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晚餐后的第二天,工作室里的气氛与往日有些不同。空气中少了几分紧绷的攻坚感,多了几分沉淀后的从容。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地板上投下安静的光斑。
江屿并没有立刻开始新一轮的数据挖掘。他坐在主控台前,反复观看着昨天记录下的“意象共鸣”影像——那些在玉珏表面流转的、如同水彩画般朦胧写意的光影。它们无法被精确量化,却蕴含着一种独特的生命力。他试图从中捕捉某种更内在的韵律,而非结构。
洛薇薇来时,带了一罐上好的白茶和一盆小小的、叶片翠绿的文竹。她没有打扰沉思中的江屿,只是安静地将文竹放在窗台能照到阳光的地方,然后烧水,烫杯,泡茶。清雅的茶香渐渐弥漫,与仪器运行的微弱声音交织,营造出一种奇异的和谐。
“试试看,朋友家茶园自己产的,味道很清透。”她将一杯澄澈的茶汤放在江屿手边。
江屿从屏幕上移开目光,道了声谢,端起茶杯。温热的瓷杯和清幽的香气让他紧绷的眉心不自觉地舒展了些。他抿了一口,口感甘醇,回味带着淡淡的兰花香。
“这些流动的光影,”他放下茶杯,指向屏幕,“虽然无法建模,但其变化似乎并非完全随机。我在想,它们是否代表了玉珏内部能量或信息流的某种‘情绪’或‘状态’?就像人的心电图,波形本身不直接表达具体思想,却反映了身体的状况。”
他这个比喻让洛薇薇有些惊讶,也让她欣喜。他正在尝试用更感性的方式去理解这些非逻辑的现象。
“也许我们可以尝试记录不同‘心境场’下产生的光影模式,”洛薇薇顺着他的思路提出,“比如平静、喜悦、甚至略带忧伤的状态下,看看玉珏的‘回应’是否有规律性的差异?”
江屿眼中闪过一丝认同的光芒:“可以设计对照实验。这需要你和月瑶更精细地引导和维持特定的情绪氛围。”
就在两人讨论着新的实验方向时,工作室的门被轻轻敲响。洛薇薇起身开门,门外站着的是顾言之。
他今天穿着一件浅灰色的中式立领衬衫,气质温润,手中提着一个古朴的纸质文件袋。看到洛薇薇,他微微一笑,目光随即越过她,落在室内的江屿身上。
“希望没有打扰你们。”顾言之的声音一如既往的平和。
“顾先生,请进。”江屿站起身,态度礼貌而略显疏离。
顾言之走进来,目光扫过窗台上的文竹和空气中尚未散尽的茶香,最后落在主屏幕上定格的流动光影图像上,眼中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与欣赏。
“看来,诸位的探索又有了新的进展。”他将手中的文件袋放在桌上,“我近日整理一些家族旧物,偶然发现了这本我曾祖父留下的游记手札,其中有一章,记述了他在西南边陲某处隐秘村落听闻的传说,提及一种‘通灵古玉’,能映照人心,显化意象。其中一些描述,与薇薇之前向我提过的现象,颇有几分相似之处。”
他打开文件袋,取出几页泛黄纸张的复印件,上面是娟秀而略带潦草的毛笔字,间或配有简单的线描图。其中一页描绘了一块环形玉珏,其表面光影流动的意境,竟与屏幕上捕捉到的图像有几分神似。旁边的文字提到了“心湖澄澈,则玉显真形”,“意象流转,非图非文,乃心之镜像”。
江屿接过复印件,仔细阅读起来。他的表情变得极其专注。这并非严谨的科学报告,而是充满玄学色彩的游记杂谈,若在以往,他或许会将其归为无稽之谈。但经历了“心境场”共鸣的成功,以及眼前这些与实验现象高度吻合的描述,他无法再轻易否定。
“心之镜像……”他低声重复着这个词,目光再次投向屏幕上那些流动的光影。
洛薇薇也凑过来看,心中震动。顾言之带来的线索,又一次在他们需要的时候,提供了来自另一个维度的印证。
“这本手札,可以暂时留在这里吗?”江屿抬起头,看向顾言之,语气郑重。
“当然。”顾言之微笑颔首,“希望能对你们有所帮助。”他的目光在洛薇薇脸上停留了一瞬,温和而深邃,随即礼貌地告辞离开。
工作室里重新剩下两人。茶香袅袅,阳光移动,照亮了桌上那几页泛黄的纸。
新的线索像一块拼图,嵌入了他们正在构建的认知版图。前路依旧迷雾重重,但指引方向的星光,似乎又多了一颗。江屿看着那古老的笔迹,又看看身旁凝神思索的洛薇薇,一种前所未有的、混杂着理性探究与某种直觉确认的感觉,在他心中缓缓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