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裹挟着细碎的雪沫,在窗外呼啸了一夜。清晨推开房门,映入眼帘的便是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院落、屋顶、树枝都覆盖上了一层松软洁净的白雪,寒气扑面而来,让刚从被窝里出来的苏浅浅忍不住打了个哆嗦,瞬间将脖子缩回了温暖的衣领里。
她骨子里就畏寒,这大雪天,更是让她从心底里升起一股想要蜷缩起来的惰意。送走了顶着风雪、依旧坚持去学堂的六个哥哥后,苏浅浅望着白茫茫的天地,果断决定——今天哪儿也不去了!她要“摆烂”!
然而,身体的惰意终究敌不过脑海中翻腾的念头。在这呵气成冰的天气里,她忽然无比怀念起那种热气腾腾、围炉而食的温暖——火锅!尤其是鸳鸯锅,一边是麻辣鲜香,一边是醇厚骨汤,涮上各种肉片蔬菜,蘸着香浓的酱料……光是想想,就让她口水直流,觉得身上的寒意都驱散了几分。
念头一起,便再也压不下去。苏浅浅立刻行动起来。她找来苏藤,凭借记忆,连比划带描述:“藤叔,你去城里的铁匠铺,让他们照着我的说法,打一口特制的锅。这锅中间要有一道弯弯的隔板,能把锅分成两半,就像太极图那样。锅身要深一点,两边要有耳朵方便端,底下要能架在炭火上持续加热……”
苏藤听得仔细,虽然觉得这锅的形状甚是奇特,但小姐吩咐,他从不质疑,点头应下,立刻冒着风雪赶往城里。
接着,苏浅浅又让苏藤顺便去田庄和城里的铺子传话,告知爷爷和奶奶他们,明日雪停了,都回村里新宅一趟,有新的吃食让大家尝鲜。
苏藤效率极高,下午便带着一口崭新出炉、擦得锃亮的黄铜鸳鸯锅回来了。那锅按照苏浅浅的要求打造,隔板弧线优美,做工扎实,看着就让人欢喜。
第二天,雪后初霁,阳光照在雪地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苏老爷子父子四人从田庄赶回,苏老夫人也带着李氏、柳氏、文氏从城里铺子回来,连带着在城里看守铺子的阿布也暂时交由雇来的伙计照看,一同回来团聚。偌大的新宅,因为家人的归来,顿时充满了热闹的烟火气。
苏浅浅早就摩拳擦掌,准备大显身手。核心机密——火锅底料的炒制,自然由她亲自操刀,苏嬷嬷从旁协助。
首先是麻辣锅底。
大铁锅烧热,下入比平日炒菜多上数倍的猪油,若有牛油更佳,但不易得。油热后,放入大量的葱段、姜片、蒜瓣爆香,接着投入一把自家晒干的、香气最为浓郁的花椒,以及苏浅浅之前特意让苏藤买的、捣成粗粉的茱萸(替代辣椒),快速翻炒,瞬间,一股霸道刺激、令人鼻腔发痒欲打喷嚏的辛香便冲天而起,弥漫在整个厨房。
“咳咳……小姐,这味儿可真冲!”苏嬷嬷被呛得咳嗽,却忍不住深吸一口气,“但也真香!”
待茱萸和花椒的香气充分释放,苏浅浅又加入了几勺自家做的豆酱,继续翻炒均匀,炒出酱香味。然后倒入早就熬制好、滤清的高汤,用猪骨和鸡架熬了许久,大火烧开,转小火慢熬,让各种香料的味道充分融合渗透到汤中。最后,加入适量的盐调味。一锅汤色红亮、辛香滚烫的麻辣锅底便完成了。
另一边,则是鲜美的骨汤锅底。
这个就相对简单些。将熬制高汤的原汤舀出大半,加入几颗红枣、几粒枸杞、几片香菇,再放入些许盐调味即可,汤色奶白,鲜香扑鼻。
两个锅底分别倒入洗净的鸳鸯锅两侧,架在早已准备好的、放了烧红炭火的泥炉上。很快,红汤白汤便开始咕嘟咕嘟地翻滚起来,辛香与鲜香交织,充满了整个堂屋。
与此同时,准备涮菜。
这自然需要全家女眷齐上阵。
柳氏和文氏刀工好,负责切肉。将冻得微微发硬的猪肉、羊肉切成尽可能薄的片,整齐地码放在盘子里。
李氏则带着藤婶儿清洗各种蔬菜:翠绿的白菜、水灵的萝卜(切成薄片)、鲜嫩的蘑菇、泡发好的干豆角、还有苏浅浅特意让准备的、这个季节难得的嫩豆芽。
苏浅浅则忙着调配蘸料:捣好的蒜泥,切得细细的香菜末,葱花,加上酱油、醋和一点点香油,简单却足以激发食材本味。
一切准备就绪,两张八仙桌拼在一起,中间架着咕嘟冒泡的鸳鸯锅,周围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各色涮菜。苏家众人围坐在一起,看着这新奇无比的吃法,既好奇又期待。
“来来来,大家都看我!”苏浅浅站起身,拿起公筷,脸上带着兴奋的笑容,亲自示范,“这个呀,叫‘火锅’。吃法很简单,就是想吃什么,就把什么放到这滚开的汤里面去涮一涮。”
她夹起一片薄薄的羊肉,在翻滚的红汤里来回涮了几下,肉片瞬间蜷曲变色。“看,像这样,肉变了颜色,就是熟了。”她将涮好的肉片放进自己的蘸料碗里滚了一圈,然后心满意足地送入口中,一边被烫得丝丝吸气,一边含糊地赞叹:“嗯!就是这个味儿!又麻又香,太过瘾了!”
她又夹起一片萝卜,在乳白的骨汤里多煮了一会儿,直到变得半透明,蘸了点料尝了尝:“这个骨汤的特别鲜,适合煮蔬菜和给不能吃辣的人。”
有了苏浅浅生动形象的示范和那副享受至极的表情,大家再也按捺不住,纷纷动筷尝试。
苏景和苏杭迫不及待地学着样子,将肉片投入红汤,被那独特的辛香麻爽刺激得龇牙咧嘴,却又欲罢不能,连呼过瘾。
苏老夫人和柳氏则更偏爱骨汤,涮出的蔬菜和肉片,蘸上蘸料,鲜美无比,保留了食材的原味。
苏寒沉默地吃着,但下筷的速度丝毫不慢,显然也极为认可这新奇的美味。
苏云一边吃一边观察,赞道:“浅浅,这法子妙啊!一锅两味,各取所需,而且边煮边吃,始终热乎,最适合这寒冬了!”
苏新细心,照顾着年纪小的苏舟,帮他涮煮容易熟的食材。
下人们也在旁边另开了一桌,同样吃得热火朝天,赞不绝口。
堂屋里,欢声笑语,觥筹交错(以水代酒),伴随着咕嘟的沸腾声和满足的叹息声。屋外是冰天雪地,屋内却温暖如春,香气四溢,气氛热烈到了极点。这新奇又美味的火锅,彻底征服了所有苏家人。
酒足饭饱,收拾停当后,苏老夫人拉着苏浅浅的手,眼睛发亮:“浅浅,这火锅,是个好东西!我看,咱们粉铺完全可以加上这个!这大冬天的,吃上一锅,得多舒坦!肯定好卖!”
李氏、柳氏、文氏也纷纷附和,她们在铺子里待久了,也有了商业嗅觉,觉得这火锅生意大有可为。
苏浅浅笑着点头:“奶奶,我和您想一块儿去了。咱们可以推出几种固定的套餐,比如荤素搭配好的,按人数算钱。锅底就做这两种,麻辣和骨汤。蘸料客人自配。桌椅也得重新安排一下,方便放炉子。”
说干就干。苏家人行动力极强。苏老爷子拍板,立刻让铁匠铺加紧打造一批鸳鸯锅和泥炉。苏老夫人回城后,立刻着手调整粉铺的布局,辟出专门区域做火锅区。李氏三人则负责培训店里的伙计熟悉火锅的吃法和服务流程。
不出所料,“苏记粉铺”新推出的“冬日暖心火锅”一经面世,立刻在落雁城引起了轰动。在这呵气成冰的时节,能坐在温暖的店里,围着咕嘟冒泡的锅子,自己动手涮煮喜欢的食材,这种新奇又温暖的用餐体验,瞬间俘获了各色人等的胃和心。
尤其是那麻辣锅底,虽然用的是茱萸而非辣椒,但其独特的辛香麻爽,依旧让许多好重口味的食客欲罢不能。骨汤锅底则深受老人、孩子和口味清淡者的喜爱。
粉铺门口,常常在饭点排起长队,都是为了这一口热腾腾的火锅。铺子里人声鼎沸,热气蒸腾,生意比往常还要红火数倍。
这可忙坏了苏老夫人和三位儿媳。苏老夫人常常是刚在“苏记蜜果坊”的后院监督完罐头的生产,查看完账目,就得立刻赶到隔壁的粉铺,帮忙照看火爆的火锅生意,协调食材供应,处理各种突发状况。李氏、柳氏、文氏更是忙得脚不沾地,既要管好粉铺原有的生意,又要操心火锅区的运营,常常连喝口水的功夫都没有。
但看着每日剧增的营业额,看着客人满足的笑容,再忙再累,她们心里也是甜的。这火锅,俨然成了苏家这个冬天最炙手可热的新进项,也为苏家偿还那剩余债务的步伐,大大地加了一把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