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露,金銮殿内气氛凝重。皇帝端坐龙椅之上,面色沉肃地看着跪在殿前的刑部侍郎周大人和定北将军萧承煜。
周爱卿,你方才所言,可都属实?皇帝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周侍郎叩首道:启禀陛下,臣所言句句属实。狱卒张老三昨夜翻供,指证十五年前苏明远案中,李尚书胁迫证人作伪证,篡改囚犯供词。春桃也证实了此事,她当年是被李尚书以家人性命相威胁,才被迫诬陷苏大人。
萧承煜紧接着奏道:陛下,臣昨夜在刑部大牢擒获李尚书派来灭口的杀手,虽其服毒自尽,但足以证明李尚书心虚。且臣已找到先皇手谕,其中明确提及苏明远大人忠心为国,绝无通敌之事。
皇帝缓缓起身,踱步至殿前,目光扫过跪地的二人:十五年了...朕一直觉得苏明远案疑点重重,只是苦无证据。如今既有狱卒翻供,又有先皇手谕,此案确实需要重新审查。
他转身对侍立一旁的太监道:传朕旨意,立即成立三司会审,由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共同审理苏明远案。所有涉案人员,无论官职高低,一律接受调查。
陛下圣明!萧承煜和周侍郎齐声道。
皇帝看向萧承煜,语气缓和了些:萧爱卿,苏姑娘伤势如何?
谢陛下关心,清砚已服下解药,性命无虞,只是还需静养数日。萧承煜回道,眼中闪过一丝担忧。
好生照顾她。皇帝点头,此案重审,还需要她的配合。传朕旨意,特许苏清砚参与案件审理,提供证词。
臣代清砚谢陛下恩典!萧承煜感激地叩首。
旨意传出,朝野震动。十五年前的苏明远案再次成为京城热议的话题。茶楼酒肆中,人们纷纷议论着这桩突如其来的翻案。
听说了吗?苏明远案要重审了!
真的假的?都十五年了,怎么突然...
据说是狱卒翻供,指证李尚书作伪证呢!
李尚书不是已经自尽了吗?
哼,谁知道是不是真死了,说不定是金蝉脱壳...
而在萧府内,苏清砚刚刚醒来,就看到萧承煜守在床边。
你醒了?感觉怎么样?萧承煜关切地问,轻轻握住她的手。
苏清砚虚弱地笑了笑:好多了...就是还有些乏力。外面...是不是发生什么事了?我听到很多动静。
萧承煜将早晨金銮殿上的事情详细告诉了她。当听到皇帝下令重审父亲案件时,苏清砚的眼眶瞬间湿润了。
真的吗?陛下...陛下真的下令重审?她声音颤抖,几乎不敢相信。
千真万确。萧承煜坚定地点头,三司会审已经成立,周侍郎亲自负责。清砚,我们等了十五年的机会,终于来了。
苏清砚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泪水无声滑落。这十五年来,她隐姓埋名,忍辱负重,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为家族洗刷冤屈。如今曙光就在眼前,她却有些近乡情怯。
可是...李尚书虽然逃了,但他的党羽还在朝中。苏清砚担忧地说,重审此案,必定会遇到重重阻力。
萧承煜握紧她的手:放心,有陛下支持,有我在,绝不会让任何人阻碍真相大白。你现在要做的,就是好好养伤,然后配合三司会审,将你知道的一切都说出来。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通报声:将军,周侍郎求见。
快请。萧承煜起身相迎。
周侍郎快步走进来,面色凝重:将军,苏姑娘,情况有些复杂。
怎么了?萧承煜问道。
三司会审刚成立,就有人开始暗中阻挠。周侍郎压低声音,大理寺少卿张大人称病不出,都察院左都御史王大人也推说公务繁忙,不愿参与审理。这明显是有人在背后操纵。
萧承煜冷哼一声:看来李尚书的余党还不死心。周大人,你可有对策?
周侍郎沉吟道:我已经向陛下禀报此事,陛下震怒,下令若有官员推诿塞责,一律按渎职论处。另外,陛下还特许我们调用锦衣卫协助调查。
太好了!苏清砚眼中重新燃起希望,有锦衣卫相助,定能查出真相。
周侍郎点头:正是。苏姑娘,等你身体好些,我们需要你提供证词。特别是关于当年你父亲与北狄使者会面的事情,我们需要详细了解。
苏清砚坚定地说:周大人放心,只要我能下床,随时可以配合调查。这十五年来,那一日的每一个细节我都铭记在心,绝不敢忘。
送走周侍郎后,萧承煜对苏清砚说:你先好好休息,我去安排一下锦衣卫的调查事宜。
等等。苏清砚叫住他,承煜,我觉得...我们还需要找到一个人。
当年负责审理我父亲案件的主审官,刑部前任尚书赵大人。苏清砚说,他虽然已经致仕回乡,但当年案件的审理过程,他应该最清楚。或许他能提供一些关键信息。
萧承煜眼睛一亮:好主意!我这就派人去请赵大人回京。
苏清砚摇头,赵大人年事已高,不宜长途奔波。我们应该亲自去拜访他。
萧承煜担忧地看着她:可是你的身体...
我已经好多了。苏清砚挣扎着坐起来,这是我家族的事情,我必须亲自去。再说,赵大人见到我,或许会更愿意说出真相。
萧承煜见她态度坚决,只好答应:好,但你要答应我,路上一定要照顾好自己。我们明天一早就出发。
与此同时,在京城某处隐秘的宅邸内,几个身影正在密谋。
怎么办?皇帝下令重审苏明远案,我们的处境很危险。一个低沉的声音说道。
怕什么?李大人已经安排好了后路,我们只要按计划行事即可。另一个声音回应。
可是萧承煜动用了锦衣卫,万一查出什么...
放心,当年的证据大多已经销毁,剩下的也都处理干净了。只要你们管好自己的嘴,就不会有事。
但是那个赵老头...他知道的太多了。
一阵沉默后,最先开口的声音冷冷地说:那就让他永远闭嘴。
第二天清晨,萧承煜和苏清砚乘坐马车,在一队精锐护卫的陪同下,向着赵大人隐居的乡下出发。
马车内,苏清砚靠着软垫,脸色还有些苍白,但眼神却异常坚定。
还记得路吗?萧承煜关切地问。
苏清砚点头:记得。小时候父亲常带我去赵大人家做客,赵大人很喜欢我,总说我有学琴的天赋。
她望着窗外飞逝的景色,眼中泛起回忆的神色:那时候,赵大人和父亲常常在书房里下棋论政,我就在一旁练琴。赵大人总是夸我弹得好,还说将来要为我寻一把好琴...
她的声音渐渐低沉下去:没想到,后来审理父亲案件的,竟然就是他。
萧承煜握住她的手:或许...他当年也是被迫的。
苏清叹口气:我不知道。但我愿意相信,赵大人不是那种会故意冤枉好人的人。这其中,定有什么隐情。
经过一天的奔波,傍晚时分,他们终于来到了赵大人隐居的小村庄。这里山清水秀,远离京城喧嚣,确实是个养老的好地方。
然而,当他们来到赵大人的宅邸前时,却发现气氛有些不对劲。大门虚掩着,院内静悄悄的,不见一个人影。
不对劲。萧承煜警觉地示意护卫们提高警惕,你们在外面守着,我先进去看看。
他轻轻推开门,只见院内一片狼藉,桌椅翻倒,瓷器碎片散落一地。
赵大人!萧承煜高声喊道,却没有回应。
苏清砚也跟着进来,看到这番景象,心中一紧:难道...我们来晚了?
两人快步走进内室,只见赵大人倒在血泊中,胸口插着一柄匕首,已经气绝多时。
苏清砚惊呼一声,险些晕倒。
萧承煜连忙扶住她,同时仔细检查现场。赵大人的书桌被翻得乱七八糟,显然有人在寻找什么东西。
看来有人比我们早到一步。萧承煜面色凝重,他们在找什么?
苏清砚强忍悲痛,在房中仔细查看。突然,她的目光被墙角的一个暗格吸引。那是她小时候常看赵大人存放重要文书的地方。
她走过去,轻轻推开暗格的木板,里面果然藏着一封信。
这是什么?萧承煜问道。
苏清砚展开信件,快速浏览后,脸色骤变:这是...这是李尚书写给赵大人的威胁信!信中威胁说,如果赵大人不按他的意思判决,就要杀害赵大人的全家!
萧承煜接过信件,仔细观看,果然如苏清砚所说。信中还详细列出了李尚书如何篡改证词、制造伪证的过程。
有了这封信,再加上张老三和春桃的证词,足以证明苏大人的清白了!萧承煜激动地说。
但苏清砚却皱起眉头:可是...赵大人为什么要把这封信藏起来?他完全可以凭这封信揭发李尚书啊。
萧承煜沉思片刻:或许...李尚书手中还有赵大人的什么把柄,让他不敢轻举妄动。
就在这时,外面突然传来打斗声。萧承煜立即警觉:不好,有埋伏!
他拉着苏清砚躲到窗边,只见院外不知何时出现了一群黑衣人,正在与他们的护卫激战。
这些人肯定是来抢夺这封信的!萧承煜判断道,清砚,你带着信从后门走,我掩护你!
不行!太危险了!苏清砚抓住他的手臂,我们一起走!
萧承煜坚定地摇头:这封信关系到你家族的清白,绝不能落入他人之手。相信我,我能应付这些杀手。
说完,他不等苏清砚反对,就推开后窗:快走!去找周侍郎,把信交给他!
苏清砚含泪点头,揣好信件,从后窗翻出,向着村外跑去。
萧承煜则拔出长剑,冲向院外的战场。他的加入立刻扭转了战局,剑光闪烁间,已有数名黑衣人倒地。
萧承煜!放下武器,我们可以饶你不死!一个黑衣人喝道。
萧承煜冷笑:就凭你们?也配!
他剑势更加凌厉,每一剑都直取要害。黑衣人们虽然人数占优,但在萧承煜面前却显得不堪一击。
就在战局即将被控制住时,突然一支冷箭从暗处射来,直取萧承煜后心。
将军小心!一个护卫惊呼着扑过来,用身体挡住了这一箭。
王五!萧承煜惊呼,连忙扶住中箭的护卫。
就在这时,更多的黑衣人从四面八方涌来,显然对方早有准备。
保护将军!剩余的护卫们围成一圈,将萧承煜护在中间。
萧承煜看着怀中气息微弱的王五,眼中燃起怒火:你们...一个都别想走!
他轻轻放下王五,站起身,长剑指天,气势如虹:今日,我就让你们见识见识,什么是真正的定北将军!
剑光再起,比之前更加凌厉。萧承煜如同战神附体,每一剑都带着雷霆万钧之势。黑衣人们节节败退,死伤惨重。
就在萧承煜即将全歼敌人时,远处突然传来马蹄声。一队锦衣卫疾驰而来,为首的正是周侍郎。
萧将军!我们来助你!周侍郎高喊着,带领锦衣卫加入战局。
有了生力军的加入,战局立刻呈现一边倒的态势。很快,所有的黑衣人都被制服,少数几个活口被五花大绑。
周大人,你怎么来了?萧承煜惊讶地问。
周侍郎下马道:我接到密报,说有人要对赵大人不利,就立刻带人赶来了。没想到还是晚了一步...赵大人他?
萧承煜沉重地点头:已经被害了。不过清砚找到了一封重要的信件,正在赶往你那里。
周侍郎松了口气:那就好。这些杀手...看来是李尚书的余党无疑了。
萧承煜检查着被俘的杀手,突然在一个杀手的手臂上发现了一个特殊的刺青:这是...北狄死士的标记!
周侍郎凑近一看,脸色大变:什么?北狄死士?难道李尚书真的与北狄有勾结?
萧承煜面色凝重:看来,苏明远案背后的真相,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复杂。
就在这时,一匹快马疾驰而来,马上的锦衣卫滚鞍下跪:将军,大人!苏姑娘在途中遭遇伏击,现在被困在前面的山谷中!
什么?萧承煜大惊,快带路!
他翻身上马,对周侍郎说:这里交给你了,我去救清砚!
小心!周侍郎叮嘱道,这些人既然能派出北狄死士,肯定还有后手!
萧承煜点头,一夹马腹,向着山谷方向疾驰而去。
山谷中,苏清砚被十余名黑衣人围在中间,情况危急。她虽然略通武艺,但面对这么多专业杀手,还是显得力不从心。
把信交出来,可以留你全尸!一个黑衣人冷喝道。
苏清砚紧紧护着怀中的信件,咬牙道:休想!这是我家族清白的唯一希望,我就是死,也不会交给你们!
那就别怪我们不客气了!黑衣人们一拥而上。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萧承煜如天神般降临,长剑一挥,就有两名黑衣人应声倒地。
清砚!没事吧?萧承煜挡在她身前,关切地问。
苏清砚摇头:我没事,信也还在。
萧承煜松了口气,转而面对剩下的黑衣人:你们的主子已经完了,还要为他卖命吗?
黑衣人们互相对视一眼,突然同时出手,攻势更加猛烈。显然,他们都是死士,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萧承煜护着苏清砚,剑法更加凌厉。但对方人数众多,且配合默契,一时之间难以取胜。
就在僵持之际,山谷上方突然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住手!
众人抬头望去,只见一个白发老者站在崖边,手中拿着一个奇怪的装置。
是...是诸葛连弩!一个黑衣人惊呼道。
老者冷冷地说:放下武器,否则格杀勿论!
黑衣人们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放下了武器。显然,他们认识这个老者,且对他十分忌惮。
萧承煜警惕地看着老者:阁下是?
老者微微一笑,从崖上跃下,轻飘飘地落在众人面前:老朽复姓诸葛,单名一个明字。是赵大人的故交,也是他托我在此等候二位。
萧承煜和苏清砚对视一眼,都感到惊讶。
赵大人托您等我们?苏清砚疑惑地问,可是赵大人已经...
诸葛明叹息道:是的,我来晚了一步。赵大人昨日派人送信给我,说预感有人要对他不利,让我今日在此接应前来拜访他的人。没想到...
他看向那些黑衣人,眼神变得锐利:这些人,是李尚书的死士。赵大人手中掌握的证据,足以让李尚书和他的党羽万劫不复。
萧承煜问道:诸葛先生可知赵大人手中有什么证据?
诸葛明点头:赵大人这些年一直在暗中收集李尚书通敌卖国的证据。除了那封威胁信,还有李尚书与北狄往来的密信,以及他贪污军饷、陷害忠良的账本。
苏清砚急切地问:这些证据现在在哪里?
赵大人为防不测,早已将证据分藏多处。诸葛明说,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藏在他书房的地板下。可惜...
他看向那些黑衣人:看来已经被他们找到了。
一个被俘的黑衣人突然冷笑道:没错,证据已经被我们销毁了!你们休想为苏明远翻案!
萧承煜剑眉一竖,正要发作,却被诸葛明拦住。
将军莫急。诸葛明微微一笑,赵大人何等精明,怎会只留一份证据?真正的关键证据,早已交给了我保管。
他从怀中取出一个油布包裹:这里面是李尚书与北狄往来的密信原件,以及他亲笔签名的供词。赵大人在审理苏明远案时,就暗中让李尚书写下了这些供词,作为保命之用。
苏清砚激动地接过包裹,双手微微颤抖:有了这些...父亲终于可以沉冤得雪了!
萧承煜也难掩激动:多谢诸葛先生!
诸葛明摆摆手:不必谢我,要谢就谢赵大人吧。他这些年来一直活在愧疚中,如今终于可以安心了。
他转向那些黑衣人,冷冷地说:至于这些人...就交给官府处置吧。
在锦衣卫的押送下,黑衣人们被带往京城。萧承煜和苏清砚则与诸葛明一同返回赵大人的宅邸,妥善安葬了赵大人。
回到京城后,萧承煜立即将新获得的证据呈交给三司会审。有了这些铁证,案件的审理进展神速。
数日后,金銮殿上,皇帝亲自听取了三司会审的汇报。
陛下,周侍郎奏道,经三司会审查明,十五年前苏明远案确系冤案。李尚书为掩盖自己通敌卖国的罪行,陷害苏明远大人,篡改证词,制造伪证。现有狱卒张老三、侍女春桃证词,以及李尚书亲笔供词、与北狄往来密信为证。
皇帝面色沉痛:朕竟被蒙蔽了十五年...苏爱卿忠心为国,却遭此冤屈,是朕之过也。
他站起身,郑重宣布:即刻为苏明远平反昭雪,恢复其名誉官职,追封忠国公。其家产悉数归还,子女享受相应待遇。
陛下圣明!满朝文武齐声道。
皇帝看向跪在殿前的苏清砚:苏姑娘,你父亲沉冤得雪,你可有什么心愿?
苏清砚叩首道:谢陛下为家父平反。臣女别无他求,只愿陛下严惩涉案人员,以正朝纲。
皇帝点头:这是自然。所有涉案人员,一律严惩不贷!
退朝后,萧承煜和苏清砚并肩走出金銮殿。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温暖而明亮。
清砚,萧承煜轻声说,你父亲的冤屈终于洗清了。
苏清砚眼中含泪,却带着微笑:是啊,十五年了...父亲在天之灵,终于可以安息了。
她望向远方,仿佛看到了父亲欣慰的笑容:这一切,都要谢谢你,承煜。如果没有你,我不可能坚持到今天。
萧承煜握住她的手:我们之间,何须言谢。从今往后,你可以堂堂正正地做回苏清砚,再也不用隐姓埋名了。
苏清砚点头,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期待:是啊,新的生活就要开始了。
然而,他们都明白,李尚书虽然倒台,但他的余党还未完全清除,北狄的威胁也依然存在。前方的路,依然充满挑战。
但无论如何,苏明远案的平反,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不仅洗刷了一个忠臣的冤屈,更让朝野看到了皇帝整顿吏治、肃清奸佞的决心。
而对于萧承煜和苏清砚来说,这只是他们共同面对的第一个挑战。未来的路上,还有更多的艰难险阻等待着他们...
但至少在这一刻,他们可以暂时放下重担,享受这来之不易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