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澜那句关于母亲“推演占星天赋”的轻语,如同投入心湖的石子,在苏晚意心中漾开久久不散的涟漪。返回苏家老宅的路上,她一直沉默着,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怀中那枚东方家赠与的联络玉牌,脑海中反复回响着母亲笔记中那些被她视为随意涂鸦的、线条古怪的草图。
陆寒州看出她的心绪不宁,没有打扰,只是默默地将车开得更平稳些,让她能沉浸在思绪里。直到车子停在老宅门前,他才轻轻握住她的手,低声问:“在想岳母留下的图?”
苏晚意回过神,点了点头,眼中带着一丝困惑与急切:“嗯。以前只觉得是母亲排遣心绪的随手之作,从未深究。若真如东方夫人所言,蕴含占星推演之秘,或许……其中就藏着与‘归墟’,甚至与苏家传承更深层的关联。”
夜已深,老宅内一片静谧。书房的灯却亮了起来。
苏晚意将母亲笔记中所有看似无关的、抽象的草图都找了出来,铺满了宽大的书案。陆寒州陪在她身边,没有试图去解读那些对他而言如同天书的线条,只是为她泡上一壶安神的清茶,然后拿起一本古籍,坐在一旁的圈椅上,静静地陪着。
灯光下,那些泛黄的纸页上,扭曲的线条、散落的墨点、不规则的几何图形,杂乱无章,确实与苏念卿平日里清秀工整的字迹和精美的苏绣画稿大相径庭。苏晚意凝神静气,回想起东方澜提及“占星推演”时郑重的神色,又联想到母亲晚年身处林家、心事重重却无人可诉的境况……这些图,或许正是母亲在极度苦闷与压抑中,凭借本能或某种不为人知的天赋,记录下的、关于命运或更大秘密的碎片?
她尝试着将几张图按照纸张的新旧程度、墨迹的深浅进行排列,又试着将它们与已知的星图、甚至是玉坠曾投射出的能量脉络图进行比对。过程繁琐而枯燥,常常陷入僵局。
陆寒州偶尔抬起头,看到她蹙眉凝思的侧脸,灯光在她睫毛下投下浅浅的阴影,专注而美好。他会起身,为她续上微凉的茶水,或只是走过去,将手轻轻搭在她肩头,无声地传递着支持。有时,他也会根据自己对阵法、能量的一些理解,提出一两个看似天马行空的想法,虽未必切中要害,却往往能给她带来不同角度的启发。
接连几个夜晚,书房里的灯光都亮至深夜。苏晚意几乎废寝忘食,全身心投入到对母亲遗图的解读中。她不再仅仅依靠视觉的比对,更多时候是闭上眼,用手轻轻抚过那些线条,感受着指尖传来的、微乎其微的、属于母亲的能量残留与情绪印记——那里面有迷茫,有恐惧,但更多的,是一种试图冲破迷雾、窥见未来的执着。
陆寒州看着日渐清减的她,心疼不已,却知道这是她必须经历的过程,是与母亲跨越时空的对话,也是她自身力量与认知提升的必经之路。他能做的,便是安排好她的饮食起居,确保她的身体不会垮掉,并在她疲惫时,给予一个可以依靠的怀抱。
这晚,苏晚意对着其中一张最为复杂、线条交织如同乱麻的图稿已经枯坐了许久。就在她感到一阵眩晕,几乎要放弃时,脑海中忽然灵光一现!她想起东方家那幅“归墟潮汐图”上某个不起眼的符文走向,与眼前这幅图中几条扭曲线条的弧度,竟有着惊人的相似!
她猛地坐直身体,心脏怦怦直跳,取来潮汐图的副本(东方澜允许她临摹了关键部分),仔细比对。果然!不仅仅是那一处,目前这幅乱麻般的图中,竟隐藏着多处与“归墟”能量波动规律暗合的符号和轨迹!只是它们被巧妙地打散、隐藏在了看似无序的线条之中!
“我……我好像找到一点头绪了!”她激动地转向陆寒州,眼中闪烁着因巨大发现而迸发的光彩。
陆寒州立刻放下手中的书,走到她身边,看着她指尖颤抖地指出那些隐秘的关联,眼中充满了为她骄傲的笑意。“我就知道,你可以的。”
虽然距离完全解读所有图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这一关键性的突破,无疑为苏晚意注入了强大的信心。她不仅仅是在解密,更是在一步步走近母亲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触摸她曾经的挣扎与智慧。这种精神上的传承与共鸣,让她感到自己并非孤身一人,母亲的爱与力量,以另一种方式,始终陪伴着她,指引着她。
接下来的日子,苏晚意一边继续潜心研究母亲遗图,一边通过东方澜给予的渠道,开始与其他几位守璧人后裔进行初步的、谨慎的接触与沟通。过程虽缓慢,却也在稳步推进。她不再像最初那样急于求成,而是更加沉稳、更有耐心,展现出一种日渐成熟的领袖气质。
陆寒州的伤势已近乎痊愈,他开始更多地介入到守璧人联盟的事务中,以其强大的执行力与缜密的思维,为苏晚意分担了大量的协调与规划工作。两人一个主内钻研传承之秘,一个主外铺展联盟之路,配合愈发默契。
偶尔得闲,他们会摒除所有杂务,只是在老宅的庭院里散散步,看看花,或者对坐品茗,说些无关紧要的闲话。这些平淡温馨的时光,成为了支撑他们应对未来风浪的、最宝贵的力量源泉。感情在共同的志向与细水长流的陪伴中,愈发深沉坚不可摧。
这日,苏晚意终于将母亲那幅最为复杂的“乱麻图”初步理清,将其隐藏的符号与轨迹临摹了下来。当她将这幅临摹图与东方家的“归墟潮汐图”并置时,一个令人震惊的发现浮现出来——
母亲图中隐藏的轨迹,并非指向“归墟”入口本身,而是指向了潮汐图上标识的、下一次巨大波动来临前,一个极其短暂的 “能量间歇期” !而这个间歇期出现的位置,恰好与潮汐图上另一个一直未被重视的、微小的标记点……完全重合!
那个标记点,根据东方家古老的注释,被称为——“初生之隙”。
母亲在二十多年前,就已然推演出了“归墟”波动的规律,甚至精准定位了这个神秘的“初生之隙”?
这个“隙”,究竟是什么?它是否就是应对“归墟”危机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