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光刚染亮金陵的屋檐,柴安夫妇便带着柴景昭往京府去。刚到门口,便见苏氏已候在那里,手里捏着块素色绢帕,笑着引他们进了正厅,京老太爷与京致远早已坐在厅中,桌上摆着刚沏好的雨花茶,氤氲着轻烟。
待众人落座,仆从奉上茶盏,京老太爷指尖轻轻摩挲着茶盏边缘,语气温和却带着世家的稳重:“今日便是要好好商议景昭与妙仪的婚期。昨日我同大郎夫妻商量了一番,倒有个想法,先跟二位说说。”
柴安连忙拱手,语气恭敬:“老太爷有话尽管说,我们听着。”
苏氏接过话头,身子微微前倾,目光缓缓扫过康宁,嘴角噙着浅笑:“我们想着,妙仪出嫁后要随景昭回汴京,可她自小在金陵长大,从金陵到汴京坐船都要十天,一路风浪颠簸,出嫁时再这般,怕她身子受不住。”
她顿了顿,拢了拢袖口的绣线,继续道:“想着婚前去汴京住些日子,既省了婚时的奔波,也能让她熟悉下汴京。所以我们打算,明年正月便去汴京赁一处宅子,短住两个月,从汴京的宅子出嫁,也能让孩子少受些苦。”
康宁闻言,眼底瞬间亮了几分,连忙放下茶盏,指尖轻轻叩了叩桌面:“这个主意再好不过!我正愁妙仪从金陵远嫁到汴京,一路舟车劳顿,怕她吃不消。”
她侧身凑近苏氏些,声音里带着几分热络:“若是能提前住过去,不仅省了路途辛苦,咱们两家也好多亲近。
宅子的事不用您费心,汴京我们熟,我让人去寻一处带小花园的,最好离咱们柴府不过半里路,平日里走动也方便,定让妙仪住得舒心。”
苏氏笑着摆了摆手,语气谦和:“亲家母客气了,租赁宅子的事我们来安排便好,哪能再劳烦亲家?”
她话锋一转,目光落在柴安身上,语气带着几分征询:“倒是婚期,我们商定着在明年三月,气候暖和,景致也好,正适办喜事,亲家觉得如何?”
柴安与康宁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满意,柴安端起茶盏抿了口,缓缓道:“三月好!不冷不热,诸事也方便。我们没意见,就听老太爷与亲家母的。”
京老太爷见双方达成一致,爽朗大笑,指节分明的手拍了拍桌面:“好!那就这么定了!接下来便是请先生择个良辰吉日,往后两家便是真正的亲家了。”
众人又聊了些婚典细节,从聘礼中绸缎的匹数到婚宴上宾客的席位,一一斟酌。
柴景昭坐在一旁,听着长辈们有条不紊地商议着他与妙仪的婚事,心里像浸了蜜般甜,却也有些坐不住,方才进门时,他瞥见京府的后园种着不少秋菊,想着若是能去逛逛,或许能遇上妙仪。
京承叙瞧出他的心思,便对长辈们道:“这会儿后园的菊花开得正好,我带景昭哥哥去逛逛,也让他看看后院的秋景。”
京老太爷笑着点头,挥了挥手:“去吧,让孩子们也透透气,别总闷在厅里。”
柴景昭连忙起身道谢,跟着京承叙往后园去。刚穿过一道圆拱门,便见满园秋菊开得正好,黄的、白的似雪,层层叠叠铺在青砖小径旁,映着远处的水榭亭台,格外雅致。
京承叙边走边笑,手里把玩着片枫叶:“景昭哥哥,我知道你想找谁,姐姐在前面的赏菊亭里看书呢。”
柴景昭耳尖微微泛红,却也不掩饰,只笑着道:“那我先去寻她,你自便。”
京承叙笑着摆手,转身往锦鲤池的方向走:“我才不做那碍眼的,你去吧,我去那边喂鱼,一会儿咱们在正厅汇合。”
柴景昭顺着石板路往赏菊亭走,远远便见京妙仪坐在亭中,身着丁香色襦裙,发间簪着支素银菊钗,手里捧着一卷书,阳光透过亭顶的镂空花纹洒在她发间,像镀了层柔和的金。他放轻脚步走近,在离亭三步远时停下,轻声唤道:“妙仪。”
京妙仪闻言,缓缓抬眸,目光落在他身上时,眸底几不可察地柔和了一瞬,随即合上书卷从容不迫地起身,声音清浅如秋日流水:“阿昭。怎么这会儿过来了?没在厅里陪长辈说话?”
“长辈们在聊婚典细节,承叙说后园菊花开得好,拉着我来逛逛。” 柴景昭走到亭中,在她对面的石凳上坐下,目光落在她手边的书卷上,“看的可是苏学士的词?方才远远瞧着,你看得很入神。”
“是。” 京妙仪将书卷轻轻放在石桌上,指尖搭在书脊上,“承叙从书坊寻来的旧本,收录了几首家传的抄词,闲来翻翻解闷。”
柴景昭拿起书卷,指尖触到泛黄的纸页,轻轻翻了两页,笑着道:“苏学士的词,我倒也喜欢,尤其那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京妙仪闻言,唇角微不可察地弯了弯,轻声道:“昨日母亲提及,正月要去汴京租宅住些日子,说是省得出嫁时长途奔波。” 她语气多了些对未来的向往。
“嗯,方才长辈们已定下,婚期在明年三月,你便从汴京的宅子里出嫁。” 柴景昭抬眼看向她,目光温和却不灼热。
“我母亲说,会寻一处离柴府近的宅子,平日里你若想出门,我也能陪你逛逛汴京的街市,正月里有灯会,听说比金陵的更热闹些,到时候带你去看看。”
京妙仪轻轻点头,目光转向亭外的秋菊,花瓣在风里轻轻颤动,她声音里的怅然淡了些,多了丝期许:“汴京的景致,我倒也想瞧瞧。只是父母在金陵,往后怕是不能常伴左右。”
“若是想家,我便陪你回金陵探望,或是接伯父伯母去汴京小住。” 柴景昭轻声道。
京妙仪转头看向他,眸底清晰映着他的身影,沉默片刻,才轻声道:“有你在,我便放心。”
两人坐在亭中,偶尔聊两句诗词,偶尔静看秋菊,没有过多亲昵的话语,却有着无需言说的默契。阳光渐渐西斜,将亭台的影子拉得很长,京承叙的声音从远处传来:“景昭哥,姐姐,该回正厅了,宴席已备好!”
京妙仪率先起身,理了理裙摆的褶皱,动作优雅从容,却在转身时,悄悄放慢了脚步,等着柴景昭跟上。
柴景昭瞧出她的心意,快步上前,与她并肩往回走。他走在她身侧,看着她鬓边的菊钗随步伐轻轻晃动,心里清楚,这位曾清冷如秋菊的姑娘,已在他心里种下了柔软的根。
没有热烈的表达,却有着细水长流的心意,和对未来的共同期许。席间,众人谈笑风生,话题多围绕着汴京的宅子与婚典准备。
柴景昭与京妙仪坐在相邻的位置,偶尔目光相遇,京妙仪不再像往日那般飞快移开,而是会轻轻颔首,眼底带着浅淡的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