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红的声音带着颤抖和哭腔,像重锤砸在肖芷涵心上,也砸碎了家属院冬夜的安宁。
“你说什么?”
肖芷涵扶住周红,感觉她的身体冰凉,抖得像落叶。
“裁员名单,贴出来了。”
周红的嘴唇发白,重复着这句话,眼泪滚滚而下。
“我和高健,我们两口子,都在上面!”
这句话在小客厅里炸开。
高健紧随其后冲了进来,这个退伍军人,此刻脸上满是震惊和茫然。
高健一言不发,走过去抱住妻子,后背显得沉重。
家里的双胞胎儿子似乎也感受到了气氛,停止玩闹,怯生生地看着父母。
“怎么会这样?”
肖芷涵也感到一阵寒意。
她知道这一天迟早会来,但当它降临时,冲击力依然让人难以承受。
“厂里的公告栏上,黑纸白字,都贴着呢。”
高健沙哑地说着,拍着周红的背,像在安慰妻子,也像在安慰自己。
“不止我们,好多老工人都榜上有名,赵秀莲她男人也在。”
消息迅速在家属院的筒子楼里扩散。
准备熄灯休息的家家户户,灯火再次亮起。
门被打开,人们穿着睡衣冲出家门,脸上带着惊慌。
“听说了吗?厂里裁员了!”
“天杀的啊!这大过年的,不是要逼死人吗?”
“快去看看,名单上有没有你家那位!”
院子里很快就聚集了一群人。
寒风吹过,卷起地上的尘土,每个人都觉得冷。
赵秀莲也跑了过来,眼睛红肿,刚大哭过一场。
她看到周红,两个同样命运的女人对视一眼,抱在一起痛哭。
她们的哭声充满了对未来的恐惧和绝望。
她们是这个时代最勤劳的工人,把青春献给了工厂,把工厂当成了家。
她们以为努力工作就能换来一辈子的安稳。
可现在,这个赖以为生的铁饭碗,一夜之间被砸得粉碎。
肖芷涵看着眼前混乱悲伤的一幕,心里五味杂陈。
她知道,这不是任何人的错,是时代变革的阵痛,是国家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必须付出的代价。
但道理是无情的,落在每个家庭身上,就是一座难以承受的大山。
“都别哭了!”
婆婆张桂芬从屋里走了出来,脸色凝重但很坚定。
老太太在纺织厂干了一辈子,对工厂的感情比谁都深。
“哭有什么用?能把工作哭回来吗?”
张桂芬的话让抽泣的众人渐渐安静下来。
“现在最要紧的,是搞清楚,这个名单到底是怎么出来的?”
张桂芬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的关键。
“厂里效益不好,要减员增效,这个道理我们都懂。”
“但凭什么裁的是我们这些兢兢业业干活的老实人,留下的是那些溜须拍马、天天迟到早退的懒汉?”
她的话点燃了所有人心中的怒火。
“对!凭什么!”
一个被裁掉的老工人愤怒地喊道,“车间主任他小舅子,一个月上不了几天班,凭什么还留着?”
“还有那个谁,天天在车间里织毛衣,她怎么没事?”
“这名单肯定有问题!不公平!”
群情激愤,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控诉着,把矛头都指向了厂里人缘极差的车间主任。
肖芷涵静静地听着,思考着。
她知道群众的情绪就像洪水,可以载舟,亦可覆舟。
如果任由愤怒无序地爆发,可能会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大家先冷静一下。”
肖芷涵走到人群中间,提高了声音。
“桂芬姨说得对,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哭,也不是闹,而是要用合理的方式,去争取我们应得的权利。”
她的话清脆理智,像清泉,让众人狂热的头脑冷静了一些。
“首先,我们不能凭空猜测。”
肖芷涵看向众人,“大家把知道的不公平情况都写下来,谁家亲戚被留下,谁平时工作不认真,要有名有姓,有具体事实。”
“其次,我们要选出几个代表。”
肖芷涵继续说,“明天一早,由代表拿着整理好的材料,去找厂领导反映情况。”
“我们不是要闹事,我们是要讲道理,要一个公平。”
她的话条理清晰,有理有据,给六神无主的工人们指明了方向。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都觉得这个办法可行。
“芷涵说得对!”
高健第一个站出来支持,“我们就这么办!”
“对,选代表,我们去找厂长!”
“我这里有笔和纸,大家现在就把情况写下来!”
赵秀莲也擦干眼泪,行动起来。
混乱的场面在肖芷涵的引导下,开始变得有序。
大家围在一起提供线索,由几个识字的年轻人负责记录。
周红也停止哭泣,看着人群中沉着冷静、指挥若定的肖芷涵,充满感激和依赖。
她觉得,只要有肖芷涵在,天就塌不下来。
张桂芬看着儿媳妇的表现,露出欣慰和骄傲的笑容。
她知道,自己的儿媳妇,早就不是当初只知道哭闹的小姑娘了。
肖芷涵有文化,有头脑,有担当,是这个家,也是院子里所有人的主心骨。
那个冬夜,家属院的灯火亮了一夜。
没人睡觉,大家都在为第二天的斗争做准备。
他们不知道,这场自发组织的维权行动,将会掀起怎样的波澜。
他们只知道,为了家庭,为了生存,为了公平和正义,必须站出来。
这一夜,注定无眠。
肖芷涵回到家,看着丈夫顾言洲从首都寄回来的信,信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她抚摸着信纸,心里默默地说,言洲,你放心,家里有我,我们一定能渡过这个难关。
窗外的风雪似乎更大了。
但屋内的灯光,却显得明亮和温暖。
一场扞卫劳动者尊严的战斗,即将打响。
带领他们的,正是肖芷涵,这个来自后世,拥有超越时代智慧和勇气的女人。
她知道,这不仅是为了周红和高健,更是为了所有在时代浪潮中挣扎求生的小人物。
肖芷涵要为他们,争一个明天。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
家属院里聚集了上百名被裁掉的工人及家属。
大家一夜未眠,脸上都带着疲惫,但神情坚定。
他们手中拿着连夜整理出来的材料,上面记录着车间主任以权谋私、任人唯亲的证据。
高健、赵秀莲的丈夫等几个退伍军人被推选为代表,站在队伍最前面。
他们脸上带着军人特有的刚毅和决绝。
“大家记住,我们是去反映问题,不是去闹事。”
出发前,肖芷涵再次叮嘱,“要遵守纪律,听从代表指挥,不要冲动。”
“芷涵,你放心吧。”
高健点了点头。
“我们都是当过兵的人,懂规矩。”
周红拉着肖芷涵的手问:“芷涵,你不跟我们一起去吗?”
肖芷涵摇了摇头。
“我不是纺织厂的正式职工,身份不合适。”
她微笑着说,“而且,我相信你们。”
“我在家等你们的好消息。”
其实,肖芷涵有自己的打算。
她知道,仅依靠向厂领导反映情况,未必能解决问题。
肖芷涵需要一个更有力的外援。
送走维权的队伍,肖芷涵立刻骑上自行车,朝另一个方向赶去。
她要去市报社,找一位曾经认识的有正义感的记者朋友。
肖芷涵要把这件事通过媒体的力量曝光。
与此同时,高健带领的队伍来到了纺织厂门口。
他们没有喊口号,也没堵门,只是安静地站在那里,等待厂领导出现。
但他们等来的,不是厂领导,而是保卫科的人。
带队的,正是和高健关系不错的赵建国。
赵建国看着眼前这阵仗,也是一个头两个大。
“高健,你们这是干什么?”
赵建国问,“有什么事不能好好说吗?非要搞这么大动静?”
“赵科长,我们也不想这样。”
高健说,“但是厂里欺人太甚,我们实在是没办法了。”
“我们要求见厂长,我们要一个说法!”
工人们的情绪再次激动起来。
赵建国看着这些曾经的同事,心里也很不是滋味。
他知道,这里面大部分人,都是勤恳的老实人。
“你们先别激动。”
赵建国安抚众人,“我这就去给你们通报。”
他转身走进办公楼,心里在打鼓。
赵建国知道,那个车间主任是厂里一个副厂长的亲戚,关系很硬,厂长也得让他三分。
这件事,恐怕没那么容易解决。
果不其然,赵建国等了半天,厂长和副厂长都以开会为由,避而不见。
只见那个车间主任挺着啤酒肚,慢悠悠地从楼里走了出来。
他脸上带着轻蔑和嘲讽。
这个车间主任,正是之前在钱莉莉诬陷肖芷涵事件中,那个和稀泥的家伙。
他一直对肖芷涵身边的人心怀不满。
这次裁员,车间主任正好借机公报私仇,把高健、周红这些和他有过节的人,全都弄进了名单里。
他以为,这些工人不过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
没想到,他们竟然敢联合起来反抗。
这让车间主任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