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纸张墨汁的成本都远远不够!
周围的气氛瞬间有些尴尬。
几个本想光顾的邻居也犹豫起来。
晓梅气得小脸通红,想要争辩,被林向阳用眼神制止了。
卫国则握紧了拳头,瞪着孙老先生。
林向阳心中冷笑,这老家伙是想用大义和贬低来逼自己要么免费服务(凸显他的高尚),要么低价贱卖(维持他的市场)。
若是平时,他或许懒得计较。但现在,每一分钱对这个家都至关重要,绝不能任由别人压价。
硬顶是不智的,只会显得自己急躁无礼。
必须用巧劲。
金手指无法直接用于此事,但超越时代的营销思维,就是最大的金手指。
他再次笑了笑,语气依旧恭敬,却带上了一丝不容置疑的自信:“孙老先生教训的是,邻里情谊确实比钱重要。所以我这摊子上写的是‘工料费随意’,全凭大家心意,绝不强求。至于字的好坏、纸墨优劣,大家自有公论。”
他话锋一转,继续说道:“不过,过年图的就是个喜庆吉利、新奇有趣。光是干巴巴一副春联,确实单调了些。这样吧……”
他目光扫过围观的邻居,朗声道:“今天凡是在我这请春联的,除了春联本身,我再免费奉送一个‘新年谜题’!就写在红纸条上,贴在门框内侧,过年期间家人朋友猜谜互动,猜中有彩头,岂不更有趣?更添一份年味儿?”
“买春联,送谜题?”
这个新鲜的说法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春联是必需品,但“谜题”却是意想不到的附加乐趣!尤其是在娱乐匮乏的年代,这简直是个绝妙的主意!
“哎呦!这个好!猜谜有意思!”
“是啊!家里来客人的时候还能玩玩!”
“向阳,啥谜题啊?难不难?”
众人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纷纷围拢过来,反而把孙老先生晾在了一边。
孙老先生也没料到林向阳会来这一手,一时有些愣住。
林向阳趁热打铁,当场示范。
他拿过一张小红纸条,挥笔写下了一个应景又不太难的谜面:“春节三日守桥头(打一字)”。
“各位叔叔伯伯婶婶,这就是个例子。谜底我先不说,谁请了春联,我就把谜题和谜底(写在另一张纸上)一起奉送!保证有趣!”他笑着说道。
“我要一副!就刚才那副‘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再给我来个谜题!”刚才犹豫的一位大叔立刻掏出五分钱拍在桌子上。
“我也要!给我那幅楷书的!谜题要难一点的啊!”另一位大婶也挤上前。
“给我家也写一幅!带谜题的!”
场面一下子火爆起来!
人们不再纠结于几分钱的问题,而是被“春联+谜题”这个新奇组合吸引了,觉得物超所值,甚至占了便宜!
孙老先生完全被晾在一边,看着突然忙碌起来的林向阳和被围住的摊子,脸色青一阵白一阵。
他那一分钱的论调再也无人提起。
他想再挑点毛病,却发现自己根本插不进话,最后只得悻悻然地哼了一声,灰溜溜地背着手走了。
成功化解危机、智斗迂腐老先生、获得邻里认可带来的成就感和轻微兴奋感,让能量微微回升。
林向阳心中暗爽,脸上却保持着从容,手下运笔如飞。
他根据前世记忆,写出了一个个生动有趣、难度适中的谜语,都是符合这个时代背景和认知的。
“三人同日见,百花齐争艳(打一字)”——(春)
“身上一把尺,肚里一条线,夏天线儿长,冬天线儿短(打一物)”——(温度计)
“像糖不是糖,像盐不是盐,人不能吃它,庄稼它喜欢(打一物)”——(化肥)
一个个谜题写就,与春联一起送到邻居手中,换来的是啧啧称奇和愉快的笑声。
收入也远远超出了预期,一下午时间,竟然进账了一块多钱!
远超孙老先生所谓“一分钱”的定价。
“买春联送谜题”的营销策略大获成功!
林向阳的摊子成了大院门口最热闹的一景。
甚至惊动了街道办李爱华主任。
她路过时看到这热闹景象,了解原委后,非但没有制止,反而笑着表扬了林向阳:“向阳,你这脑子真是活络!写春联服务邻里,还搞猜谜活动增添年味儿,很好!很有创意!这才是积极向上的新年气象嘛!”
有了李主任的肯定,这小小的生意更是做得理直气壮。
一直忙到傍晚,带来的黄纸几乎用尽,林向阳才准备收摊。
晓梅捧着沉甸甸的小铁盒,笑得合不拢嘴。
卫国虽然站得腿酸,却满脸自豪。
就在林向阳收拾笔墨的时候,一个略显苍老却温和的声音在旁边响起:“小伙子,你这字……练过颜体?”
林向阳抬头,只见一位穿着整洁旧中山装、戴着深度眼镜、气质儒雅的老者不知何时站在了摊前,正饶有兴致地看着他刚刚写好的最后一副春联。
老者手里还拿着几本书,像是刚从外面回来。
这位老者林向阳有点印象,好像姓秦,就住在前面那条知识分子聚居的胡同里,平时深居简出,据说是什么学校里退下来的老师。
“老先生您好,随便练练,登不得大雅之堂。”
林向阳恭敬地回答,心中却是一动。
能一眼看出他下意识带出的些许颜体笔意,这老先生不简单。
秦老先生仔细看着字,又看了看旁边扔着的写有谜题的红纸条,眼中流露出赞赏:“根基还算扎实,难得的是心思巧。这些谜题都是你自己想的?”
“有些是,有些是……从前人书上看的。”林向阳含糊道。
“不错,不错。”
秦老先生点点头,似乎颇为满意,“过年了,我也懒得动笔了。小伙子,给我也写一副吧。就写……‘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谜题嘛,也来一个。”
“好的,您稍等。”
林向阳铺纸挥毫,认真写下这幅名联,更是刻意凝神,将字写得格外端正大气。
写毕,秦老先生接过春联,仔细看了看,眼中赞赏之意更浓。
他放下书,从口袋里掏出钱包,竟然直接拿出了一张五角钱的纸币递给林向阳:“写得很好,值这个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