走进书房。
书架第三层第三本《犯罪心理学》的书脊有些松,他抽出书,暗格“咔嗒”弹出——和十年前父亲第一次带他来这里时一样。
抽屉里躺着本硬壳日记,封皮磨得发亮,第一页的字迹力透纸背:“我曾有机会阻止一切,但我选择了沉默。”
陆昭的手在纸页上发颤。
他翻到第二页,钢笔字带着当年刑警特有的刚劲:“老陆坚持法律能带来正义,我却看到了它的局限。11·23案的目击者被威胁,法医的鉴定报告被调换,连局里的监控都在案发时故障……”
“他说要我退出调查,就停手。”下一页的字迹开始潦草,“我签了调离申请,用沉默换他暂停。可老陆还是死了,秀兰也死了……”
书房的窗户突然被风掀起,一张泛黄的文件从日记里滑落。
陆昭弯腰捡起,是老周发来的旧档案——李正国调离刑警队的内部文件。
最后一页的签名栏里,“李正国”三个字笔锋颤抖,旁边备注着:“我自愿退出调查,以换取‘红眼计划’的暂停。”
“你用沉默换来了什么?”陆昭的声音在空荡的书房里回响。
他攥紧日记,“换来老陈服毒,换来线人被威胁,换来更多人受害?”
深夜的风穿过窗户,掀起日记的纸页。
李母的呢喃从客厅飘进来:“阿国别怕……”陆昭站在窗前,月光落在日记上,照见最后几页未写完的话:“昭昭,如果你看到这里……”
他合上日记,手指停在2007年6月20日那页。
纸页微微卷起,像在等待被翻开的秘密。
窗外的月光突然被云遮住,他望着玻璃上自己的倒影,轻声说:“李叔叔,我会继续走下去。哪怕你曾背叛我父亲……”
风再次掀起窗帘,日记本“啪”地翻到新的一页。
陆昭低头,看见2007年6月20日的标题下,第一行字被重重画了下划线:“明远慈善基金会今日成立,韩明远的第一笔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