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卷:凡人的神话 (终卷 上篇)
神战的终焉并非结局,而是一个布满裂痕的序幕。宇宙规则基座上那0.00017%的永久性偏移,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其引发的涟漪正缓慢而坚定地扩散至已知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新方舟悬浮在“守护者之墓”的宁静港湾中,如同一位在激战后包扎伤口、清点装备的战士。外部宇宙的剧变通过逻辑节点7号持续不断的监测数据,清晰地呈现在众人面前。
【规则偏移效应持续显现。编号Gx-12星系群出现引力常数系统性微弱衰减,导致其外围行星轨道出现不可逆的缓慢扩张。】
【编号Nc-75星云内检测到新型亚原子粒子短暂生成,其属性不符合标准模型,衰变后释放能量特征与‘真序’残留规则存在7.3%关联性。】
【‘规则空洞’(原x-Ω-774区域)边界持续缓慢扩张,其内部规则乱流催生出多种无法归类的高能现象,建议列为永久禁区。】
这些报告冰冷而客观,却描绘出一个正在“生病”的宇宙。物理定律不再铁板一块,出现了细微却真实的“区域特性”。这对于依赖精确物理规律生存和发展的文明而言,是潜在的长期威胁。
与此同时,星火同盟的通讯也带来了故乡的消息。在“收割者”因“真序核心”消散而崩溃后,同盟的收复战争进展顺利,大部分失地已被光复。但重建工作远比战争更加复杂和漫长。破碎的星球、流离的人口、以及战争带来的深重创伤,都需要时间来抚平。冯·诺依曼元帅的讯息中,胜利的喜悦已被沉重的责任感和对未来的忧虑所取代。
“我们赢得了战争,但失去了一个‘确定’的宇宙。”他在一次通讯中如是说,带着哲学家般的感慨。
方舟内部,关于未来的道路,经过多次深入的讨论,方向已然明确。
“回归同盟,固然能提供一时的安定和归属感。”苏晴雪在核心会议上阐述着她的分析,“但我们所掌握的力量——NRIS节点、‘悖论之钥’、远古知识,尤其是我们与‘播种者’和那未知‘源海’的关联,都使我们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变量。我们的存在本身,就可能给正在脆弱重建的同盟带来不可预测的风险,无论是来自‘园丁’系统的潜在关注,还是未来可能遭遇的其他威胁。”
林昊颔首,他的规则之瞳仿佛能穿透遗迹的壁垒,看到那浩瀚而伤痕累累的星海:“同盟需要的是稳定和发展,是舔舐伤口,重塑文明。而我们的使命,注定要在更广阔、更危险的舞台上展开。那0.00017%的偏移,那片巨大的规则空洞,远古守护者关于‘源海’的警告……这些谜团和威胁,并不会因为‘真序’的消失而解除。”
他站起身,意志通过熔炉传递给每一位成员:
“我们将继承远古‘守护者’的遗志,但走出我们自己的道路。我们不再仅仅是躲避观察的‘样本’,也不再是单纯的文明守护者。”
“我们是规则的探索者,是伤痕宇宙的巡诊医官,是散落火种的联络人,更是悬于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的观察者。”
“我们的新方舟,将以此地为起点,驶向那些规则异常的区域,尝试理解和修复规则的创伤;我们将探索那片规则空洞,监控其变化,防止其孕育出新的威胁;我们将利用远古知识,尝试与可能存在的、其他逃离‘播种者’体系或在其阴影下挣扎的文明建立联系;我们将以更隐蔽、更深入的方式,继续守望星火同盟,在他们需要时,提供力所能及、却不暴露自身的援助。”
“最重要的是,”林昊的目光扫过众人,带着无比的凝重,“我们必须穷尽一切手段,去理解‘播种者’的真正本质,以及那更加神秘、更加危险的‘源海’。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为所有文明,找到一条真正通往自由与未来的道路。”
这是一个宏伟、艰难,甚至显得有些悲壮的蓝图。它意味着长期的孤独航行,意味着面对未知的致命风险,意味着放弃安稳的生活,承担起超越一个文明范畴的责任。
但没有人退缩。经历了起源之点的真相,经历了神战的洗礼,经历了远古智慧的启迪,方舟文明的幸存者们,其意志早已淬炼得如星辰般坚韧。
“为了所有在规则下挣扎求存的生灵。”林星辰眼中燃烧着年轻的火焰与坚定的信念。
“为了一个不再被随意书写命运的宇宙。”苏晴雪的声音平静而有力。
逻辑节点7号的光芒稳定地闪烁着,代表着整个文明造物的支持与承诺。
新的序曲,在“守护者之墓”的寂静中奏响。
方舟文明,这艘承载着过去伤痛与未来希望的孤舟,正式确立了其超越凡俗的使命,即将再次启航,驶向那片充满未知、危险与可能的——伤痕宇宙。
(本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