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了两天,终于到了清溪村。爷爷的老同窗周里正很热情,给他们找了个带院子的破屋,院子里有块空地,正好能种庄稼。
安顿下来的第二天,苏浅浅帮着柳氏收拾屋子,在墙角发现一个落满灰尘的旧木盒——是爷爷从村里带出来的,一直没打开过。
“爷爷,这是啥?”苏浅浅抱着木盒,跑到正在劈柴的苏老爷子身边。苏老爷子放下斧头,摸了摸木盒,叹了口气:“这里面是爷爷年轻时的东西。”
打开木盒,里面放着几卷发黄的纸,一支裂了缝的狼毫笔,还有一方小小的端砚——砚台边缘磨得发亮,显然用了很多年。苏老爷子拿起毛笔,递给苏浅浅:“浅浅,你瞧这笔,是爷爷十七岁那年,你太爷爷用半袋麦子换的。”
“爷爷也读过书?”苏浅浅惊讶地问——在她印象里,爷爷就是个沉默的庄稼汉,每天劈柴、种地,从不说读书的事。
苏老爷子坐在门槛上,慢慢说起往事:“爷爷年轻时,也考中过秀才。那年你太爷爷凑了钱,让俺去府城参加乡试。俺揣着这笔墨,走了三天三夜,考场上写文章时,手都在抖——俺想着,考中了就能让家里过上好日子,不用再挨饿。”
他顿了顿,声音有些沙哑:“结果放榜时,俺的名字排在最后,说是‘文章尚可,品行不足’。后来俺才知道,是城里的张员外给考官送了银子,把他儿子的名字换了俺的。俺去衙门告状,反被打了二十大板,说俺‘刁民诬告’。”
苏浅浅攥紧了小拳头:“他们太坏了!”苏浅浅第一次清楚的意识到,古时代的士农工商,官大一级压死人,要让家里几个臭小子读书考取功名。
“后来你太爷爷把俺接回村,把这些东西锁进木盒,说‘不认字,不惹祸,安安分分种地就好’。”苏老爷子摸着那卷旧纸,“这是俺当年考秀才的文章,一直没舍得扔。”
“哎呀妈呀,还是个文化人呢,不错,摆烂的生活又加上了一个保障,读书的人糊涂不了,怪不得爹爹和大伯二伯的名字那么文绉绉,”苏浅浅这样想到
这时苏老夫人走过来,眼圈红红的:“老头子,这些事压在你心里四十年了,咋今儿跟孩子说了?”“浅浅懂事,”苏老爷子看着围过来的六个哥哥,“我想着,孩子们都大了,是时候让孩子们认点字。”
【叮!触发支线任务:文脉传承】【任务要求:1. 协助爷爷整理10篇旧文,用灵泉水软化纸张,确保字迹清晰;2. 说服爷爷教苏新、苏景、苏杭识字;3. 将笔墨纸砚妥善存入空间文房角】
【任务奖励:启蒙《三字经》刻本x1(带注音注解),松烟墨锭x1(上等墨料,书写流畅),文房角扩容至10立方米(新增防潮防虫功能)】
【失败惩罚:无】
来得真及时,既完成任务了,又让几个臭小子认了字,上学堂的事情等之后再说吧。“爷爷,俺帮你整理!”苏浅浅赶紧接过旧纸,“俺昨天在溪边捡了块光滑的石头,能当砚台;还有溪水,泡一泡纸就不脆了!”她偷偷把灵泉水倒在布帕上,轻轻擦着旧纸——发脆的纸果然慢慢变软,上面的字迹清晰起来,笔锋刚劲有力。
苏老爷子惊喜地看着:“真管用!浅浅,你真是个有福的娃。”
苏新、苏景、苏杭也凑过来。苏新看着纸上的字:“爷爷,这是啥字?”“这念‘民’,”苏老爷子笑着说,“做人要心里装着百姓,才能走得稳。”
“爷爷,俺也想学!”苏景举着受伤的胳膊,眼里满是渴望。苏杭也点头:“俺学会了,教浅浅和弟弟们。”
苏老爷子笑得眼角皱成花,拿起那支裂了的毛笔,沾了点灵泉水(苏浅浅偷偷加的),在石头上写了“人”字:“今儿先学‘人’,要像这个字一样,堂堂正正,顶天立地。”
整整一天,院子里都是识字声。苏浅浅在旁边看着,苏新扶着爷爷的手写字,苏景在旁边念,苏杭则帮着磨墨(用的松烟墨锭,是任务奖励的)。苏寒和苏云、苏舟蹲在旁边,用树枝在地上画“人”字,学得有模有样。
夕阳西下时,10篇旧文整理完,苏新已经能认出“人、口、手、民”四个字了。苏浅浅偷偷进空间,把旧文、毛笔和砚台放进文房角——里面已经放着奖励的《三字经》刻本和松烟墨锭。铁蛋蹲在旁边:“大美女,你爷爷的字不错,比你上辈子报的书法班老师写得还好。”
苏浅浅笑着点头,拿着《三字经》跑出去:“爷爷,俺在山里捡了本书,你看能教俺们不?”苏老爷子接过刻本,翻开一看,眼睛都亮了:“这是上等刻本!还有注音!浅浅,你真是帮了爷爷大忙。”
苏老夫人看着一家人围在一起识字的样子,悄悄对苏浅浅说:“乖宝,你爷爷这辈子的心愿,总算能了了。”苏浅浅心里暖烘烘的——这就是她上辈子想要的日子,有家人,有书声,连个教她写字的人都没有,挺好,等家里臭小子立起来就直接躺平,呀,日子有盼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