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供应链的稳固,保证了“喷香小炒”菜品品质的持续输出。然而,另一个幸福的烦恼却日益凸显——排队问题。
随着“民间厨神”名号的传播和美食节效应的持续发酵,慕名而来的食客与日俱增。小小的桂花巷几乎从早到晚都被人流占据,“喷香小炒”门口的长队更是成了常态,经常有人排上一两个小时才能吃上饭。这不仅影响了食客的体验(尤其是天气恶劣时),也对周边街坊的出行造成了困扰,甚至引来了居委会和城管部门的关注。
店内,林国栋、王叔、李默三人更是疲于奔命。林国栋收钱点单喊到嗓子冒烟,王叔洗刷备料忙得脚不沾地,李默传菜收拾桌子如同旋转的陀螺。高强度的工作让他们的体力严重透支,服务质量也难免有所下降。
而压力最大的,依旧是林小风。他虽然技艺精湛,但毕竟血肉之躯,长时间高强度的站立和专注操作,让他手臂酸痛,精神疲惫。他深知,在这种状态下,很难保证每一道菜品都能达到巅峰水准,这是对食客的不负责,也是对自己厨道的亵渎。
必须做出改变了。
这天打烊后,众人都累得瘫在椅子上不想动弹。林小风看着大家疲惫的神色,提出了一个他思考已久的方案:
“我们推出线上预约制吧。每天固定放出一定数量的预约号,客人提前在线上预约时间段,按时到店用餐,过时不候。这样可以有效分流客流,减少排队时间,也能让我们更好地规划备货和人力。”
这个提议一出,立刻遭到了林国栋的强烈反对。
“预约?那怎么行!”林国栋像是被踩了尾巴的猫,一下子跳了起来,“咱们做的是街边生意,讲究的就是个人气!排队人多,看着多热闹,多有面子!搞预约,万一没人约怎么办?那不就冷清了吗?而且很多老客,尤其是年纪大的,他们不会用手机啊!这不是把客人往外赶吗?”
在他的传统观念里,门口排长队是生意兴隆的象征,是金字招牌。搞预约制,显得高高在上,还会得罪那些习惯了随到随吃(虽然要排队)的老顾客。
李默也有些犹豫:“风哥,预约制好是好,但操作起来麻烦啊?我们还得弄个系统?而且,确实可能会损失一部分客流。”
王叔没说话,但眼神里也透着担忧。
林小风耐心解释道:“爹,默哥,王叔,你们想想,现在这种无序的排队,看似热闹,但实际上效率很低,客人体验差,我们也累。长此以往,口碑反而会下降。预约制不是为了赶客,是为了给真正想来吃饭的客人提供更好的体验,也是为了让我们自己能可持续地经营下去。”
他拿出手机,打开几个知名餐厅的预约页面给他们看:“你们看,现在很多好的餐厅都采用预约制,这代表了一种服务升级和品质保证。至于不会用手机的老客,我们可以留出少量现场号,或者帮他们电话预约。关键是,我们要把品质和服务放在第一位,而不是盲目追求虚假的‘热闹’。”
他顿了顿,语气坚定:“我相信,真正喜欢我们味道的客人,会理解并支持我们的做法。”
看着林小风不容置疑的眼神,联想到近日大家的疲惫和潜在的服务质量下滑,林国栋和李默最终还是被说服了。毕竟,林小风之前的决策,还从未出过错。
说干就干。林小风连夜研究,选择了一个操作相对简便的微信小程序预约平台,设置了每天的预约时段(午市、晚市)和每个时段的号源数量(根据接待能力精确计算)。他特意将价格不菲的“至尊蛋炒饭”也纳入预约范畴,规定每个预约号限点一份,以保证公平。
第二天,林小风在店门口贴出了醒目的公告,宣布“喷香小炒”将于三天后正式实行全面预约制,并附上了预约小程序的二维码。李默也在各个社交平台发布了通知。
消息一出,果然引发了轩然大波!
“预约?一个街边小店搞什么预约?架子也太大了吧!”
“就是!排队怎么了?我们愿意排!搞这么麻烦!”
“完了,我爸妈不会用手机,以后吃不上了!”
“感觉失去了那种随性的烟火气了……”
质疑和反对的声音不少,尤其是在一些本地的美食论坛和聊天群里。
然而,也有很多人表示理解和支持。
“早就该这样了!每次排一两个小时队,体验太差了!”
“支持风哥!保证品质最重要!”
“预约好,能规划时间,不用傻等了。”
“这才是想做长久生意的态度!”
三天后,晚上八点,预约系统准时上线。
令人震惊的一幕发生了!
几乎在开放预约的瞬间,所有号源,无论是午市还是晚市,包括那限量十份的“至尊蛋炒饭”,在短短十秒钟内,被一抢而空!系统甚至因为瞬间访问量过大而出现了短暂的卡顿!
“卧槽!秒没!”
“我都没看清页面就没了!”
“你们是开了外挂吗?手速也太快了!”
“有没有人转让预约号?我加钱!”
没抢到号的人在网上哀嚎遍野。而与此同时,在一些二手交易平台和隐秘的社群里,“喷香小炒预约码”竟然成了一种新型的“硬通货”,被黄牛们炒卖,价格从几十到上百元不等!
“喷香小炒”的预约制,以一种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方式,再次证明了其恐怖的吸引力和品牌价值。虽然引发了新的争议(比如黄牛问题),但不可否认,店铺的运营秩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团队的压力减轻了,顾客的用餐体验也提升了。
林小风用他前瞻性的眼光和敢于打破常规的魄力,成功地完成了一次经营模式的升级。
而“喷香小炒”,也在这不断的进化中,愈发显得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