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一过,靠山屯的积雪眼见着一天天薄了下去。虽说一早一晚还是冻得人直哆嗦,可晌午头那日头照在身上,竟有了几分暖意。屋檐下的冰溜子滴滴答答地化着水,在地面上砸出一个个小坑。
赵家院里,赵卫国正领着赵卫东收拾农具。犁杖、镐头、铁锹、耙子,一件件从仓房里搬出来,擦去上面的锈迹和灰尘。
哥,这犁铧得磨磨了,都快秃了。赵卫东拿着一块磨刀石,吭哧吭哧地磨着犁铧。
赵卫国接过来看了看:是该磨了。今年咱家地多,家伙什得弄得利索点。
黑豹在院子里来回溜达,时不时用爪子扒拉一下融化的雪水,显得很是兴奋。这狗通人性,知道开春了,主人要有大动作。
赵永贵拄着拐杖从屋里出来,看了看天色:今年化冻早,再过个十来天就能下地了。卫国,种子都备齐了吗?
爹,您就放心吧。赵卫国放下手里的活计,玉米种、大豆种都备足了,我还托王猛从县农技站弄了些新品种,说是产量高。
王淑芬和张小梅在屋里挑种子。炕上铺着几张旧报纸,上面堆满了金灿灿的玉米粒和圆滚滚的豆种。两人仔细地挑出瘪的、坏的,只留下饱满的做种。
婶,这新玉米种真俊,粒儿这么大。张小梅捏起一粒玉米,在手里打量着。
可不是嘛,王淑芬笑道,听卫国说,这叫啥...啥杂交种,一亩地能多打百十斤呢!
张小梅偷偷看了眼窗外正在干活的赵卫国,小声说:卫国懂得真多。
王淑芬会心一笑:这孩子,自打去年病了一场,就跟开了窍似的。
院子里,赵卫国正在规划今年的种植计划。去年赵家只有十亩地,种的都是玉米和大豆。今年他打算把后山那片荒地也开出来,再多种五亩。
哥,开荒太累了吧?赵卫东擦着汗说,那荒地草根子深,不好弄。
累点怕啥?赵卫国不以为然,地多了,打的粮食就多。再说了,我还想试试种点别的。
种啥?
种药材。赵卫国压低声音,我留了些五味子种子,还想移几棵人参苗试试。
赵卫东眼睛一亮:能成吗?
试试呗,赵卫国说,成了就多一条来钱道,不成也不耽误啥。
正说着,王猛和李铁柱来了。两人是来商量开春后的活计的。
卫国,山货收购啥时候开始?王猛一进门就问,我这几天在县里跑,好几个铺子都打听呢。
还得等个把月,赵卫国说,等雪化透了,山里的路好走了再说。
李铁柱搓着大手:那俺先帮你整地?挖池子养蛤蟆的事儿,得等化冻了才能动工。
赵卫国点头,先帮我把后山那片荒地开出来。工钱照算,一天一块五。
啥工钱不工钱的,李铁柱憨厚地笑了,俺有力气,帮你干点活应该的。
那不行,赵卫国坚持,亲兄弟明算账,该多少是多少。
三人正说着,张小梅端着一簸箕挑好的种子从屋里出来,看见王猛和李铁柱,脸一红,低头快步往仓房走去。
王猛冲赵卫国挤挤眼:行啊卫国,这小媳妇挺贤惠啊。
别瞎说,赵卫国瞪他一眼,还没过门呢。
那不是早晚的事嘛!王猛嬉皮笑脸。
李铁柱也憨憨地笑:小梅妹子干活利索,挑种子都比别人仔细。
赵卫国不想继续这个话题,转而说:开春后我可能要进几趟山,收购的事儿你先准备着。铁柱,开荒的事儿就交给你了。
放心吧!两人齐声应道。
送走王猛和李铁柱,赵卫国又检查了一遍农具。犁杖的绳子有些磨损,他找来新绳子换上;镐头的木把有点松动,他重新加固了。
赵永贵在一旁看着,满意地点头:这才像个当家的样儿。
爹,今年我想试试新种法,赵卫国说,听说有种叫的法子,玉米和大豆套着种,能多打粮。
间作?赵永贵皱起眉头,没听说过。老祖宗传下来的法子,还能有错?
试试嘛,赵卫国笑道,成了最好,不成也不耽误收成。
赵永贵抽了口烟袋,没再反对。儿子这一年来做的事,他都看在眼里,确实比老一辈有见识。
傍晚时分,张小梅要回家了。赵卫国送她到院门口。
这些天辛苦你了,赵卫国说,等忙过春耕,我教你认药材。
张小梅低着头,脚尖蹭着地上的残雪:嗯。那你...进山小心点。
放心吧,有黑豹呢。赵卫国笑道。
黑豹听见自己的名字,凑过来用头蹭张小梅的手,逗得她抿嘴一笑。
送走张小梅,赵卫国回到院里,看见赵卫东正拿着根木棍比划着挖地的动作,嘴里还念念有词。
干啥呢?赵卫国问。
我练练劲儿,赵卫东一脸认真,等开荒了好帮忙。
赵卫国心里一暖,拍拍弟弟的肩膀:好小子,知道替哥分忧了。
夜里,赵卫国躺在床上,听着窗外滴滴答答的化雪声,心里盘算着开春后的安排。山货收购、林蛙养殖、药材种植,这几样都得抓紧。还有开荒种地,也不能耽误。
黑豹在炕梢翻了个身,发出满足的呼噜声。这家伙最近总是往山里张望,怕是闻到了什么。等忙完春耕,得带它进山转转,说不定能找到什么好东西。
想着想着,赵卫国渐渐进入了梦乡。梦里,他看见赵家的地里长满了金黄的玉米和饱满的大豆,后院的池子里游着肥美的林蛙,园子里的药材长得郁郁葱葱...
开春的靠山屯,处处透着生机。冰雪消融,万物复苏,新的一年,新的希望,正在这片黑土地上悄悄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