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秦淮河水,静静流淌。
转眼间,萧曦已过百日,褪去了新生儿的红皱,变得白胖可爱,黑亮的眼珠如同浸水的葡萄,对世间万物充满了纯然的好奇。
宓瑶的身体在秦太医的精心调理与萧景珩无微不至的照料下,也日渐康复,甚至因经历了生育的淬炼,眉宇间更添了一份以往未曾有过的如同玉石经过盘磨后的温润光泽与沉静力量。
她依旧住在江宁这处临水的别院里,远离京城织造革新司的喧嚣与朝堂的暗涌。
萧景珩以“皇子需巡视江南新政”为由,延长了在江宁的停留,将大部分公务移至此处处理,只为让她能有一个安心静养的环境。
外界关于她的议论似乎渐渐平息,至少表面上如此。皇帝对弹劾的留中不发,以及她那份《乞归养疏》中展现的顾全大局与务实成果,让许多观望者暂时收敛了锋芒。
这日清晨,宓瑶醒来时,发现萧景珩已不在身侧。
她披衣起身,走到窗边,推开支摘窗。
初夏的风带着湿润的水汽和荷塘初绽的清香扑面而来,令人精神一振。
乳母正抱着咿呀学语的萧曦在廊下看鸟,小家伙挥舞着藕节似的手臂,发出咯咯的笑声。
望着这安宁的一幕,宓瑶心中一片平和。
她回到梳妆台前,铜镜中映出的女子,云鬓微松,面容清减了些,却眼神澄澈,神态安详。
她拿起木梳,缓缓梳理着长发。
这个动作,她以“沈清辞”的身份做过无数次,也曾以“陆铮”的灵魂旁观并鄙夷过其“繁琐”。
但此刻,指尖穿过发丝的触感,镜中映出的容颜,以及内心深处那份对这副皮囊、对这个身份的全然接纳与归属感,都如此真实而自然。
我是宓瑶。
我曾是陆铮,拥有他的记忆与视角。
我曾是沈清辞,承载她的身份与命运。
而此刻,站在这里,呼吸着江宁晨风的,只是一个完整的“我”。
没有挣扎,没有割裂,只有如水滴归海般的圆融。
那些属于男性的曾经显得格格不入的思维棱角,已在一次次现实的磨砺与情感的浸润中,被包容、转化,成为了她独特认知的一部分;而那些属于女性的、曾被视为“弱点”的敏感、柔韧与孕育之力,则被她珍视并淬炼成了内在的力量源泉。
她不再需要向任何人证明什么,也不再纠结于“我是谁”的诘问。
存在本身,已是答案。
用过早膳,她信步走到临水的小书房。
这里成了她产后静养期间最常待的地方。
书案上,除了日常翻阅的织造典籍、各地上报的革新文书,还多了一叠她近日陆续写下的手稿——
并非那日对萧景珩提及的意图公之于众的“证言”,而是一些更私密更随性的随笔。
记录育儿的点滴欣喜与困惑,追忆穿越以来的心路变迁,勾勒对未来的一些朦胧构想。
书写,于她而言,不再是为了对抗或言说,更像是一种内在的梳理与对话,是灵魂趋于圆满后的自然流淌。
萧景珩处理完一部分公务,寻了过来。
他见她正临窗而立,手持一卷书,目光却落在窗外波光粼粼的水面上,神情恬淡,不知在想些什么。
阳光透过窗纱,在她周身勾勒出一圈柔和的光晕。
他没有立刻出声打扰,只是倚在门框上,静静地望着她。
他曾爱她的才华与锋芒,爱她在困境中不屈的韧性,爱她与自己并肩而立的智识与勇气。
而此刻,他更深地迷恋上她身上这份暴风雨过后的内敛的宁静与强大。
那是一种根植于灵魂深处对自己生命形态全然认同后所散发出的安定力量,比任何耀眼的光芒都更令人心折。
宓瑶察觉到他的目光,回过头,对上他深邃的眼眸,微微一笑:“忙完了?”
“嗯。”他走上前,很自然地揽住她的腰,目光扫过书案上的手稿,“又在写东西?”
“随便记记。”宓瑶靠在他肩头,感受着那份令人安心的气息,“觉得有些念头,像水底的泡泡,冒出来,记下了,心里就更通透些。”
“可有想过,这些‘泡泡’,日后要让人看见吗?”他轻声问,带着尊重,而非催促。
宓瑶沉默片刻,摇了摇头:“不知道。或许会,或许不会。写下来,首先是为了安顿我自己。”
她抬眼看他,目光清澈见底,“景珩,我不再需要靠外界的认可或反驳来确认自己的价值了。我做我认为对的事,走我认为该走的路,记录我真实的人生。至于这些文字是否有朝一日能见天日,是否能影响他人,已非我执着的目标。但行前路,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萧景珩低声重复着这四个字,眼底漾开理解与激赏的涟漪。
他懂得,这并非消极避世,而是历经千帆后,对自我道路的极度清晰与坚定,是一种更为高级的从容与力量。
他低头,吻了吻她的发顶:“好。无论你作何选择,我都在。”
午后,宓瑶抱着萧曦,与萧景珩一同在水榭乘凉。
小家伙对父亲袍服上的蟠龙纹饰产生了浓厚兴趣,伸出小手努力去抓。
萧景珩便耐心地低下头,任由那只毫无力道的小手在自己昂贵的衣料上留下湿漉漉的口水印,脸上是毫不掩饰的宠溺。
宓瑶看着这一幕,心中被一种丰沛的、近乎感恩的情绪充满。
她想起自己刚成为“沈清辞”时,对这具身体、这个身份的排斥与恐慌;想起在侯府深闺中感到的窒息;想起逃亡路上的艰辛;想起在织造局面对质疑时的倔强;也想起孕育生命过程中的忐忑与领悟……
这一切的波澜起伏,痛苦欢欣,此刻都化为了灵魂深处不可或缺的底蕴,让她能如此真切地感受并珍惜眼前的平静与幸福。
她低头,轻轻蹭了蹭儿子娇嫩的脸颊,心中默语:
曦儿,娘亲终于找到了内心的归宿。不再彷徨,不再挣扎。
无论未来还有多少风雨,娘亲都会以最真实最完整的自己,牵着你的手,走下去。
夕阳西下,将天边染成一片温暖的橘红,也将相依的三道身影拉长,融为一幅名为“圆满”的剪影。
心证已毕,前路昭昭。
此后每一步,皆是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