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阳光斜照进工作室,为冰冷的仪器镀上一层暖意。陆晨风和林月瑶接到通知后很快赶来。听了江屿基于“流动意象”和“心境场”的新思路,两人都露出了感兴趣的神情。
“也就是说,这次不用太刻意去想怎么唱,重点是感觉,对吧?”陆晨风总结道,他最近上的冥想课似乎正好派上用场。
“可以这么理解。”江屿点头,调整着连接在玉珏上的能量传感器,“目标是让我们的内在状态,与玉珏的某种基础频率同步,创造一个允许更深层次信息‘呈现’的环境。”
林月瑶站在放置玉珏的金属桌旁,神情专注。她回想起最初玉珏因她靠近而产生反应的瞬间,那时她心中并无太多杂念,只有纯粹的好奇。她深吸一口气,对陆晨风点点头:“我准备好了。”
这一次,没有预先设定的精确旋律。江屿播放着一段模拟自然流水和风铃的、极其舒缓的环境音作为引导。陆晨风闭上眼睛,调整呼吸,努力进入那种放松而开放的冥想状态。林月瑶也静立一旁,目光柔和地落在玉珏上,心中默念着开放与接纳的意念。
工作室里异常安静,只有那空灵的环境音在缓缓流淌。
陆晨风没有立刻哼唱,他只是静静地站着,感受着呼吸,让身体的紧张感逐渐消退。过了好一会儿,当他感觉自己仿佛与周围的环境音融为一体时,一段模糊的、不成调的哼鸣才自然而然地从他喉间溢出。那声音非常轻,几乎与环境音融为一体,没有固定的音高,更像是一种随性的、探寻式的气音。
几乎就在这气音发出的瞬间,玉珏有了反应!
它不再是之前被特定旋律激发时的强烈白光或动态星轨,而是通体散发出一种极其柔和、如同月辉般的浅淡光晕,温润而持续。同时,能量传感器上的读数显示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稳定而和谐的低频波动,如同平静湖面被投入一颗小石子后荡开的、层层扩散的涟漪。
更令人惊奇的是,那浅淡的光晕并非静止,而是在玉珏表面极其缓慢地流动着,仿佛有生命的水流,光影变幻间,隐约似乎勾勒出一些比星轨更加抽象、更加写意的模糊图案,像是云气,又像是水纹,转瞬即逝,难以捕捉。
陆晨风沉浸在那种状态里,并未察觉这细微的变化,只是凭感觉继续着那随性的哼鸣。林月瑶却看得分明,她惊讶地微微睁大了眼睛,下意识地看向江屿。
江屿紧盯着传感器数据和高速摄像机捕捉到的画面,心脏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跳动。他迅速记录下这全新的能量模式和被摄像机勉强抓拍到的、流动的光影残像。
“保持状态。”他对着麦克风,声音压得极低,生怕打破这脆弱的平衡。
洛薇薇站在稍远的地方,屏息凝神。她看着那笼罩在流动光晕中的玉珏,看着闭目哼鸣的陆晨风,看着专注感应的林月瑶,最后目光落在江屿专注而闪烁着兴奋光芒的侧脸上。一种混合着成就感和奇异触动的情感在她心中涌动。他们真的找到了另一条路,一条更温柔、也更接近本质的路。
几分钟后,陆晨风感觉那种玄妙的状态逐渐消退,便缓缓停止了哼鸣。随着他声音的停止,玉珏表面的流动光晕也如同潮水般悄然退去,恢复成温润的质地,只是那光泽,似乎比之前更加莹润内敛。
“刚才……我感觉很不一样。”陆晨风睁开眼,眼神清亮,“好像不是我在唱,而是声音自己流出来的,而且……玉珏那边好像有种很温和的吸力?”
林月瑶也激动地点头:“它刚才在发光!很柔和的光,还在表面流动,好像画着什么……”
江屿已经将记录下的数据和影像投射到主屏幕。“能量反馈模式与音频激发模式有显着差异,更接近我之前记录的‘静默共鸣’状态,但活性更高。那些流动的光影……初步判断,可能是一种更接近‘意象’或‘情感’层面的信息表达,而非结构化的星轨图示。”
他的分析依旧理性,但语气中的振奋难以掩饰。这是一个全新的发现,证实了“心境场”理论的可行性。
洛薇薇走到江屿身边,看着屏幕上那被捕捉到的、模糊却充满美感的流动光影,轻声道:“它好像在用自己的语言‘感受’和‘回应’。”
江屿闻言,侧头看了她一眼。两人目光交汇,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欣喜与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这一次的突破,不仅仅是技术路线的成功,更是他们共同理念的印证。
窗外,阳光正好。工作室里,探索的脚步迈入了一个全新的、充满无限可能性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