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的寒风挡不住专属空间里的热烈气氛,经过两个多月的打磨,融入艺术感悟的非遗新系列产品终于全部筹备完毕。陈曦看着展厅里陈列的竹编光影灯、漆器按摩梳、晕染云纹气垫等产品,果断决定:“联合合作方,举办一场非遗艺术主题发布会,让这些‘会说话的艺术品’正式亮相。”这场发布会不仅是新系列的首次亮相,更成为了非遗产品引爆市场的导火索。
发布会筹备:艺术氛围拉满,细节藏巧思
为了契合新系列的艺术定位,沈亦舟牵头负责发布会的筹备工作,从场地布置到流程设计,每一个细节都融入了非遗与艺术融合的巧思,力求给嘉宾带来沉浸式体验。
发布会选址在市中心的艺术中心,这里的挑高展厅和落地玻璃窗,恰好能展现产品的艺术质感。沈亦舟借鉴美术馆的陈列方式,将展厅划分为竹编、漆器、美妆文创三个展区,每个展区都搭配了专属的艺术布景。竹编展区用干枯竹枝搭建背景墙,悬挂着赵村长设计的波浪肌理纹装饰画,地面铺着仿竹编纹理的地毯;漆器展区则以黑色和朱红色为主色调,搭配暖黄色射灯,灯光照射在漆器产品上,折射出温润的光泽;美妆文创展区则采用明亮的浅色调,搭配磨砂玻璃展台,突出晕染云纹等纹样的精致感。
流程设计上,沈亦舟特意加入了“艺术溯源”环节。邀请传承人现场展示新系列产品的制作过程,比如蜀绣艺人演示晕染云纹的刺绣技巧,赵村长讲解竹编光影灯的编织工艺。同时,他还安排了苏星然作为特邀嘉宾,通过她的影响力吸引更多关注。苏星然提前拍摄了新系列产品的宣传短片,短片中她身着绣有乐谱纹样的长裙,手持各类非遗新品,画面极具感染力。
林砚舟则负责产品的最终把关和介绍文案。他为每件新品都撰写了专属的艺术解读,印在展品旁的卡片上。比如竹编光影灯的卡片上写着:“竹丝为笔,光影为墨,编织出竹林月光下的诗意画卷”。这些文案让嘉宾在观赏产品的同时,能快速理解背后的设计灵感和文化内涵。苏医生还贴心地在休息区设置了非遗养生角,摆放着漆器茶具和养生茶,让嘉宾在体验产品的间隙,能感受非遗带来的舒缓与放松。
发布会现场:新品亮相,惊艳全场
发布会当天,艺术中心门口人头攒动,媒体记者、合作方代表、艺术界人士以及苏星然的粉丝齐聚一堂,热闹非凡。随着悠扬的竹笛演奏声响起,发布会正式拉开帷幕。
陈曦首先上台致辞,她深情地讲述了非遗与艺术融合的创作历程:“我们希望通过这些产品,打破大家对非遗的固有认知,让传统技艺以艺术的姿态,走进更多人的日常生活。”她的发言赢得了现场的热烈掌声。随后,苏星然身着融合苗族银饰纹的高定礼服登场,瞬间点燃了现场气氛。她分享了自己参与非遗公益的感悟,并现场展示了佩戴的蜀绣胸针和手持的漆器手包,这两款产品都是新系列的衍生单品。
在新品展示环节,模特身着搭配非遗元素的服装,依次展示各类新品。当竹编光影灯被点亮时,展厅的墙面瞬间布满了斑驳的竹纹光影,配合着轻柔的音乐,现场嘉宾纷纷发出赞叹声。模特手持的晕染云纹气垫,在灯光下,烫金纹样流光溢彩,不少美妆博主当场就举起相机拍摄。而漆器按摩梳、多层漆器收纳盒等产品,凭借兼具美感与实用性的设计,也吸引了众多嘉宾驻足观看。
传承人现场展示环节更是将发布会推向高潮。赵村长现场编织竹编光影灯的迷你版,纤细的竹丝在他手中灵活穿梭,很快就勾勒出小巧的球形框架。蜀绣艺人李姐则演示了晕染云纹的刺绣技巧,银针翻飞间,深浅不一的丝线逐渐形成灵动的云纹。嘉宾们围在周围,近距离感受非遗工艺的魅力,不少人还拿出手机记录下这些精彩瞬间。
发布会现场还设置了互动体验区,嘉宾可以亲手尝试简单的竹编和漆器绘制。一位艺术评论家体验后感慨道:“这些产品既有传统工艺的温度,又有现代艺术的美感,真正做到了让非遗活在当下。”
市场引爆:线上线下联动,销量口碑双丰收
发布会的热度迅速蔓延到线上线下,新系列产品一经推出,就掀起了抢购热潮。
线上方面,沈亦舟提前在直播间预告了发布会,发布会进行中,他开启了同步直播,邀请苏星然空降直播间互动。苏星然现场试用了晕染云纹气垫,详细讲解了产品的设计亮点,直播间的观看量瞬间突破1000万。竹编光影灯、晕染云纹气垫等产品在直播间上架后,短短五分钟就售罄,不少没抢到的网友在评论区留言,催促尽快补货。沈亦舟见状,紧急协调仓库,追加了一批预售订单,预售量很快突破5万件。
各大社交平台上,#非遗艺术新系列太绝了# #苏星然非遗造型#等话题接连冲上热搜,累计阅读量突破8亿。美妆博主们纷纷发布新系列产品的测评视频,详细解读晕染云纹的设计巧思和使用感受;旅游博主则打卡了发布会现场,分享竹编展区和漆器展区的布置,引发了广泛讨论。不少网友表示:“原来非遗产品这么好看,以后送礼就选它了。”
线下市场同样火爆。合作的高端民宿、亲子乐园率先引入了竹编光影灯和漆器按摩梳,竹编光影灯成为民宿房间的标配,不少游客专门为了这款灯具预订房间;漆器按摩梳在亲子乐园开售,家长们争相购买,给孩子梳理头发。多家高端商场也主动联系陈曦,希望开设非遗艺术专柜,摆放新系列产品。某商场的专柜开业当天,就创下了单日销售额20万元的佳绩。
国际市场也传来捷报。与基金会合作的国际奢侈品品牌,将带有乐谱纹样的丝巾系列放在全球门店展示,凭借独特的艺术设计,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和收藏家的关注。首批上架的丝巾很快售罄,品牌方紧急追加订单,还提出要与基金会合作开发更多艺术系列产品。
合作方们也纷纷发来贺电。美妆品牌的负责人表示,晕染云纹气垫成为了品牌的年度爆款,带动品牌整体销量增长了30%;高端民宿则反馈,引入新系列产品后,客户满意度大幅提升,复购率增长了25%。
口碑发酵:各界好评不断,品牌影响力升级
新系列产品不仅销量火爆,还收获了各界的广泛好评,进一步提升了“曦·承非遗”的品牌影响力。
艺术界人士对新系列赞不绝口。之前为大家授课的陈松教授特意发来评价:“这些产品将非遗工艺与现代艺术完美融合,为非遗的创新传承提供了优秀范本。”某知名设计师在社交平台发文,称竹编光影灯的设计“充满想象力,是传统工艺的艺术化突破”。这些评价让非遗产品摆脱了“小众手作”的标签,逐渐走进主流艺术圈。
媒体也对新系列进行了大量报道。《文化周刊》刊登了专题文章,详细介绍了新系列产品的设计理念和创作过程,称其“为非遗品牌的发展指明了新方向”;电视台则拍摄了纪录片,记录传承人制作新系列产品的过程,传播非遗工艺与艺术融合的故事。这些报道让更多人了解到非遗的魅力,也提升了品牌的公信力。
传承人们更是备受鼓舞。阿普看着自己参与制作的漆器产品热销,激动地说:“以前觉得做漆器就是养家糊口,现在没想到能被这么多人喜欢,以后要更用心地做好每一件作品。”村里的年轻传承人也纷纷表示,要向赵村长、李姐学习,在坚守传统工艺的同时,不断创新,让非遗手艺更具吸引力。
尾声:乘势而上,开启非遗艺术新篇章
年末的庆功宴上,专属空间的庭院里张灯结彩。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着赵村长做的农家菜,喝着苏医生酿的米酒,分享着新系列火爆市场的喜悦。沈亦舟翻看着手机上的销售数据,兴奋地说:“咱们下次可以开发非遗艺术礼盒系列,针对节日市场推出,肯定能再创销量新高!”
林砚舟点点头:“我已经开始构思新的纹样了,打算从传统戏曲脸谱中汲取灵感,设计出更具特色的系列。”赵村长也笑着说:“我想试着用竹编做一些小型雕塑,参加明年的艺术展。”
陈曦看着大家斗志昂扬的样子,心里满是感慨:“新系列的成功,证明了非遗与艺术的融合之路是可行的。未来,我们还要继续探索,让更多非遗技艺通过艺术的形式,走进千家万户,让传统文化的光芒照亮更多人的生活。”
月光洒在庭院的竹编灯笼上,光影交错间,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对未来的期待。这场艺术风的非遗新系列发布,不仅引爆了市场,更开启了非遗传承的新篇章。在匠心与艺术的双重加持下,“曦·承非遗”的品牌之路,必将走得更宽、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