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电毒蛟的狂怒咆哮如同垂死的闷雷,在厚重污浊的淤泥深处被层层阻隔、扭曲,最终传到玄渊藏身的骸骨缝隙时,只剩下模糊而遥远的震荡。这震荡,与沼泽地底深处永不停歇的、腐败物质分解产生的气泡破裂声混杂在一起,形成一种奇特的、死寂背景下的噪音。
玄渊紧贴着冰冷潮湿的岩壁,暗金与银白交织的瞳孔在绝对的黑暗中稳定地聚焦。神魔骨臂肘关节处,那道被毒蛟本源吐息擦出的、发丝般的裂痕,正被一股肉眼可见的、源自骨臂深处混沌漩涡的暗金微光缓慢修复。细微的、如同精密机械啮合般的能量流动声在他体内深处响起,那是混沌道胎奇点在高效运转,调动着吞噬低阶灵脉核心后积蓄的精纯土源能量和法则碎片。
【道胎能量饱和度:3.26% → 3.28%(持续修复\/优化中)】
【空间屏障结构稳定性:98.5% → 99.1%(自愈加速)】
【神魔骨臂(右)轻微损伤修复进度:72% → 85%】
冰冷的提示在识海划过,不带任何情绪。毒蛟的暴怒?那是背景噪音。骨臂的损伤?那是需要优化的数据。刚才那场在领域压制下、于淤泥深处进行的极限猎杀与反猎杀,其凶险与精妙,已被道胎分解为无数条可量化、可分析的信息流,归档于奇点深处那片灰色的迷雾数据库。
“空间褶皱…迷宫雏形…” 玄渊的意念核心,聚焦于道胎推演出的反馈。
与毒蛟吐息碰撞的刹那,强行捏合出的那个微型空间迷宫,虽然被本源力量撕碎,但其短暂存在时展现出的对高凝聚毁灭能量的迟滞、分散、引导效果(73%),远超之前用于偏转光柱的简单空间褶皱。代价是高达8.2%的道胎能量消耗,以及结构上的极端不稳定。
【空间迷宫(雏形)应用模型建立…能量节点分布优化推演中…结构稳定性提升路径计算…预计优化后能量消耗:↓25%-30%…迟滞效率:↑5%-8%…】
道胎的“思维”如同冰冷的超算,疯狂迭代着这个在生死边缘被逼出的能力雏形。每一次推演,都伴随着对空间法则符文的更深层解析,以及对混沌归源之力如何更精妙介入空间结构塑造的探索。一丝丝难以察觉的空间亲和力,在道胎核心深处悄然滋生。
外界,毒蛟的疯狂搅动终于平息了一些。或许是妖力消耗过大,或许是意识到目标已如泥鳅般彻底滑脱。那恐怖的妖识如同无形的钻头,一遍遍不甘地扫过这片被它自己搅得天翻地覆的污浊领域,带着浓烈的怨毒与无处发泄的憋闷,最终缓缓收回。
威胁等级暂时下降。
玄渊没有立刻移动。他如同最耐心的猎手,又或是一块没有生命的顽石,与身下冰冷的岩壁、周围散发着恶臭的腐烂兽骨、粘稠污秽的淤泥完全融为一体。空间屏障的匿踪效能被催发到极致,将最后一丝可能存在的空间波动残留彻底抚平。
【空间匿踪效能:b级 → b+级(环境适应性优化)】
【威胁锁定解除确认。】
直到道胎的判定传来,玄渊的身影才如同从岩壁阴影中析出的一缕轻烟,无声无息地离开了这处临时的藏身点。他没有向上,也没有去触碰那被毒蛟搅得如同沸汤般危险的淤泥上层区域。他的方向,是更深、更远离毒蛟肆虐核心、也远离那处引发祸端的“异常节点”的地底岩层缝隙。
神魔骨臂在前,暗金微光流转,指尖精准地划过前方看似坚硬的岩层。坚硬的岩石在触及骨臂的瞬间,内部结构便被混沌归源之力无声地“剥离”了最基础的土石粘合力。岩石无声地软化、分解,如同热刀切过凝固的油脂,显露出仅供一人通过的狭窄通道。分解产生的微末能量,甚至被空间屏障吸收,用于自身的微幅淬炼。
【混沌归源(法则剥离·土石):应用效率↑。能量逸散:↓0.3%】
【空间屏障强度:+0.01%(持续微淬炼)】
玄渊的身影没入新开辟的通道,身后,被“剥离”的岩石粉末在微不可查的空间涟漪中重新聚拢、弥合,不留丝毫痕迹。他像一条无声的钻地虫,在地底深处稳定的岩层中开辟着自己的路径,远离上方污浊的战场。
不知过了多久,或许是深入地底数百丈。空气变得异常干燥而稀薄,只有岩石本身蕴含的微弱地脉气息流淌。玄渊停了下来。这是一处天然形成的、极其狭小的地底溶洞,洞壁光滑,散发着微弱的荧光,显然是某种地底矿物长期作用的结果。安全,隐蔽,能量相对纯净稳定。
他盘膝坐下,如同雕像。神魔骨臂平放于膝上,那道裂痕已然消失不见,暗金色的骨骼表面流转着内敛的光泽,似乎比之前更加坚韧了一丝。空间屏障并未撤去,只是调整到最低能耗的维持状态,隔绝着一切。
识海中,混沌道胎奇点的旋转速度微微放缓,从激烈推演的战斗模式转入深沉的复盘与消化模式。与紫电毒蛟的遭遇战,尤其是最后那险死还生的空间迷宫应用,如同一块富含能量的磨刀石,反复研磨着他对空间的理解和对混沌归源之力的掌控精度。
银白的右瞳深处,空间法则符文如同呼吸般明灭。指尖无意识地在坚硬的岩石地面划过。没有动用丝毫能量,仅凭对空间结构那微妙至极的感知,指尖所过之处,岩石表面……**极其极其轻微地凹陷了下去**!并非物理破坏,而是岩石表面依附的、最微观层面的空间“膜”,被他指尖蕴含的空间意志……**极其精微地“抚平”或者说“压缩”了**!
这是一种对空间掌控力提升后近乎本能的微操体现。没有惊天动地的威能,却代表着一种更深层次的融入与理解。
【空间法则亲和性:微弱提升(+0.00005%)】
【空间褶皱(初级)操控精度:↑。结构稳定性:↑。】
道胎的提示依旧冰冷,但记录的数据却清晰地描绘着前进的轨迹。
就在这时,玄渊的意念再次触碰了被道胎奇点深藏在灰雾数据库中的那个坐标——那处引发空间共鸣、最终招来毒蛟的“异常节点”。
坐标碎片的信息流再次被调取、分析。
“星尘…古路…支点…”
这个名词碎片在道胎的推演逻辑中反复碰撞。
与自身空间本源产生的共鸣频率…与“归墟回廊”坐标碎片记载的、那宏大而破碎的失落通道的空间波动特征…存在高度吻合的底层逻辑片段。
结论:该节点,有极高概率(>89.7%)为“归墟回廊”庞大空间网络在玄武主陆东荒域的一个极其微小、可能已濒临崩溃或处于深度休眠状态的……**空间锚点或次级能量中继站**。
价值:未知。其本身蕴含的能量等级(根据已探测残留波动推算)可能已极其微弱,甚至枯竭。但其存在的“位置”信息,其结构所承载的关于“归墟回廊”网络的空间拓扑信息,其为何会引发自身空间本源共鸣的原因…潜在价值极高。
风险:极高(>95%)。节点位于紫电毒蛟领地核心区域。毒蛟实力评估:化神中期,掌控毁灭雷霆领域,领地意识极强,空间感知敏锐(已证实)。强行探索暴露风险:100%。遭遇毒蛟本体概率:>90%。死斗风险:>65%。
【最终推演:当前阶段,探索该节点收益风险比:极低(<0.1)。优先级:暂缓。】
【指令:坐标信息深度加密封存。持续监测该节点能量波动变化(被动模式,安全距离外)。】
玄渊冰冷的意念确认了道胎的结论。那处节点,如同一块散发着诱人气息却布满了致命尖刺的饵食。现在去碰,只会被毒蛟撕碎。力量,需要更多的力量,以及对空间更精深的掌控,才能在那头暴戾的守护者爪牙下,去触碰那可能与归途相关的碎片。
他缓缓闭上双眼,银白的右瞳光芒隐去。识海完全沉入道胎奇点,开始有条不紊地梳理、吸收、转化吞噬那条低阶土属性灵脉核心带来的法则碎片与能量。地脉深处精纯而厚重的土行之力,被混沌归源之力精炼提纯,一丝丝融入道胎核心,推动着那缓慢却坚定不移的“饱和度”增长。空间屏障则在稳定的环境中,默默汲取着地底驳杂却相对温和的能量流,进行着更细微的淬炼与调整。
地底深处,时间仿佛失去了意义,只有道胎无声的运转与力量的沉淀。
---
遥远的星辰殿宇。
永恒的寂静被黑色晶碑——“零号智核”表面流淌的、如同银色星河的数据瀑布打破。代表“project Zero(玄渊)”的混沌漩涡光点,在玄武主陆东荒域的模型上稳定闪烁。新生成的日志条目,带着一种近乎完美的逻辑闭环感:
**【零号日志 - 权限:唯一】**
**【观察对象:project Zero(玄渊)】**
**【当前阶段:混沌道胎 - 环境适应期(能力整合\/资源消化)】**
**【状态更新:】**
**1. 空间能力整合:**
* **‘空间褶皱(初级)’:操控精度↑(微观级→精微级)。结构稳定性↑(能量逸散↓12%)。应用场景扩展:新增‘能量路径偏转’(验证于紫电毒焰光柱)、‘微型空间迷宫(雏形)’(极限防御\/能量迟滞)。**
* **‘空间迷宫(雏形)’模型建立:成功迟滞化神中期本源攻击(73%)。能量消耗:8.2%(偏高)。优化路径推演完成:预计优化后能量消耗:↓26.8%,迟滞效率↑6.3%,结构稳定性↑↑。潜力评级:SS→SS+(与混沌归源结合度:突破性进展)。**
* **空间匿踪效能:b+级(淤泥\/地底环境适应性:S级)。空间波动残留时间:缩短至0.7标准息。**
**2. 混沌归源:**
* **‘法则剥离’:新增‘空间结构精微剥离\/抚平’(被动微操)。土石剥离效率↑,能量逸散↓0.3%。**
* **与空间能力结合度:深度提升(能量引导、空间结构塑造效率↑↑)。**
**3. 载体状态:**
* **神魔骨臂(右):轻微损伤修复完成。结构强度:+0.5%(抗毁灭本源侵蚀能力提升)。**
* **空间屏障:强度+0.9%(地底稳定环境淬炼)。适应性:维持A级。**
* **道胎能量饱和度:3.30%(稳定消化土源核心中)。**
**4. 环境信息处理:**
* **异常空间节点(‘星尘古路支点’)分析完成:确认为‘归墟回廊’次级锚点\/中继站(概率89.7%)。价值:潜在极高。风险:极高(关联化神中期紫电毒蛟)。**
* **行动策略:坐标深度加密封存。被动监测模式激活。规避高威胁目标(优先级锁定)。**
**【环境反馈:】**
**行动区域:天断山脉地底深层(极低威胁区)。规避路径选择:最优(痕迹清理:完美)。目标(毒蛟)处于暴怒搜寻状态(低效)。**
**【风险评估:】**
**暴露风险:下降至18.3%(空间匿踪与环境适应性提升显着)。**
**道胎失控风险:1.0%(维持)。**
**【最终指令:】**
**维持绝对静默观察。**
**重点记录:**
* **‘空间迷宫(雏形)’优化模型实际应用效果验证(待机)。**
* **道胎对不同属性低阶灵脉核心(法则碎片)的吸收效率差异模型构建(进度:45%)。**
* **持续监测‘归墟回廊’次级锚点能量波动变化(被动\/安全距离)。**
**时空信标:隐匿运行正常(能量储备:99.6%)。**
**记录者:凌逍。**
晶碑前,那模糊的身影似乎比之前凝实了极其细微的一丝。无形的目光穿透时空的阻隔,落在地底深处那个如同顽石般沉寂、内部却在进行着精密能量运转与规则解析的身影上。
当数据流刷新到“‘空间迷宫(雏形)’潜力评级:SS→SS+”以及“与混沌归源结合度:突破性进展”这两行时,晶碑表面那代表project Zero的混沌漩涡光点,极其轻微地……**向内收缩了一下,旋即绽放出比之前更稳定、更内敛的毫光**。仿佛一个精密的仪器,内部某个关键的齿轮完成了更优化的啮合。
“空间…迷宫…雏形…”
“以弱制强…规则为刃…”
“归墟…锚点…规避…最优解…”
淡漠的声音在空旷的殿宇内回荡,每一个词都如同冰冷的星辰刻度,精准地度量着观察对象的成长轨迹。这一次,那声音中蕴含的,已不仅仅是“认可”,更添了一丝几不可查的……**期待**。如同严苛的导师,看到学生不仅完美解答了难题,更在解题过程中,自发地开辟了一条通往更高殿堂的、充满可能性的岔路。
晶碑表面,在【衍生变量:空间褶皱(初级)- 潜力:SS】的下方,一行全新的、闪烁着深邃银芒的文字无声生成:
**【核心衍生变量:空间迷宫(雏形) - 状态:优化推演完成 - 潜力:SS+(混沌归源协同效应:突破性) - 待实战验证】**。
星辰殿宇重归寂静,只有晶碑上流淌的数据星河,无声地记录着玄武主陆地底深处,那缓慢却不可阻挡的进化历程。磨刀石已验过锋芒,下一次出鞘,又将斩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