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禾(十二)
(六十一)
秋意渐浓时,县教研室的借调通知安静地躺在了欧阳岚的邮箱里。为期一年,参与全县乡土课程资源的系统编纂工作。通知措辞官方而客气,却在她心里投下了一块巨石。这意味着,她将暂时离开柳溪村的讲台,离开那些刚刚学会写“老师”两个字的一年级娃娃,去往一个更宏观、也更抽象的层面,为她所坚信的教育理念,搭建更广阔的框架。
几乎在同一时间,陈默发来的信息,字数不多,却重若千钧:“欧阳,借调的事听说了。是个好机会。另外,有些话,想在你做决定前,当面告诉你。”
窗外的老槐树开始落叶,一片金黄在秋风中打着旋儿,无声无息。欧阳岚握着手机,指尖冰凉。人生的岔路口,就这样毫无预兆地横亘在眼前。一边是她耕耘多年、已然血肉相连的土地和孩子们;另一边,是能将个人实践转化为更大影响的可能性,以及一份清晰可感、让她心绪难宁的情感。
(六十二)
她没有立刻回复任何一方。那个周末,她像往常一样,去班上几个特别需要关注的孩子家里走访。在总是不交作业的小辉家,她看到患有腿疾的奶奶正艰难地编着竹筐,小辉则趴在昏暗的灶台边写作业,本子上沾着油渍。在父母聋哑、性格内向的小芳家,她看到小姑娘用粉笔在院坝地上画了一幅画,画上是手牵手的三个人,旁边歪歪扭扭写着“爸爸、妈妈、欧阳老师”。
走访结束,已是夕阳西下。她独自走在回学校的田埂上,金黄的稻浪在风中起伏,散发出谷物成熟的醇香。这片土地,这些家庭,这些孩子,他们的困境与期盼,早已不是她工作手册上的条目,而是沉甸甸地烙在她生命里的印记。她问自己,离开一年,这里会怎样?她开发的课程,若没有她亲力亲为的推动,是否又会慢慢变回墙上的图纸?
(六十三)
周一,她拨通了县教研室负责人的电话,婉转而坚定地表达了感谢,并说明了暂时无法离开教学一线的想法。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最终表示理解,并希望她能作为特约顾问,以线上和短期集中的方式参与部分工作。
挂了电话,心中那块巨石仿佛被移开,一种脚踏实地的轻松感回来了。她随即给陈默回了信息:“借调我推了。柳溪村这边,暂时走不开。你……想说什么话?”
信息发出去,心跳有些失序。傍晚,陈默的身影出现在校门口。他没有开车,风尘仆仆,像是直接从镇上走来的。两人沿着校门外安静的小路慢慢走着。
“我猜到你会这么选。”陈默开口,声音在暮色中显得格外温和,“你说过,教育的根在土壤里。你的根,已经在这里了。”他停下脚步,转身看着她,目光清澈而坦诚,“欧阳岚,我想说的就是,我喜欢你。喜欢你对待孩子的耐心,喜欢你做事的执着,喜欢你眼里的光。我知道你现在心里装满了学校和孩子,我不急。我可以等,也可以……向你靠近。”
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朴素的真诚。欧阳岚看着他,看着他被晚风吹乱的头发,看着他眼中映出的自己的影子,心中那片因抉择而翻涌的海,渐渐平息下来,泛着温柔的波光。她轻轻点了点头,嘴角弯起一抹浅浅的弧度:“嗯。”
(六十四)
新学期在一种新的平衡中展开。欧阳岚依然是那个忙碌的一年级班主任,是乡土课程开发小组的核心,同时,也开始以“特约顾问”的身份,不定期参与县里的资源编纂会议。她将一线最鲜活的实践案例和真实困境带入讨论,让那些宏观的规划多了几分地气。
她与陈默的关系,也像溪水汇入河流,自然而平稳地向前流淌。他们依旧主要通过电话和信息交流教学心得,讨论项目进展。偶尔,陈默会在周末骑车来柳溪村,有时是带来几本教育新书,有时只是和她一起,带着几个兴趣小组的孩子,去河边观察候鸟,去记录老人口述的村庄历史。孩子们都很喜欢这个“陈老师”,他总能变魔术般地从背包里掏出各种稀奇古怪的小工具,引发孩子们一阵阵惊叹。
欧阳岚发现,这种并肩前行、彼此支撑的状态,并未分散她的精力,反而让她内心更加丰盈和安定。她依然是那株独立生长的青禾,只是旁边,多了一棵可以相互映照、共担风雨的树。
(六十五)
初冬的第一场雪落下时,欧阳岚收到了王小明从职校寄来的信。信里夹着一张照片,他穿着工装,站在一台大型拖拉机旁,脸上带着自信的笑容。信上写道:“欧阳老师,我们最近在学发动机原理,我一下就想到小时候您带我们拆解旧闹钟,告诉我们里面齿轮咬合的道理。现在学这些,感觉特别亲切……我还参加了学校的农机维修服务队,跟着老师傅去周边村里帮忙,看到自己修好的机器重新在田里跑起来,特别有劲儿。您说的对,心里有方向,脚下有路,就不怕远。”
欧阳岚把照片和信看了又看,小心翼翼地放进那个收藏着她最珍贵记忆的木盒里。窗外,雪花无声地飘落,覆盖了田野,仿佛在为来年的新生积蓄力量。
她走到窗边,呵出的气息在玻璃上结成白雾。远处的山峦在雪中若隐若现,静谧而安详。这片土地,见证了她的迷茫与成长,汗水与收获。在这里,她找到了事业的方向,也遇见了契合的情感。
路,还在脚下延伸。教育是一场漫长的耕耘,没有一劳永逸的胜利,只有日复一日的坚持与创造。而她,欧阳岚,这个曾经青涩的特岗教师,已经深深懂得,真正的教育,是生命与生命的相互照亮,是像青禾一样,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安静而坚韧地,向上生长,向下扎根,直至绿意成荫,守望一片希望的田野。
雪,静静地落着。而春天,已在泥土下悄然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