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文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台湾光复的捷报,如同最强劲的东风,吹散了帝国上空因皇帝病重而积聚的阴霾,也让监国太子朱慈烺的威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极致的荣耀之下,潜藏的暗流也愈发汹涌。帝国的航船在驶过一片辉煌的浅滩后,前方依旧是深不可测的海洋。

一、 荣宠之巅,如履薄冰

太庙告祭,论功行赏。朝堂之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监国太子朱慈烺代表尚在静养的崇祯皇帝,对收复台湾的有功之臣进行了隆重的封赏。

黄龙晋封“靖海侯”,赏赐无数。

郑森以其引导登陆、通译劝降之功,被破格擢升为“海军游击将军”,实授“台湾镇守副使”,协助处理军务并参与台湾初期治理。一颗年轻的将星,在战火中冉冉升起。

所有参战将士,皆按功行赏,抚恤优厚。

而首功之臣林宸,得到的封赏却显得有些“意味深长”。朱慈烺当众宣布,加封林宸为“镇国公”,世袭罔替!这是人臣所能达到的极致爵位,可谓荣宠至极。

然而,除了爵位,却没有更多的实质封赏,尤其是没有扩大其在朝堂的直接权力。朱慈烺在诏书中盛赞林宸“运筹帷幄,功在社稷”,却同时强调“新政已入正轨,各部循章而行即可”,并重申“格物院、远洋公司等,需严格依制,接受朝廷监管”。

林宸面色平静,跪拜谢恩,心中却如明镜一般。这份看似顶格的荣宠,实则是将他高高架起,同时小心翼翼地限制其权力进一步膨胀。年轻的监国,在借助他取得辉煌胜利、稳固自身地位后,已经开始下意识地运用帝王心术,进行预防性的制衡了。

“臣,叩谢殿下天恩!然臣之所为,皆赖陛下洪福,殿下信任,将士用命,实不敢居功至此。日后定当恪尽职守,辅佐殿下,以报天恩。”林宸的回答谦逊而得体,将功劳归于上下,表明心迹。

朝臣们看着这一幕,心思各异。周延儒等人眼中闪过一丝复杂,既有对林宸受封高位的不甘,也有一丝看到制衡迹象的隐晦快意。

二、 宝岛新颜,百废待兴

台湾,热兰遮城的废墟正在被清理。这座象征着殖民统治的城堡将被部分保留作为警示,其余区域将规划为新的行政中心和商贸区。

郑森穿着崭新的游击将军服,行走在残破的街巷间。他不仅要协助清点缴获、安置俘虏(荷兰战俘将被用于劳役或交换赎金),更要面对一个更复杂的问题——如何治理这片刚刚回归、百废待兴的土地?

岛上人口构成复杂:有早年迁来的闽粤移民(多数受荷兰人压迫),有被荷兰人役使的土着居民,也有少数留下来的荷兰、西班牙混血后代及皈依基督教的民众。

“将军,这些‘红毛番’的教堂和学校,该如何处置?”一名属下请示。

郑森看着那座尖顶教堂,沉思片刻,道:“传令,所有荷夷之军事设施、象征物,一律拆除。然其教堂、医馆,若未参与抵抗,且岛上百姓仍有需者,可暂予保留,但需登记造册,由官府接管,其所传之教,不得强迫百姓信奉。”

他深知,治理需要刚柔并济。一方面要彻底清除殖民痕迹,确立大明法统;另一方面也要稳定人心,恢复生产。他参照林宸在大陆推行新政的经验,着手制定《台湾安抚与发展暂行条例》,内容包括:承认早期移民开垦的土地所有权,鼓励大陆民众迁台垦殖,设立官办学堂推广官话和儒学,利用岛上丰富的硫磺、鹿皮等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并计划修建连接南北的官道和港口。

林宸通过电报,对郑森的初步方略表示了肯定,并指示:“台湾孤悬海外,位置紧要,当以‘固本培元,海防优先’为要。可先行规划基隆、高雄(此名提前借用)等良港,以为海军基地及商埠之用。”

一张描绘台湾未来发展的蓝图,正在废墟之上缓缓展开。

三、 西夷震动,格局重塑

台湾光复的消息,以比官方渠道更快的速度,通过商船和传教士,传遍了整个远东乃至欧洲,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马尼拉的西班牙总督府内,气氛凝重。他们失去了一个潜在的盟友(荷兰人),而一个更加强大、更具侵略性的大明帝国,已然雄踞于他们的北方面前。

“我们必须加强吕宋的防御!同时……或许可以考虑与英国人进行更深入的接触?”西班牙总督忧心忡忡地对他的幕僚说道。

巴达维亚(雅加达)的荷兰东印度公司总部,则是一片哀鸿。他们在远东最重要的据点之一丢失,巨额投资血本无归,军事声望遭受重创。公司董事会陷入了激烈的争吵,一派主张集结力量报复,另一派则认为应当承认现实,避免与大明这个新兴的庞然大物进一步冲突,转而巩固在东南亚岛屿的利益。

而在伦敦和巴黎,关于“东方巨龙苏醒”的报告被摆上了国王和重臣的案头。大明展现出的强大海军力量和惊人的技术突破,迫使这些西方的航海强国开始重新评估远东的力量平衡,调整他们的全球战略。贸易、传教、殖民……所有的计划,都不得不将大明这个变量慎重地考虑进去。

大明的崛起,已然开始搅动整个世界的格局。

四、 格物不息,未来已来

帝国的荣耀与政治的微妙,似乎并未影响到格物院内的节奏。这里依然是机器轰鸣,灯火常明。

小林玥的目光已经投向了更远的地方。台湾战役中,电报虽然发挥了作用,但稳定性依然是个大问题。

“我们需要更好的绝缘材料,需要更稳定的电源,需要中继放大技术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远距离通信!”她对着徐元亮和一群骨干工匠,坚定地说道。她对“电”的研究进入了更深的层次,开始系统性地探索电磁理论,为下一次通信革命积蓄力量。

与此同时,基于蒸汽机技术的应用探索也在扩大。一台改进后的、功率更大的固定式蒸汽机被安装在了西山煤矿,驱动着巨大的卷扬机和通风设备,使得深层煤矿的开采成为可能,为帝国工业提供着源源不断的“黑色粮食”。

在林玥的指导下,工匠们甚至开始尝试将蒸汽动力应用于河运,设计一种小型的明轮拖船,用于在内河牵引驳船,进一步提升运输效率。

工业革命的星星之火,正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孕育着燎原之势。技术的进步,以其固有的、不可阻挡的逻辑,持续为帝国的前行提供着最根本的动力。

五、 新征程的起点

林宸站在帝都的城楼上,远眺南方。那里,是刚刚回归的台湾,是浩瀚无垠的南洋,是充满着机遇与挑战的新世界。

他深知,“镇国公”的爵位既是荣耀,也是束缚。未来的政治博弈将更加复杂微妙。但他并不畏惧,因为他手中掌握着这个时代最强大的力量——不是权位,而是引领时代潮流的知识和推动社会进步的技术。

帝国的版图已然补全了一块重要的拼图,但征程远未结束。内部治理的深化、外部环境的应对、科学技术的飞跃……无数新的课题摆在面前。

“功成不必在我,功力必不唐捐。”林宸低声自语。他推动的这个时代巨轮,已然拥有了自身的惯性。无论个人荣辱,这股奔向现代文明的力量,都已难以阻挡。

前方,是万里海疆等待描绘的新蓝图,是日新月异的技术爆炸,是一个古老文明在涅盘重生后,即将迎来的、更加波澜壮阔的新篇章。

UU文学推荐阅读:三国,我妻吕布,在线带飞!明末之木匠天子虚构三国太子我啊,最喜欢做好事了影视从海豹突击队开始从我是特种兵开始嘲讽成神应如妖似魔独步惊华:绝世倾城妃猎天争锋半个医士成皇帝我在影视世界和主角抢机缘时空穿越者的传奇之旅特工穿古代神秘婴儿,开局遭追杀唐太宗李世民命系我手俺老爹是程咬金大汉帝祚红楼之开局尤氏找上门仙唐:我开局锻造斩仙葫芦公子出巡唐朝小白领大明1840亮剑:一个旅我就敢打太原从屯田开始回到大汉打天下穿越之从小族长开始争霸天下爱乱世三国志从一艘战列舰开始打造无敌舰队梁臣美景夜公子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穿越水浒的医者大秦:我真的不想当太子啊!明末枭雄贞观之银锤太保战国小大名乱三国:毒士千里驹,毒火攻心三国秘事第二部三国:败家从忽悠曹操开始唐逗卿卿日常之权倾天下魂穿风流八皇子超凡三国之开局天下第一第一权臣之路三国秘事第三部扛上妖孽太子爷大秦:无双皇子,开局掌掴嬴政大乾:帝国独裁者赘婿皇帝,开局超度十万反贼我带着空间戒指:穿越到1939陛下快跑吧,三皇子进京了三国:开局获得绝世武力
UU文学搜藏榜:三国之水浒点将三国:让你镇压反贼,没让你当反贼三国从救糜夫人开始我要改变历史!大汉女副将春秋大梦之白日做梦赝品太监流不尽的血三国:组建最强武将集团重生太子,开局竟劝弟弟们抢皇位我的抗战不一般靖难攻略魔法朋克大唐第一衙内盛宠毒女风华人在亮剑,我的麾下猛将如云武道剑修林辰薛灵韵穿越古代灾年,我有一座现代都市!我的帝国无双三国:张角师侄,我快权倾朝野了我在曹营当仓官我怀疑师妹是修仙者号外大明优秀青年日月光明:打造巅峰大明军统财神爷听明朝大佬们吹牛扯淡妙影别动队伸什么冤,全拉出去斩了开局成为诸葛亮师弟抗战:签到军事基地成晋西北霸主农家子弟科举路:逆袭命运翰林郎天国拯救:骑士之途南明太子复仇录造反,从辅佐美艳太后开始嫡妃当宠绯色豪门:高冷总裁私宠妻海权时代红楼大贵族决死军师傻驸马汉室风云录抗战兵王之叫我魏和尚九皇霸爱:爱妃十三岁抗日之战狼从西汉开始摆烂穿越到骨傲天新明史一等战功崇祯十七年秋
UU文学最新小说: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长生:老夫一惯儒雅随和天幕:始皇之子的造反人生崇祯元年,开局逆转亡国局杨凌传之逆袭家主大明孤臣:从科举到定鼎四海游戏三国之逆流天下司马老贼玄黄问道穿越水浒:郓哥称帝录开局托孤,我带双诸葛躺平复汉秦时:截胡所有,多子多福血色白银三国:谋划董卓遗产后,称霸北方大唐:我当太子,李二李四全破防小姐,姑爷又摆烂了洪武:医圣朱橚女帝的社畜生存法则山歌行之时空浪游记离之星于府钱庄水浒:后周遗孤,开局撕诏书三国:开局逆袭,大小乔求嫁我!三国:开局黄巾渠帅,掳夺二乔北境之王:从假死开始古代荒年,喂嫂纳妾大秦帝国:铁血文明穿越大唐成小道士魂穿刘备,我二弟天下无敌!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隋唐:我靠情圣系统截胡满朝皇后寒门小神童寒甲御天摊牌了,我是藩王,也是军火商穿越当死侍李云龙穿成大宋皇帝?不服就干三国:开局种田,捡的白毛丫头竟我要当纨绔,你让我教太子娶公主南北战争:我与龙娘同居的日子汉末职场,小兵迎娶何太后大明洗冤录之十二奇案大唐:纨绔老六指点江山三国:开局强抢甄氏五姐妹朱棣:什么?咱家老四是全球球长魂归三国:孙绍的崛起之路逍遥县男:开局被塞了七个老婆日曜南明三国之召唤群皇降世特种兵穿越刘备再造大汉袁氏王朝:从乌巢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