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轮转。
自林霄执地契,于这片废墟之上重立凌霄宗道统,至今已整整十三载。
昔日的破败与荒凉,早已被一派蓬勃兴旺的仙家气象所取代。
浮玉山,如今不仅是蛮荒界的修行圣地,更是无数修士心向往之的传奇之地。
一条宽阔的青石阶梯从平台东南侧起始,蜿蜒而下,穿过护山大阵的光幕,直通山下的清溪镇。
阶梯起点处,立起了一座气势不凡的玉石山门,上书“凌霄宗”三个鎏金大字,灵光熠熠,尽显威严。
浮玉山核心平台之上,宗门大殿较之最初的规模扩增了一倍有余,殿顶灵瓦在阵外橙黄尘瘴的映衬下,流淌着温润的光泽,倒是更显庄严。
殿前宗门广场,一株高达十余丈的帝休灵树昂然矗立,枝干苍劲有力,树冠如华盖,笼罩了大半个场域。
细看之下,它的叶片并非翠绿,而是呈现出一种厚重的土黄光泽,脉络中隐有灵光流转。
此树因种植于厚土峰主灵脉与宗门大殿的归流通路之上,受地脉滋养,木性与土气彼此交融,木固土,土养木,已与整个浮玉山地脉浑然一体。
借助灵树的加持,树下地面,也不再是普通的凡石,乃是由莫衍亲手布置的护山大阵核心阵盘。
阵法经过无数次加固与更新,阵纹已极度复杂,层层重叠的阵法以帝休树为能源核心,不仅将外界的橙黄尘瘴温和地过滤转化为可供修炼的灵气,更形成一道坚固的护山光罩守护宗门。
此地,不光担负护山之责,亦是覆盖整个蛮荒界的“小灵通”通讯网络的总枢纽,无数细微的灵力波动以此为中心,与散布各处的子阵遥相呼应。
广场周围按照五峰对应方位建有五座聚灵柱,柱顶各悬一颗由对应属性灵矿炼制而成的的聚灵珠石,五行相生灵气将广场护在中央,使得天地灵气更加汇聚。
变化,不止停留在浮玉山的平台处,接壤的各峰也或多或少的有了凌霄宗的痕迹。
平台东北侧的厚土峰,原先山脚处的初级修炼场已被拆除,当初的规模现已无法满足宗门的需要。
取而代之的,是与厚土峰山脚处的梯田连成一片的灵田海。
灵田区域分明,接壤的平缓地带规整地种植着灵稻、主粮与常用灵药
至于依山开垦的梯田,最底层的种植物还算正常,越往上去,种植的作物形态越是奇异古怪。
就比如从第三层开始的朝阳花,它们是大壮亲自培养的首批灵植,形似向日葵,但产果结实极少,却可以吸收阳光吐出微量的纯净灵气。只是它们也有弊端,这些花朵似有灵性,若有门人弟子再其身侧交谈闲聊,它们便会不再吸光吐灵,反而齐齐转向人群,好似认真聆听一般。但若交谈骤止,则会引发其不满,竟会吐出体内的种子,喷射人群,速度极快,威力不俗,令人防不胜防。
除了山脚位置,另一侧的山腰处则是硬生生开辟出了一大片建筑群,这里可供大量的外门弟子居住。得益于灵脉接引与护山大阵的笼罩,在隔离了尘瘴后,大量灵气不再逸散,使得此地土灵气精纯至极,在灵气的孕养下足以让外门弟子打下坚实根基。而其山顶处更设有一座布置了高级修炼阵法的“戊土殿”,专司讲法、修炼,效果和规模远胜从前数倍。
再看平台东侧的青木峰,山脚下的藏经阁愈发古朴,被周围花草藤蔓相绕,几乎与环境融为一体。
阁旁新增了一座小工坊,但与规整有序的传统工坊不同,内部的符架、灵纹笔、材料摆放的杂乱无章,地上堆叠的“符箓丛林”更是让人无从下手,各种半成品的符纸在空中缓缓飘动,数支灵纹笔在简易阵法驱动下,竟可自动在符纸上勾勒着基础符文。
然而,最核心的符箓处理台,却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其上没有任何杂物,布置有序,但台面上放置却不是符箓,而是一张崭新的卡片。
如今的玄水峰依旧清冷肃穆,原本的闭关室已扩建成了闭关洞府,内含多间独立密室,设施完善,石壁上的宁神符文愈发复杂,足以成为数个门人冲击瓶颈时最可靠的保障。
此外,峰内依莫衍要求,新增了一座阵法推演室。
室内布有大大小小数百个阵法,主要可为分为三层:外层七十二小阵,中层三十六大阵,暗合天罡地煞之数,最内的核心处仅有五个阵法,按照五行方位紧密布置。
无人操作的阵法群却可自行运转,并在空中投射出一个全新的虚拟阵法并自动演示所属的功能。
只见虚拟阵法的阵盘构造井然有序,阵枢阵纹刻画清晰可见,他人只要照此为模板完全可以完美复刻。
这正是莫衍以早年所得的阵法模拟器为灵感,自己构建的模拟阵法群,输入所需后便可自行不断推演、优化并模拟阵法效果。
离火峰前期一直无人问津,倒是被频繁前来宗门的烈阳宗弟子发现了其独特的火灵与地热环境,按烈阳宗的建议和帮助下开辟出几处炼器房和地火室。
其中最大的一间地火室,被改造成了一座融合了厨房与丹房功能的灵膳坊。
坊内设施齐全,既有凡俗的巨型灶台,也有刻画着控火阵法的丹炉。内部甚至开辟了一间用寒冰阵布置而成的储藏室,其内排列有序的罗列着各种珍贵的食材与草药。
五峰变化均有特点,但若论显着却是金行峰为最。
原先的演武场已扩展数倍,地面被林霄以土行术法夯实,坚硬如铁,足可同时容纳上百人操练。
至于昔日的生活区已彻底迁移,沿着原先金行峰溪流方位的陡峭山体经数年的改造,环境已是极佳,峰上面向平台的几处区域,直接建起了精致的建筑群。
首先最有醒目的则是宗主大殿,它坐落于视野最开阔处,立于殿门便可俯瞰全宗,大殿周围更是修建出了一片精致园林。
继续往下,则错落分布着五座亲传弟子别院,每座都有独立小院,布局各异,完全适应五人不同的修行需求。
再往下,则是规划整齐的内门弟子居所,虽不如别院宽敞,但也是每人一间静室,足可保障各自修行不扰。
原本林霄对于自己刚刚建好的“别墅”相当满意,就在即将入住之际,一个意想不到的“老朋友”却再次出现,虽然样貌大变,但他这次却能十分肯定,那位“山大王”,他妈的又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