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透过梧桐叶的缝隙,在老城区的青石板路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陈砚背着背包站在晚香花坊门口时,刚过九点,空气中还飘着淡淡的水汽,混着一股清冽的花香 —— 不是常见的玫瑰或百合香,而是更温润、带着一丝凉意的味道,和他那天在东山路老楼里闻到的栀子花香有几分相似,却又更复杂些。
花坊的门面不大,木质招牌上刻着 “晚香花坊” 四个字,字体清瘦,边缘泛着浅棕色的包浆,看起来有些年头了。门口摆着两排白色的陶瓷花盆,里面种着不知名的绿植,叶片上还挂着晨露,门帘是浅灰色的棉麻材质,被风吹得轻轻晃动,隐约能看到里面摆放整齐的花架。
陈砚深吸一口气,抬手掀开了门帘。
“叮铃 ——” 门帘上方挂着的风铃轻轻响了一声,清脆的声音打破了清晨的宁静。花坊里很安静,光线有些暗,只有几盏暖黄色的小灯挂在天花板上,照亮了架子上的花束。玫瑰、洋桔梗、小雏菊…… 每种花都打理得格外精致,叶片鲜亮,花瓣饱满,连最容易枯萎的满天星,都透着鲜活的气息。
可奇怪的是,这么漂亮的花坊,却一个客人都没有。
“请问,有人吗?” 陈砚轻声问道,目光在花坊里扫过。
里间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接着,一个穿着浅青色连衣裙的女生走了出来。她个子不算高,头发扎成简单的低马尾,露出光洁的额头,皮肤很白,嘴唇抿成一条直线,眼神平静得像一潭深水,没有任何情绪波动。
这应该就是林晓说的苏晚。
“买花?” 苏晚的声音和她的人一样,清冷得没有温度,目光落在陈砚身上,却像是在看一件没有生命的物品。
陈砚摇了摇头,从背包里拿出记者证递过去:“你好,我是《城市拾遗》的记者陈砚,想跟你了解一些关于老城区的事,方便吗?”
苏晚没有接记者证,只是扫了一眼,便移开了目光,转身走到花架旁,拿起喷壶给一盆白色的花浇水。“我不懂什么老城区的事,你找错人了。”
她的态度很明确,拒绝交流。陈砚早有准备,林晓昨天就说过苏晚性格冷淡,他没气馁,收回记者证,目光落在那盆白色的花上 —— 花瓣呈椭圆形,花蕊是淡黄色的,正是他那天闻到的香味来源。“这是什么花?香味很特别。”
“晚香玉。” 苏晚的手顿了一下,声音依旧平淡,“晚上开花,香味会更浓。”
陈砚心里一动。晚香玉,花坊的名字 “晚香”,大概就是来自这种花。他注意到,苏晚浇水的动作很轻,指尖偶尔会碰到花瓣,像是在安抚什么易碎的东西,而她的目光,似乎不仅仅落在花上,还在花架旁的空气里停留了一瞬 —— 就像林晓说的,她在对着空气 “交流”。
就在这时,背包里的罗盘突然震动了一下。
陈砚的心跳漏了一拍,他下意识地按住背包,指尖能感受到罗盘传来的轻微震颤,比昨天在东山路时更明显些。他抬头看向苏晚,发现苏晚也停下了动作,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目光转向他的背包方向,眼神里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警惕。
“你背包里装的什么?” 苏晚问道,语气依旧冷淡,却多了几分探究。
“没什么,一些采访用的东西。” 陈砚没有立刻拿出罗盘,他想看看苏晚的反应 —— 她能注意到罗盘的异动,是不是说明她真的能感知到 “特殊的东西”?
苏晚没再追问,只是转过身,继续整理花架上的花束,动作有条不紊,仿佛刚才的插曲从未发生过。花坊里又恢复了安静,只有风铃偶尔发出的 “叮铃” 声,还有苏晚轻微的脚步声。
陈砚没有急着开口,他在花坊里慢慢走动,目光扫过每一个角落。花坊的里间挂着一个布帘,布帘后隐约能看到一张木桌,桌上似乎放着什么东西,被一块深蓝色的布盖着。他注意到,里间的方向,罗盘的震动更明显了。
“你找我,到底想说什么?” 苏晚突然开口,打破了沉默,“不是买花,也不是采访老城区,你是冲着‘那些东西’来的吧?”
陈砚停下脚步,看向苏晚。她的背对着他,只能看到她的侧脸,轮廓清晰,眼神依旧平静,但陈砚能感觉到,她的情绪比刚才更紧绷了些。
“我在找我妹妹。” 陈砚没有绕圈子,直接说出了目的,“她三年前在东山路老街区失踪了,跟那里的‘红衣传闻’有关。昨天我去了东山路,看到了疑似她的身影,我的罗盘…… 指向了这里。”
他一边说,一边从背包里拿出那个旧罗盘,放在旁边的花架上。罗盘刚一接触桌面,银白色的指针就开始快速转动,转了几圈后,稳稳地指向里间的布帘方向,震动也比刚才更剧烈了,边缘的黄铜都有些发烫。
苏晚的身体僵了一下,她缓缓转过身,目光落在罗盘上,眼神里终于有了明显的情绪 —— 不是惊讶,而是一种复杂的沉重,像是早就预料到会有这么一天。
“这个罗盘……” 苏晚走到花架旁,蹲下身,指尖轻轻碰了一下罗盘的边缘,却没有碰到指针,“是你妹妹的?”
“是。” 陈砚点头,“她失踪前最喜欢这个罗盘,说能找到‘看不见的东西’。以前我不信,直到她失踪后,这个罗盘就开始变得不一样了,每次靠近与‘红衣传闻’有关的地方,它都会异动。”
苏晚没有说话,只是盯着罗盘的指针,眼神里闪过一丝回忆,又很快被冷淡覆盖。她站起身,走到里间的布帘前,停下脚步,却没有掀开布帘。“东山路的红衣女孩,不是你妹妹。”
陈砚的心猛地一沉:“你怎么知道?”
“我见过她。” 苏晚的声音很轻,像是在说一件很平常的事,“很多年前就见过,在东山路还没要拆的时候。她总是穿着红色的连衣裙,站在那栋三层小楼的阳台,不说话,也不靠近人。”
“那她是谁?为什么会一直在那里?” 陈砚急忙追问,这是他三年来第一次从别人口中听到关于 “红衣女孩” 的具体描述,而且这个人还真的 “见过” 她。
苏晚却摇了摇头:“我不知道。我只能看到她,却听不到她说话,也不知道她的执念是什么。” 她顿了顿,看向陈砚,“你妹妹的失踪,或许跟她有关,但你妹妹不是她。昨天你在东山路看到的身影,可能是你太想念你妹妹,产生的幻觉,也可能是…… 她在引导你。”
“引导我?引导我来这里?” 陈砚指着自己,有些不解。
苏晚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走到门口,看向外面的梧桐树,轻声说:“东山路的老楼里,不止有她一个‘残影’。最近这段时间,那里的‘残影’变得越来越活跃,好像在找什么东西。你的罗盘能感知到它们,所以才会指向这里 —— 因为这里的‘气息’,能安抚它们。”
“气息?是晚香玉的香味吗?” 陈砚问道。
“是,也不是。” 苏晚转过身,目光落在花坊中央的一个白色陶瓷花瓶上,花瓶里插着几支晚香玉,“晚香玉的香味能暂时压制‘残影’的执念,但真正能安抚它们的,是这里的‘平静’。我守着这个花坊,就是为了让那些没有恶意的‘残影’,能有个暂时停留的地方。”
陈砚终于明白,为什么林晓会说苏晚 “特别”—— 她不仅能看到 “残影”,还在默默守护它们。他看着苏晚,这个看起来冷淡疏离的女生,心里突然多了几分敬佩。
“那你知道这个符号吗?” 陈砚拿出手机,打开昨天拍的那个 “残影” 符号,递给苏晚看。
苏晚的目光落在手机屏幕上,瞳孔猛地一缩,手指下意识地握紧了,脸色也比刚才更白了些。“你在哪看到的?” 她的声音有些发紧,和平常的冷淡截然不同。
“在我们杂志的旧档案里,十年前的投稿,作者没留真名,里面还夹着一张 1987 年的照片,照片里的红衣女孩脚下,就画着这个符号。” 陈砚注意到苏晚的反应,心里更加确定,这个符号不简单,“你认识这个符号?”
苏晚沉默了很久,才缓缓开口:“这是‘残影印记’,是那些被‘束缚’的残影才会有的标记。有这个印记的残影,不是自然形成的,是被人用特殊的方法‘留住’的。”
“被人留住?” 陈砚的心跳骤然加快,“你的意思是,有人在故意控制这些残影?”
苏晚点了点头,眼神里多了几分沉重:“我不知道是谁,也不知道他们这么做的目的,但我见过有这个印记的残影,他们的执念比普通残影更强烈,也更痛苦。三年前,东山路开始拆迁的时候,我就见过一个有这个印记的残影,穿着红色的连衣裙,就是你说的那个红衣女孩。”
三年前 —— 正好是陈玥失踪的时间。
陈砚的手有些发抖,他看着苏晚,急切地问道:“三年前,你在东山路见过她?那你见过我妹妹吗?她叫陈玥,当时十六岁,可能也在调查红衣女孩的事。”
苏晚的目光落在陈砚脸上,沉默了几秒,才轻轻摇了摇头:“我没见过你妹妹,但我记得,三年前的一天晚上,东山路的老楼里传来过很激烈的争吵声,还有东西破碎的声音。第二天,那个红衣女孩的残影就变得比以前更活跃了,好像在找什么东西,而你的罗盘……”
她看向花架上的罗盘,指针依旧指着里间的布帘方向,震动已经渐渐减弱,但还是没有停下。“你的罗盘,可能跟那个红衣女孩的残影有关,也可能跟你妹妹的失踪有关。但我劝你,别再查下去了,那些控制残影的人,不是你能对付的。”
“我不能放弃。” 陈砚握紧拳头,眼神坚定,“我妹妹还在等着我,不管那些人是谁,我都要找到她。”
苏晚看着他,眼神里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同情,有担忧,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共鸣。她沉默了很久,才转过身,走到里间的布帘前,掀开了布帘。
布帘后是一张木桌,桌上放着一个深蓝色的盒子,盒子上刻着和罗盘上一样的细密花纹。苏晚打开盒子,里面放着一本旧笔记本,封面是浅灰色的,边缘已经有些磨损。
“这是我奶奶留下的笔记本,里面记了一些关于‘残影’的事,还有东山路的传闻。” 苏晚把笔记本递给陈砚,“或许对你有帮助,但你要记住,一旦开始查,就再也回不去了。”
陈砚接过笔记本,指尖能感受到纸张的粗糙,封面还残留着淡淡的墨香。他抬头看向苏晚,郑重地说:“谢谢你,不管以后会遇到什么,我都不会后悔。”
苏晚没有说话,只是转过身,继续整理花架上的花束。阳光透过窗户照进花坊,落在她的身上,给她清冷的轮廓镀上了一层暖光。
陈砚把笔记本放进背包,又拿起罗盘,发现指针已经停止了震动,银白色的指针依旧指向里间的方向,却比刚才更稳定了些。他知道,这本笔记本里,一定藏着更多关于残影、关于红衣女孩、关于陈玥失踪的线索。
“我会尽快把笔记本还给你。” 陈砚对苏晚说。
苏晚没有回头,只是轻轻 “嗯” 了一声。
陈砚掀开珠帘,走出了花坊。清晨的阳光依旧温暖,梧桐叶在风中轻轻晃动,空气中的晚香玉香味比刚才更浓了些。他回头看了一眼晚香花坊,浅灰色的门帘在风中摇曳,苏晚的身影在花坊里若隐若现,安静得像一幅画。
他握紧背包里的笔记本和罗盘,心里充满了坚定。虽然苏晚劝他别再查下去,但他知道,他已经没有退路了。那个神秘的 “残影印记”、奶奶的笔记本、陈玥失踪前的调查…… 所有的线索都指向一个方向,而他,必须沿着这个方向走下去,直到找到真相。
就在陈砚转身准备离开时,花坊里突然传来苏晚的声音,很轻,却清晰地传到他的耳朵里:“小心‘拾遗阁’的人。”
陈砚停下脚步,回头看向花坊,门帘已经落下,看不到苏晚的身影。拾遗阁 —— 就是他昨天在东山路附近看到的那家古董店,店主戴着半张银色面具,看起来神秘又诡异。
苏晚为什么会提到拾遗阁?难道那家古董店,跟控制残影的人有关?
陈砚的心里多了几分警惕,他记下 “拾遗阁” 这个名字,转身朝着家的方向走去。阳光洒在他的身上,却驱散不了他心里的寒意 —— 这场寻找真相的路,比他想象的更危险,而他与苏晚的交集,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