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向东设计的新包装刚印出来,李二狗就揣着样品和报价单,兴冲冲地冲进了省城最大的惠民百货公司。透明塑料封膜上印着鲜红的“磨盘山”商标,还开了个小窗口,能清晰看到粉条的透亮质地,比之前的牛皮纸包装精致了不止一个档次,他觉得这次准能成。
采购科办公室里,王科长跷着二郎腿,指尖夹着烟,漫不经心地翻看着样品。烟雾缭绕中,他瞥了眼报价单,又捏起粉条闻了闻,嘴角勾起一抹嘲讽:“你们这村办企业的货,想进我们惠民百货?”
李二狗连忙点头:“王科长,咱的粉条耐煮不烂,还带调味包,在地区卖得可火了,肯定能受省城老百姓待见!”
“火不火另说。”王科长把样品扔在桌上,烟灰落在新包装上,“想进我们商场,得先交五万块进场费,再按销售额抽成十个点。另外,节庆费、堆头费、条码费,一样都不能少。”
“五万块?!”李二狗惊得眼珠子都快掉出来,声音瞬间拔高,“这比我们建个油坊还贵!您这不是抢钱吗?”
“话可别这么说。”王科长弹了弹烟灰,语气傲慢,“我们惠民百货是省城的黄金地段,每天客流量上万,多少厂家挤破头想进来。五万块进场费,是规矩,少一分都不行。”他顿了顿,斜睨着李二狗,“你们要是拿不出来,就别浪费时间了,小作坊的货,还是回乡下卖吧。”
李二狗气得浑身发抖,攥着样品的手青筋凸起,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知道,磨盘沟刚突破百万产值,大部分资金都投在了生产线和加盟培训上,五万块对他们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他想争辩,可看着王科长那副油盐不进的样子,最终还是咬着牙,转身走出了办公室。
走出百货公司大门,阳光刺眼,李二狗却觉得浑身冰凉。他在街上漫无目的地走,新包装被攥得皱巴巴的,心里又委屈又愤怒——在地区靠品质就能打开市场,到了省城,却被这莫名其妙的“进场费”拦在了门外。
傍晚,他拖着沉重的脚步回到办事处,头垂得低低的,声音沙哑:“许总,没谈成……他们要五万块进场费,还得抽成,咱拿不出来。”
许青山正在整理市场调研数据,闻言动作一顿,眉头紧紧皱了起来。五万块进场费,确实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范围,这就是省城市场的壁垒,比他想象中更棘手。陈向东也急了:“这也太不合理了!分明是刁难咱们!”
李二狗红着眼眶:“要不咱先回地区吧,省城这地方,咱玩不起!”
“回不去了。”许青山摇摇头,语气坚定,“既然来了,就没有退路。大商场进不去,咱就先找其他渠道。”他站起身,目光扫过两人,“二狗,你明天去跑菜市场和街边摊贩,他们门槛低,先把货铺下去,打开口碑;向东,你去联系省报和电台,看看能不能做个产品介绍,让省城老百姓先知道‘磨盘山’。”
他顿了顿,补充道:“进场费这道坎,咱绕着走,但不代表永远跨不过去。等咱的货在省城卖火了,口碑做起来了,到时候不是他们卡咱,是他们求着咱进场!”
夜色里,办事处的灯光亮得有些单薄,却映照着三人不屈的身影。省城之路开局不利,但许青山心里清楚,商业世界从来没有一帆风顺的捷径,壁垒固然存在,但只要找对方向,一步一个脚印,总能闯出一条路来。就像当初面对刘副主任的刁难,面对假冒产品的冲击,磨盘沟的人,最擅长在困境中寻找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