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室的玻璃幕墙外,霍沉舟凝望着里面那个瘦弱的身影。冰封二十年后苏醒的母亲秦婉如,正艰难地在平行杠内挪动脚步。她的每一次呼吸都化作玻璃上的白雾,又迅速消散。
“肌肉萎缩程度比预期严重百分之三十七。”霍沉舟的声音冷静得像在讨论病例,“神经系统恢复进度滞后百分之二十一。语言功能仅恢复到六岁水平。”
苏念辞将手轻轻放在他紧绷的臂膀上:“但她活着,沉舟。她在呼吸,在尝试,在努力回到我们身边。”
康复室内,物理治疗师耐心引导着:“再来一次,秦女士。左腿向前,对,就是这样...”
秦婉如颤抖着迈出一步,汗珠从苍白的额头滚落。突然她脚下一软,险些跌倒,被治疗师及时扶住。
霍沉舟的手指猛地收紧,在窗台上留下白色指印。
“她需要时间。”苏念辞轻声道,“二十年冷冻不是睡一觉那么简单。她的每一个细胞都在重新学习如何活着。”
治疗暂告段落。当秦婉如被扶到轮椅上时,她突然抬起头,目光穿过玻璃窗,直直落在霍沉舟身上。那双与他极其相似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微弱的 recognition。
她缓缓抬起颤抖的手,在空气中画了一个简单的图案——一个圆圈,里面有个小点。
霍沉舟呼吸一滞:“那是...她在我五岁时教我的秘密符号。代表‘我爱你’。”
这是秦婉如苏醒后第一次表现出记忆恢复的迹象。
接下来的日子里,进展缓慢而痛苦。秦婉如的语言治疗尤其艰难,她常常因无法表达而愤怒地捶打自己,或在深夜发出动物般的哀鸣。
某个雨夜,苏念辞独自陪护时,秦婉如突然抓住她的手,艰难地吐出两个音节:“...危...险...”
苏念辞立即警觉:“危险?什么危险,妈妈?”
但秦婉如只是反复摇头,眼泪无声滑落,手指在床边不停划着那个“圆圈加点”的符号。
第二天,霍沉舟带来了一套神经反馈训练系统。“这是最新技术,或许能帮助她重建神经通路。”
系统启动后,秦婉如的脑电波被投射到大屏幕上。当治疗师展示各种图像时,她的脑波会出现相应反应。看到霍沉舟的照片时,她的alpha波出现明显峰值;而看到林兆远的照片时,脑波突然陷入剧烈混乱。
“她在害怕。”苏念辞紧握扶手。
最令人意外的是,当系统无意中展示福伯的照片时,秦婉如的脑波显示出一种奇特的混合模式——恐惧中夹杂着...亲切?
“这不可能。”霍沉舟皱眉,“她应该恨那个背叛者。”
治疗师调整参数,进行深度刺激。突然,秦婉如发出一声尖叫,双手抱头剧烈颤抖。屏幕上,她的脑波疯狂闪动,最终定格在一组奇特的频率模式上。
“这是什么模式?”苏念辞问。
“从未见过。”治疗师困惑地记录数据,“像是某种...加密信号。”
霍沉舟突然想起什么:“念辞,把父亲钥匙对应的保险库编号告诉我。”
苏念辞说出数字后,霍沉舟立即在系统中输入一组转换代码。令人震惊的是,转换后的数字序列与秦婉如脑波的频率完全吻合。
“天啊...”苏念辞惊呼,“她的脑波在传递密码!”
进一步的测试证实了这个惊人的发现——秦婉如的大脑中被人为植入了信息编码模式,只有在特定刺激下才会激活。
“是父亲做的。”霍沉舟推断,“他将最关键的信息加密存储在母亲的大脑中,因为知道林兆远绝对不会伤害她的大脑。”
康复训练变成了双重任务——既要帮助秦婉如恢复身体功能,又要小心地提取她脑中的加密信息。
一周后,当秦婉如第一次独立站立超过一分钟时,她看着窗外飞舞的落叶,突然清晰地说出一句完整的话:“枫叶...红的时候...他来了...”
霍沉舟和苏念辞震惊地对视。这是她苏醒后说的第一句完整话。
“谁来了?妈妈,谁来了?”霍沉舟轻声问。
秦婉如的眼神突然变得恐惧:“影子医生...他带走孩子们...藏在镜子里...”
这话语虽然混乱,却让苏念辞想起林兆远实验室的那些克隆体培养舱——它们的光滑金属表面确实像镜子一样。
随着康复进度推进,秦婉如断断续续提供了更多信息碎片:
“蓝色的药水...让孩子们睡觉...”
“数字天堂...假的...全是假的...”
“婉如不是第一个...还有别人...”
最后一条信息尤其令人不安。霍沉舟立即安排对母亲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结果令人震惊——秦婉如的基因中有多处人工编辑的痕迹,而且这些编辑与在林兆远实验室发现的基因编辑技术完全一致。
“母亲也是他的作品?”苏念辞难以置信。
更深入的检测发现,秦婉如的基因编辑时间可追溯到四十年前——远在她认识霍父或林兆远之前。
“这不可能...”霍沉舟第一次露出不知所措的表情,“那时她才十几岁...”
谜团越来越深。就在他们试图寻找更多答案时,秦婉如的康复情况突然急转直下。
她开始出现剧烈的排斥反应,新生的细胞与衰老的细胞互相攻击,身体各项指标急剧恶化。最可怕的是,她开始短暂地“切换”成另一个人——用完全陌生的语气说话,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特征,甚至偶尔会用外语喃喃自语。
“像是...多重人格障碍?”专家会诊时,一位精神科医生推测。
“不。”霍沉舟面色凝重,“更像是...意识叠加。”
他调出秦婉如的脑部扫描图:“看这里,海马体的异常活动模式。还有前额叶的这块阴影...我认为她的大脑中被植入了某种意识存储设备。”
这个推测太过惊人,以至于在场的专家们都表示怀疑。但进一步的检测证实了霍沉舟的猜想——秦婉如的大脑中确实存在一个微小的外来装置,正与她的脑组织深度融合。
“必须立即手术取出!”一位神经外科医生建议。
“太危险了。”另一位反对,“设备已经与关键脑区融合,强行取出可能导致永久性损伤甚至死亡。”
就在专家们争论不休时,监控警报突然响起。秦婉如的生命体征正在急剧下降。
众人冲进病房,发现她抽搐着,口中不断吐出白色泡沫,眼睛瞪得极大,仿佛看到了什么极其恐怖的景象。
“脑压急剧升高!准备急救!”霍沉舟立即下令。
在混乱的抢救中,秦婉如突然抓住霍沉舟的手,力量大得惊人。她的眼睛直直盯着他,声音突然变得异常清晰:
“找到摇篮...阻止摇篮计划...”
然后她再次陷入昏迷,生命体征微弱但稳定下来。
抢救结束后,霍沉舟和苏念辞疲惫地守在病房外。
“摇篮计划?”苏念辞喃喃道,“这又是什么?”
霍沉舟突然站起:“我知道在哪里了。”
他带着苏念辞来到医院档案室,调取了一份被封存多年的档案——霍家捐建这家医院时的一份秘密协议附件。
附件中果然提到了“摇篮计划”——一个由霍家资助、林兆远主导的婴儿基因优化项目,始于四十年前。
“看这个。”霍沉舟指着一份参与者名单,其中一个名字被特殊标注:
秦婉如,13岁,基因适配度99.8%。
下一页是一张泛黄的照片:少女时期的秦婉如站在一群孩子中间,微笑着举着一个奖杯。照片背景是一条走廊,墙上挂着的标志清晰可见——
“通往摇篮实验室”。
苏念辞突然倒吸一口冷气:“这个走廊...我见过!在父亲银行保险库的那些照片里!”
两人对视一眼,同时意识到:银行保险库中可能藏着通往那个秘密实验室的线索。
深夜,苏念辞独自守在秦婉如床边。月光洒在病人安详的脸上,让她看起来几乎像是回到了二十年前。
突然,秦婉如的眼睛睁开,但眼神完全不同——锐利、冷静,充满智慧。她缓缓坐起,动作流畅得不像个康复中的病人。
“时间不多了,亲爱的。”她开口,声音竟然也变了,“他快要找到这里了。”
苏念辞震惊得说不出话。
“听我说,”秦婉如(或者说占据她身体的那个意识)快速说道,“我不是你的婆婆。我是第一个‘婉如’,林兆远的初代实验体。你看到的这个女人是我的克隆体。”
她指向病房门口:“现在快走,带上沉舟,去银行保险库。真正的答案在那里。”
说完,她突然瘫软下去,再次变回那个虚弱的病人。
苏念辞呆立片刻,然后猛地冲出病房。在走廊尽头,她看见一个黑影一闪而过——那个背影她永远忘不了。
福伯正在逃离医院。
而她手中,不知何时被塞了一张小小的芯片卡片,上面刻着一行小字:
“当心你相信的每一个人。包括你最亲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