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课程节奏明显快于初中,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也呈指数级增长。物理老师是个思维极其跳跃的老教授,讲课从不按常理出牌,常常从一个基础公式引申出好几个前沿的应用或者复杂的推导,听得人眼花缭乱。
米小圈全神贯注,笔尖在笔记本上疯狂舞动,试图跟上老师的思路。他感觉自己像是一个疲于奔命的记录员,往往刚记下上一句的关键点,老师已经讲到了下一个推论,中间的逻辑跳跃让他措手不及。他的笔记本上,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空白和带着问号的断点。
这节课讲的是电磁感应中的楞次定律应用。老师正在分析一个包含多个线圈和磁铁相对运动的复杂模型。米小圈紧锁眉头,努力理解着能量转换和感应电流方向的关系,手下记录的笔迹已经有些潦草,明显漏掉了一个关于感应电动势瞬时值判断的关键步骤。
他正盯着自己笔记上的空白处发愣,试图回忆老师刚才到底说了什么,忽然感觉自己的桌角被什么轻轻碰了一下。
他下意识地低头,看到一只纤细的手,正将一张折叠得方方正正的小纸条,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塞到了他摊开的物理课本下面。那只手的主人,在他低头看的瞬间,已经若无其事地缩了回去,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
是李黎。
米小圈的心猛地一跳。他偷偷用眼角的余光瞥了一眼前排,李黎坐姿端正,目光专注地看着黑板,仿佛刚才那个“地下接头”般的动作只是他的幻觉。
他强压下内心的激动和好奇,借着课本的掩护,小心翼翼地、尽量不发出任何声音地展开了那张纸条。
纸条上,是李黎那熟悉而清秀的字迹。她没有写任何多余的话,只是将他笔记本上缺失的那部分内容,清晰而完整地补全了。
【……故当磁铁N极插入线圈时,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流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反(阻碍磁通量增加),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可判断感应电流方向为顺时针(俯视图)。此处感应电动势e = -N dΦ\/dt,负号表示方向。】
短短几行字,不仅补全了他缺失的判断依据,还清晰地标注了公式和方向,甚至贴心地用括号注明了视角。逻辑严谨,条理清晰,简直像是从他大脑里直接读取了困惑点,然后给出了标准答案。
米小圈看着这张纸条,心里像是打翻了五味瓶。有被精准“救援”的感激,有对自己跟不上进度的羞愧,但更多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温暖和踏实。她甚至不需要回头看他,仅仅是通过他停顿的节奏、或者他之前提问时暴露的薄弱环节,就能精准地判断出他卡在了哪里。
这种被默默关注、被无声支持的感觉,比任何言语的鼓励都更有力量。
他赶紧拿起笔,参照着纸条上的内容,工工整整地将缺失的部分补录到自己的笔记本上。那些原本断裂的思路,瞬间被连接了起来,整个物理图像在他脑海中变得完整而清晰。
接下来的课,米小圈感觉自己像是被加满了油,重新跟上了节奏。他甚至能分出一部分精力,去思考老师提出的更深层次的问题。
下课铃声响起,米小圈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整理着笔记,目光落在那张已经被抚平的纸条上。他犹豫了一下,没有扔掉,而是将它小心地夹进了物理课本相应的章节里。
他抬起头,看着前排正在收拾书本的李黎,轻声说了句:“谢谢……笔记。”
李黎的动作几不可查地顿了一下,没有回头,只是用同样轻的声音回了两个字:“没事。”
阳光透过窗户,照亮了空气中飞舞的尘埃,也照亮了米小圈心中那片因为学业的挑战而偶尔笼罩的阴霾。他知道,高中这座更高的山峰,攀登起来注定会更加艰难。但幸运的是,他依然不是孤独的旅人。那个走在他前方不远处的身影,总会在他脚步踉跄、看不清前路的时候,适时地、默不作声地,为他点亮一盏灯,或者递过来一块稳固的垫脚石。
这张悄悄递来的补全版笔记,不仅仅是对知识的补充,更是一种无声的宣告:无论前路多难,他们依然是并肩作战的伙伴。而这,或许就是青春里,最动人、也最坚实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