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黑夜在刺骨的冰冷与意识的模糊中缓缓流逝。苏叶依靠着契约印记不断汲取阴曦之力,维持着那种诡异的低温平衡,如同冬眠的蛇,生命活动降至最低,唯有灵台一点清明不灭,紧紧关注着怀中青鳞的状况。
覆盖在青鳞身上的湿苔藓,效果比她预想的稍好一些。虽然无法提供温暖,但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小家伙体温的流失速度,使其没有随着夜深的严寒而进一步恶化。但那心跳依旧微弱得令人心揪,生命之火仿佛随时会熄灭。
就在苏叶几乎要绝望地认为青鳞无法熬过这个寒夜时,她忽然感觉到,怀中那冰冷的小小身躯,产生了一种极其细微的变化。
青鳞原本因为寒冷和重伤而完全松弛的肌肉,开始出现一种极轻微的、规律性的紧绷与放松,如同某种深沉的休眠节律。它那几乎停止的呼吸也变得更深沉、更缓慢,每一次呼吸的间隔长得吓人,但吸入的气息却似乎能抵达身体最深处。
更奇异的是,那些覆盖在它身上的潮湿苔藓,其所含的水分似乎正被青鳞的鳞片极其缓慢地吸收,或者说……同化?一层极薄的、几乎看不见的透明粘液开始从鳞片缝隙中渗出,将苔藓与它的身体微微粘连,形成了一个更加密闭的、湿润的“蛰伏茧”。
苏叶心中一动,一个关于爬行类或两栖类动物陷入极端环境时进入“滞育”或“休眠”状态的兽医知识闪过脑海。
难道青鳞在无法抵抗严寒的情况下,本能地启动了某种龙族特有的、深层次的休眠自救机制?
它不是在与寒冷对抗,而是在适应和融入这种低温,将自身的代谢率降低到一个不可思议的程度,以此最大限度地减少消耗,等待环境好转的时机!
这个发现让苏叶既心疼又稍感安慰。
心疼的是孩子被迫用这种近乎假死的方式求生;安慰的是,这或许是青鳞在重伤状态下唯一能做的、也是最有效的自救方式。只要外界环境回暖,它就有可能从这种深度休眠中苏醒过来。
她不再试图去温暖青鳞,而是更加小心地维持着覆盖的苔藓的湿度,确保这个简陋的“蛰伏茧”能持续发挥作用。
时间一点点过去。
恶心印记汲取阴曦之力的过程从未停止,那冰冷的能量流遍全身,让她四肢僵硬,脸色苍白如纸,嘴唇甚至泛起了淡淡的青紫色。但与此同时,印记上那些被暗沉能量丝线勾勒的裂痕,也变得愈发清晰,仿佛一幅玄奥而诡异的(霜纹),透着一股幽深的神秘感。她甚至能感觉到,自己与脚下这片沼泽大地之间,产生了一种极其微弱却无法忽视的冰冷联系。
终于,在天边泛起第一丝鱼肚白,黎明即将来临之际,沼泽的阴寒之气达到了顶峰,随后开始极其缓慢地消退。
苏叶立刻感觉到,印记汲取阴曦之力的速度也随之减缓。
最大的考验来了!
环境温度即将回升,她依靠阴曦之力维持的低温平衡将被打破。而经过一夜的冰冷僵化,她的身体变得更加脆弱,伤势在低温麻痹效果消退后可能会剧烈反弹。青鳞虽进入休眠,但若环境温度变化过快,也可能对其造成冲击。
她必须在天亮后温度显着升高前,尽快让身体恢复一定的活动能力,并找到办法应对即将到来的剧痛和虚弱。
她开始尝试活动僵硬的手指,调动那被阴曦之力浸润得如同冰坨般的肌肉,每一次微小的动作都伴随着针刺般的痛感和冰层碎裂般的凝滞感。
同时,她艰难地抬起头,借着逐渐增强的微光,更加仔细地观察四周,寻找任何可能用于应对白天困难的东西——尤其是水源。
干渴如同火焰般灼烧着她的喉咙。
她的目光掠过泥沼,忽然定格在几片巨大的、呈碗状形态的阔叶植物上。经过一夜,那些宽大的叶片中心汇聚了不少相对干净的露水!
希望之光再次闪现。
只要她能移动过去……
就在她奋力尝试活动身体,准备为生存进行下一次艰难挪动时,她眼角余光似乎瞥见不远处浑浊的泥水下,有什么东西动了一下!
不是水波自然荡漾,而是一种……有目的的蠕动?
一股冰冷的、不同于阴寒的危机感,骤然蹿上苏叶的脊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