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真广场,一则题为【太极之道结硕果,半载催生十真君】的热帖悄然浮现。
帖子本意是颂扬青云子道法玄妙,泽被苍生。
但讨论的风向却悄然偏移。
“诸位道友可曾留意?这十位新晋真君之中,竟有四位出身镇妖军!”
一位消息灵通的修士点出了关键。
此言一出,立刻引来一片惊诧之声。
“镇妖军?是那个崛起不过数十年的镇妖军?半年之内,四人结婴?这……当真惊人!”
“没错,听闻都是军中宿将,凭借累累战功换得了这次闻道之机,厚积薄发,终得正果。”
“了不得!回想青云前辈前两次布道,镇妖军皆无人破境,此番可谓一雪前‘耻’!”
“正是此理!镇妖军终于不用再为他人作嫁衣,算是补上了元婴战力不足的短板。”
“可不是嘛,以前镇妖军仅有两位真君坐镇,如今一下子增至六位,实力暴涨啊!”
在一片赞叹声中,也不乏一些刺耳的杂音。
“哼,不过是一时气运所钟罢了,根基浅薄,岂能长久?”
一条匿名的信息语带讥讽。
立刻有好事者追问:“听道友此言,似是知晓些内情?”
那匿名者的语气顿时多了几分神秘与笃定:
“据可靠消息,此次布道,几乎成了镇妖军的专场!
其麾下近千修士云集听讲,然而……
倾尽全力之下,也仅仅催生出四位元婴。
诸位细想,这等成婴比率,岂非寻常?”
这番论调立刻引来不少附和者。
“以千人之众,仅得四人成婴,这比例……确实不算出众。”
“反观其余道友,不过二百余人闻道,却有六人功成!
两相对比,高下似乎已判。
镇妖军无非是仗着人多势众,资源堆砌而已。
若论弟子天赋、道法精微,只怕……呵呵。”
网络上的争论,沸沸扬扬,有人惊叹,有人酸涩。
然而,真正掌控着修真界格局的古老世家,
却从这看似简单的消息中,读出了截然不同的意味。
南宫世家,宗祠之内。
几位气息渊深的族老面前悬浮着一枚玉简。
“现存镇妖军,约三千人。其中,九成五以上为杂灵根资质……”
一位族老首先发声,打破了宗祠的寂静。
“三千修士,且是资质最为普通的杂灵根为主,
却能在此次布道中,一举培养出四位元婴……
诸位,此等培养效率,着实令人心惊。”
另一位族老缓缓扫过在场神色各异的同族,声音低沉: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镇妖军或许已经掌握了一套……
能够极大程度上抹平灵根天赋差距的培养体系。
他们可能找到了一条,让资质平庸者,亦有望攀登元婴高峰的道路!”
第三位族老接口,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寒意:“更值得警惕的是,
他们如今坐拥灵犀网络与万妖灵渊两大利器,资源积累已非往昔可比。
加之其‘星火小镇’模式遍布神州各处,《基础引气诀》广为流传,
灵根检测也不再依赖我等掌控的测灵石。”
他顿了顿,语气愈发沉重:“近几十年来,各州郡涌现的优质苗子,
被中小宗门、地方势力乃至散修联盟截留的比例,正在逐年攀升。
我们依靠测灵石和顶级功法建立的垄断优势,正在被无形地瓦解。
长此以往,新鲜血液注入不足,我等赖以维系万载的根基……必将动摇。”
宗祠内陷入了一片长久的、令人窒息的沉默。
镇妖军新增的四位元婴,其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战力的提升。
网络上的那些嘲讽与争论,在他们看来,显得无比苍白和可笑。
他们看重的,不是一次偶然的突破,而是一种可能颠覆现有秩序力量。
宗祠陷入良久沉默,气氛凝重如冰。
这时,一位须发皆白的族老忽然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回忆的光芒。
“且慢。”他缓缓开口,
“诸位,我们是否忽略了一个关键?关于镇妖军的……兵力数目。”
他环视众人,见注意力都被吸引过来,才继续道:
“老夫记得很清楚,镇妖军初立之时,确为三千之数。
后来,因万妖灵渊封印松动,危机加剧,曾一度扩编至万人规模。
正是那次扩编,引来了上层的忌惮,
以致后来被断绝粮草后勤,不断损耗,方才凋零至如今这三千之数。”
他的目光变得深邃:“这现在的三千人,绝非寻常的三千修士。
他们是历经了尸山血海、百死余生的残酷筛选后,留存下来的铁血精锐!
是从那万余名修士中,汰弱留强,最终剩下的骨干!”
此语一出,如同黑暗中的微光,凝重气氛陡然一松。
另一位族老立刻反应过来,眼中露出恍然之色:“对啊!
若是如此计算,这四位新晋元婴,其根基并非源于如今这三千修士,而是……”
“正是此理!”那位须发皆白的族老肯定道,
“若是万人基数,历经数十年征战磨砺,最终诞生四位元婴,
虽然依旧堪称惊人,但……似乎已非那般完全不可理解、不可接受了。
那是万中选一的坚韧之辈,其心志、韧性,远非寻常修士可比。
如此看来,镇妖军的这种成婴率,或许……并非完全超出常理?”
“有理!此法虽厉,却极度依赖残酷的战争环境进行筛选,条件苛刻,难以大规模复制。
如此看来,它对我等世家根基的冲击力,或需重新评估。”
先前感到不安的族老有了合理的解释,语气明显轻松了不少。
相比于出现一种能够普及的、足以颠覆现有秩序的修真体系,
他们更愿意相信,镇妖军的成功是一个不可复制的特例……
“给我查,查清楚镇妖军为何崛起如此迅速……”
几乎同一时间,秘境深处、宗门密室,相似的情形不断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