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持续了整整一夜。翌日清晨,雨势渐歇,但天色依旧阴沉,林间雾气弥漫。瀑布的水流量明显增大,轰鸣声更胜以往,完全掩盖了外界的一切声响。
禹在洞口谨慎观察了许久,确认附近没有危险后,决定趁此机会深入探查这个洞穴。他举着用兽油浸泡过的火把,带着皓,小心翼翼地向洞穴深处走去。
洞穴初段较为宽敞干燥,但随着深入,通道开始变得曲折,并缓缓向下倾斜。空气变得阴凉,岩壁上的苔藓也逐渐增多,散发出幽幽的荧光,提供了些许照明。脚下开始出现碎石,行走需格外小心。
约莫前行了百余丈,通道豁然开朗,进入一个巨大的地下石窟。石窟顶端垂下无数钟乳石,水滴顺着石尖滴落,在寂静中发出清脆的声,更显幽深。石窟中央有一片地下湖,湖水漆黑如墨,深不见底,水面平静无波。
而最引人注目的,是石窟靠近内侧壁的一处高台上,隐约可见一个盘膝而坐的人形轮廓!
禹心中一凛,立刻警惕起来,示意皓放轻脚步。他缓缓靠近,火把的光芒逐渐照亮了那个身影。
那并非活人,而是一具完整的骸骨。骨骸呈灰白色,保持着打坐的姿势,脊梁挺直,头颅微垂,仿佛在冥想中安然逝去。岁月流逝,身上的衣物早已化为尘土,只有几片不易腐朽的金属饰物散落在骨盆周围,也早已锈迹斑斑。骸骨面前的岩石地面上,似乎刻着一些字迹。
一位在此坐化的前辈...禹肃然起敬。能在如此隐秘的洞穴深处坐化,此人绝非寻常之辈。他恭敬地行了一礼,这才上前仔细查看。
骸骨附近没有发现任何武器或储物器具,显得十分干净。禹的目光落在那些刻字上。字迹是用利器深深凿刻进岩石的,虽然边缘已被时光磨圆,但依然清晰可辨。这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文字,与青石部落现在使用的文字有几分相似,却又更为复杂象形。禹连蒙带猜,勉强能读懂大意:
余,炎角部最后的守火人,苍擎,于此寂灭。
魔灾滔天,部族尽殁,祖地沉沦。余携遁世,欲寻重生之机,然天命不佑,旧伤难愈,终至油尽灯枯。
火种已封于之眼,以待有缘。后来者若见吾骨,即受吾托。炎角之纹,源于,炽烈刚猛,然刚极易折...吾穷尽心血,窥得一线之机,或可借之力调和,阴阳相济,方得圆满...惜乎,未能验证...
魔灾未尽,黑暗将临...守护火种,传承不灭...切...记...
刻文到此变得潦草模糊,似乎书写者当时已气力不济。最后几个字更是难以辨认。
禹站在原地,心中波澜起伏。虽然很多细节无法理解,但关键信息足以让他震撼。炎角部守火人魔灾火种赤霄太阴...这些陌生的词汇指向一个曾经存在过的、可能比青石部落古老和强大得多的文明,而一场被称为的劫难摧毁了它。这位自称苍擎的前辈,是那个部落最后的传承者,肩负着守护的重任逃亡至此,最终伤重坐化。
而最让禹心跳加速的是,刻文中提到了蛮纹的另一种可能!炎角之纹,源于赤霄听起来像是一种特定属性或体系的蛮纹,而借太阴之力调和,阴阳相济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修炼思路!这完全颠覆了禹对蛮纹单一进化路径的认知!
他回想起自己额间的银纹,在至阳至刚的噬荒诀之外,似乎也蕴含着某种更柔和、更偏向感知与共鸣的特性,这是否就是一种潜在的之力?如果按照这位苍擎前辈的猜想...
禹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石窟中央那片漆黑的。刻文提到火种已封于镜湖之眼火种究竟是什么?是实物,还是某种传承的能量?它是否还存在于这湖底?
皓也用鼻子轻嗅着湖水方向,发出低低的呜咽声,似乎那湖水中有什么东西在吸引着它。
这个偶然发现的洞穴,因为这具遗骨和这段刻文,变得无比重要起来。它不仅提供了一个安全的避难所,更可能隐藏着一个失落文明的秘密和一条全新的力量之路。禹感到肩上的担子又重了一分,同时也对前路有了更深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