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晏同叶无涯说了招驸马一事后,叶无涯找了叶家主和叶氏一族的几位耆老。
从大家的言辞中,叶无涯得知叶家主真的有从李氏皇族另择一人支持的意思。
叶无涯思考了几天后,再一次进了东宫找李晏。
“殿下,关于你与我合作一事,臣有事想问。”
“你问。”
“你找上臣缔结假婚约,是不是因为萧将军?”
这一次,李晏没有回避叶无涯的问题,而是直接回答:“是。”
“你喜欢萧将军?”
“想必你已知道信善喜欢我,但我对信善的喜欢与信善对我的喜欢还是有区别,我不会将信善看得比江山、社稷还重。
我是喜欢和信善在一起,不想和其他男人亲近,所以我才找你缔结假婚约。
但与叶氏一族合作对我而言利远大于弊。
在不影响江山、社稷的前提下,我也能达成私心,有何不可?
要说整件事情,最吃亏的人就是你。”
叶无涯不懂感情,但他认为李晏身为皇太女,将江山、社稷看得比一个男人重是应该的。
李晏这个回答很合叶无涯的心意。
“只要于叶氏一族有利,臣个人的荣辱不算什么。”
“你放心,等我们解除婚约时,孤一定会补偿你。”
“殿下,你说的事情臣答应你,但是我们得立一个协议。”
“你想怎么立?”
“我们二人的婚约只是合作关系,时间不得超过五年。
五年内我们二人不成亲,五年后,婚约自动解除。
这五年内,我会说服叶氏一族支持你,你也要与叶氏一族利益共享。”
“还有其他条件吗?”
“没了。”
“孤答应你。”
叶无涯将准备好了的协议拿了出来:“还请殿下盖上东宫印鉴。”
李晏看了一下协议,内容正如叶无涯所说,没有陷阱。
李晏盖上东宫印,叶无涯也在协议上按了手印、盖了私印。
“叶寺正,你我协议婚约一事,不能让外人知道。”
“臣懂,臣绝不会告知第三人。”
协议一式两份,叶无涯将他那份收好。
“殿下,臣还有一件事颇为好奇。”
“你说。”
“你与萧将军的关系到了哪一步?”
这一次,李晏的回答就模棱两可了:“信善将他找你的事情告诉了我。”
说完后不等叶无涯再问,李晏道:
“孤等会就将你我协议之事告诉母皇,如无意外,招你为驸马的消息这几日就会传开。
不过因为我们五年后要解除婚约,母皇不会下赐婚圣旨。”
“臣明白。”
……
叶无涯走后,李晏带着她和叶无涯签的协议婚约去勤政殿见了琼皇。
琼皇看完后问李晏:“你真不考虑叶无涯?”
“母皇,这份协议是叶无涯主动要求签的,他生怕儿臣赖上他。”
“那你呢?你对叶无涯是什么想法?”
“儿臣当他是朋友、是良臣,但没有一点儿女私情。”
琼皇想了想:
“也罢。
既然你没有看上的人,先和叶无涯定下婚约也无不可,总归是给各世家一个态度。
至于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
主要是琼皇也觉得那天到场的公子没一人配得上李晏。
说完叶无涯的事情,李晏没有离开,而是跟着琼皇看起了奏折。
当看到姚广仁上奏请要冬日军需的一封奏折时,李晏又想起了一件事。
前世这一年的冬天,北方连日大雪、天寒地冻,较往年冷不少,驻守北方边防的军队因为冬衣短缺冻死了不少士兵。
既然李晏重生了,自然不会再让这件事发生。
“母皇,姚将军这个时候才向朝廷奏请要冬日军需会不会晚了些?”
“军需原是有定数的,按理不需要姚广仁特意上奏折奏请。
只是因为之前溪州剿匪,今年的军费开支就超了,因此户部迟迟没有拨款,姚广仁这才上了奏折。”
“母皇是怎么打算的?”
“我也正为这事发愁。
朝廷需要开支的地方实在太多,国库的银两的确周转不过来。
军队的粮草、兵器是不能少的,因此我想着冬衣是不是能将就一下?也能节省一笔银子。”
李晏并没有说前世这一年的冬天会特别冷,而是问道:
“如果冬衣不将就,需要多多少银子?”
“大概六万两银子。”
六万两银子对李晏而言不算什么,她一个人就能承担得起。
但是正如琼皇所说:
朝廷需要用银子的地方太多,总不能每次都个人补贴。
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母皇,朝廷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有哪些?”
见李晏肯学,琼皇也细细教起她来。
租庸调?是朝廷主要财政收入来源,占财政总收入的七成半以上。
另外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是盐铁茶专卖和漕运。
租庸调以丁为征税基础,结合田租、力役和户调,以均田制为基础,依赖的是人丁,主要来源是农业。
盐铁茶专卖则是通过控制盐、铁、茶等物资的买卖获取财政收入。 ?
漕运则是通过南方的水路运输粮食、物资至北方,形成“赋之所出,南方居多”的格局。 ?
“晏儿,以前万华国与东安国合而为一时,盐和茶的买卖收入占朝廷比例很可观,那个时候租庸调占财政总收入还只有六成半。
可是自从八十年前东安国立国后,万华国盐和茶的财政收入就少了一半,漕运也同样如此。
这才导致万华国目前财政收入主要依赖人丁,也导致国库银两不足。”
主要产盐地、产茶区在东安国。
听琼皇说完,李晏这才知道朝廷不易。
怪不得琼皇才四十岁头上就有许多白头发!
谁遇到这么多烦心事都得愁白头!
“母皇,我听说琼珍阁出售奇珍异宝,一件动辄上万两银子,他们是怎么缴纳赋税的?”
前几天,萧清河从琼珍阁买了套琉璃酒具送给李晏,李晏让微雨去打听了一下价格,萧清河花了一万五千两银子。
虽然李晏让微雨给了琼珍阁掌柜一万两银子,让他还给萧清河,但那套琉璃酒具实实在在卖出的价格还是一万五千两银子。
听李晏问起商业赋税,琼皇又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