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二年的天下,乱得像一锅刚煮开的粥。各路诸侯你方唱罢我登场,曹操在北方忙着刷副本,孙权在江东搞家族企业,唯有刘备刘皇叔,还在荆州刘表的地盘上当临时工,屯兵新野城,手里没多少兵,身边缺靠谱谋士,每天看着自己日渐圆润的大腿,都忍不住叹气:这髀肉都长出来了,我的大业还没影儿呢!
这天刘备正对着地图发愁,谋士徐庶突然凑过来说:老板,我给您推荐个超级大牛!南阳有个诸葛孔明,人称,本事大得很,您想见见不?刘备一听俩字,眼睛都亮了,跟抓住救命稻草似的:在哪儿?快带我去!徐庶慢悠悠地说:这位先生隐居隆中,脾气有点特,您得亲自去请才行。
刘备这人最大的优点就是礼贤下士,当下就备了点薄礼——大概是当时能拿出手的土特产,带着关羽、张飞俩兄弟,颠颠儿地往隆中跑。谁知道刚到诸葛亮家门口,就被一个叫崔州平的路人(其实是孔明好友)拦住了:孔明啊?出去浪了,没说啥时候回来。刘备这趟算白跑,仨人骑着马原路返回,张飞一路上嘟囔:这啥人啊,架子比主公还大!刘备只能劝:人才嘛,脾气怪点正常。
过了些日子,刘备估摸着该回家了,选了个黄道吉日,带着关张二弟再赴隆中。偏偏天公不作美,刚走到半路,隆冬的风雪就铺天盖地而来,山路瞬间变成溜冰场,马蹄子打滑打得比张飞的怒吼还响。好不容易挪到茅庐门口,敲开门,出来个小童子,眨巴着眼睛说:先生跟朋友采药去了,说是要采够一篮子才回来。
刘备站在风雪里,冻得鼻子通红,也没脾气,恭恭敬敬地写了封信,大概内容是孔明先生我特崇拜您,求您出山帮我搞事业,托童子转交,然后对着茅庐深深鞠了一躬,带着满身雪花失望而归。张飞这回真急了:大哥!这分明是故意躲着咱!要不我一把火给他房子烧了,看他出不出来!被刘备狠狠瞪了一眼才消停。
又过了一个多月,春暖花开,草长莺飞,刘备觉得这回总该能见到真人了。他特意沐浴更衣,换上最正式的衣服,第三次踏上前往隆中的路。刚到茅庐附近,就听见里面有读书声,刘备赶紧让随从在外面等着,自己轻手轻脚地往里走。童子说:先生今早刚回来,正在堂上看书呢。
刘备走进内堂,见一个身长八尺、羽扇纶巾的帅哥正临窗读书,想必就是诸葛亮了。他赶紧躬身下拜,把姿态放得极低:汉室末胄刘备,久闻先生大名,前两次来没见着,今天能见到您,真是太幸运了!诸葛亮放下书,客气地还了礼,请他坐下喝茶。
俩人一落座,刘备就打开了话匣子,把自己的烦恼一股脑倒了出来: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孙权占着江东当土皇帝,我想匡扶汉室,可脑子不够用,总打败仗,先生您可得给我指条明路啊!诸葛亮微微一笑,开始了他的隆中对脱口秀:
曹操人多势众,咱暂时惹不起;孙权家在江东经营三代,根基稳,咱得跟他当朋友不能当敌人。您最好先拿下荆州和益州,那儿地势好、家底厚,是创业的好基地。然后西边跟少数民族搞好关系,南边安抚好部落,对外跟孙权结盟,对内好好搞建设。等天下有变,就派一员大将从荆州打宛城、洛阳,您亲自从益州出兵秦川,到时候老百姓肯定捧着饭欢迎您,复兴汉室不就成了?
刘备听得眼睛都直了,感觉脑子里的迷雾一下子散了,激动得站起来再拜:先生说得太对了!简直是拨云见日啊!我虽然没啥本事,但求您跟我走,帮我成就大业吧!诸葛亮看着刘备这三顾茅庐的诚意,又听他说得情真意切,终于点头了:既然您这么看得起我,那我就跟您干,愿效犬马之劳!
这下可把刘备乐坏了,当场就想拉着诸葛亮回新野。诸葛亮也不含糊,收拾了简单的行李——估计就几件衣服加几本书,跟着刘备走了。路上刘备跟捡到宝似的,一路跟诸葛亮聊个不停,从战略规划聊到人才管理,恨不能把这几年落下的课全补上。关羽和张飞刚开始还有点不服气,后来听诸葛亮分析局势头头是道,也渐渐佩服起来。
到了新野,刘备特意给诸葛亮盖了座办公室,有事没事就往他那儿跑,俩人经常促膝长谈到半夜,感情好得让关羽张飞都吃醋:大哥以前跟咱睡,现在天天跟那诸葛亮待一块儿!刘备笑着说:我得到孔明,就像鱼得到水一样,你们可别吃醋。
自此,诸葛亮正式上班打卡,成了刘备集团的首席战略官。他先是火烧博望坡,小试牛刀就打了场胜仗,让不服气的人闭了嘴;后来又联吴抗曹,舌战群儒,促成赤壁之战,帮刘备从临时工变成了有自己地盘的创业公司老板。谁能想到,这场始于三次拜访的,竟成了改变三国格局的关键一笔。
司马光说
刘备三顾茅庐,非徒示礼,实乃知贤之明也。当是时,天下英雄各有其主,而备寄人篱下,无尺寸之地,孔明隐于隆中,怀经天纬地之才。非备之诚,不能动卧龙之兴;非孔明之智,不能开昭烈之业。君臣相遇,如鱼得水,此非偶然,乃诚心与奇才之共鸣。观其隆中对,定三分天下之策,可知贤者所贵,在识时务、明大势,更在遇知音而展其才。
作者说
这大概是古代最成功的猎头案例了——一个求贤若渴的老板,三次上门招聘一个隐居的潜力股,最后不仅挖来了人才,还顺便搞到了全套的创业计划书。刘备的厉害之处,在于他能放下身段三顾茅庐,懂得人才是第一生产力;诸葛亮的聪明,在于他既考验了老板的诚意,又看准了刘备这个潜力平台。职场上不也这样?好老板能容忍你的,好员工能回报他的,这种双向奔赴的君臣(上下级)关系,才是干成大事的秘诀。所以说,找工作别怕多面试几家,招人才别怕多跑几趟,对的人,值得你风雪兼程去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