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面板上,“能量转化”四个字,让杨昭的心神为之一动。他明白,这意味着他可以开始触及更深层次的工业革命——动力革命。绞盘提升机固然高效,但终究依赖人力。若能找到一种不依仗人力畜力的新动力,那将是真正的翻天覆地。
他的脑海中浮现出蒸汽机的雏形。那是一种能够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是工业时代的基石。但在大乾王朝,这无异于天方夜谭。
“昭爷,您这是在看什么?”李沐风走到杨昭身旁,他见杨昭对着一张空白的图纸出神,便好奇地问。工坊里的匠人们还在为提升机的成功而兴奋不已,没有人能体会杨昭此刻所思。
杨昭没有直接回答,他拿起笔,在纸上画了一个封闭的铁罐,罐下燃着火焰,罐顶伸出一根管子,管子连接着一个活塞。“沐风,你觉得,水烧开了,会发生什么?”
李沐风愣了愣,他想了想:“水烧开了,会冒出热气,沸腾。”
“那这热气,有没有力量?”杨昭又问。
李沐风皱了皱眉,他不解。热气,怎么会有力量?顶多烫手罢了。
杨昭笑了笑。这是最基础,也是最难以理解的一步。他要做的,不是直接造出蒸汽机,而是先让这些匠人理解“蒸汽”的原理。
接下来的几天,矿山工坊的秘密研究方向彻底转变。杨昭不再让匠人们铸造齿轮和轴承,而是让他们打造各种形状的封闭铁罐,有的带阀门,有的带活塞。
“这铁罐,要能承受住烈火的炙烤,还要能封住里面的热气,一点都不能漏出来!”杨昭反复强调。这比之前要求打磨精密的零件更困难,因为铁罐的内壁和焊接处,必须做到滴水不漏。
匠人们又是抓耳挠腮。他们尝试用最厚的铁板,最精湛的锻打技艺,一次次地尝试。火炉边,汗水滴落,铁锤声不绝于耳。废品堆积如山,每一个破裂的铁罐,都意味着一次失败。
老张捧着一个刚刚炸裂的铁罐,满脸沮丧:“昭爷,这铁罐为何会炸裂?我们已经用足了力气,这铁板都快有半寸厚了!”
杨昭接过铁罐,指了指裂口:“因为它无法承受住里面‘热气’的力量。你们只知热气烫人,却不知它被困在狭小的空间里,会爆发出惊人的力量。”
他找来一个最结实的铁罐,里面装了小半罐水,然后用厚重的石板盖住,四周用铁条牢牢固定。他让匠人们在罐底生火,持续加热。
火焰舔舐着铁罐底部,水逐渐沸腾,罐身开始微微颤抖。匠人们围拢过来,屏住呼吸,他们感到一股无形的力量在罐内积蓄。
“轰!”
一声闷响,石板被顶起,蒸汽带着炽热,呼啸而出。旁边的树枝被蒸汽扫过,瞬间变得焦黄。
匠人们吓得后退几步,脸上写满了惊恐。他们第一次亲眼看到,那看似无形无质的“热气”,竟能爆发出如此可怕的力量。
“这就是‘蒸汽’的力量。”杨昭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带着一种震慑人心的平静。“它可以顶起千斤巨石,也可以推动万斤船只。”
匠人们面面相觑,他们看向杨昭,已经从敬佩变成了深深的敬畏。这哪里是凡人能想到的力量?这分明是神仙点化的手段!
杨昭没有理会他们的震惊,他知道,概念的灌输比实际操作更难。他开始指导匠人们制造一种“活塞筒”。那是一个精密的圆筒,里面有一个能自由滑动,又严丝合缝的活塞。蒸汽在活塞筒内膨胀,便能推动活塞运动。
这需要极高的加工精度,杨昭亲自监督,甚至用之前打造的游标卡尺校准。每一个活塞筒的内壁,都要研磨得光滑如镜,每一个活塞,都要与筒壁完美契合,既能滑动,又不能漏气。
这项工作进展缓慢,但匠人们有了之前“蒸汽爆发”的直观体验,他们的耐心和毅力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们相信,杨昭所说的“能推动万斤船只”的力量,绝非虚言。
与此同时,杨氏矿山的产量依旧在飞速提升,杨氏的铁器开始在全国各地流通,其优良的品质和低廉的价格,让许多老牌铁匠铺叫苦不迭。杨氏的财富积累速度,已经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杨老太爷收到各地送来的报表,看着那日益膨胀的数字,他坐在书房里,久久无言。杨昭的崛起,已经让杨氏家族从江南的豪强,变成了大乾王朝一股不可忽视的商业力量。而这股力量的源头,就在那座被他视为杨氏耻辱的矿山。
他想起杨昭曾说过的“工业火种”,如今看来,那火种已然熊熊燃烧。
在矿山深处,第一台简易的蒸汽活塞模型终于组装完成。它没有连接任何机器,只是一个演示装置。杨昭指挥匠人,在活塞筒下生火。
水沸腾,蒸汽涌入活塞筒,活塞开始缓缓上升。当蒸汽排出,活塞又在重力作用下回落。虽然只是简单的上下运动,但它所展现的,是人类第一次真正意义上,驯服了自然的力量。
“昭爷,它……它自己动了!”老张声音发颤,他指着那不断上下移动的活塞,眼中是难以置信的神采。
李沐风也紧盯着那活塞,他曾见识过杨昭的各种奇思妙想,但眼前这景象,带来的震撼远超以往。这东西,没有人力推动,没有畜力牵引,仅仅靠着燃烧的火焰和沸腾的水,就能产生力量。
杨昭看着面前的活塞,脸上没有太多的兴奋。这只是第一步,距离真正的蒸汽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他知道,这条路,他已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
他要让这股力量,推动大乾的巨轮,驶向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这片深山,将成为整个王朝变革的起点。一场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正在杨昭手中缓缓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