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府邸内刘备端坐在主位,神色凝重,帐内烛火摇曳。李秘、诸葛亮、诸葛羽、张良依次而入,分坐两旁。刘备沉声道:“如今杨滔已得西凉,又据并州,坐拥关中西凉三州之地,势力渐大,不知他下一步会如何行动,诸位有何见解?”
李秘率先开口:“杨滔野心勃勃,并州与冀州接壤,他或许会对冀州有所图谋,以扩充势力范围。”
诸葛亮轻摇羽扇,目光沉稳:“依我看,雍凉之地虽广,但人口、粮草并非充裕。他极有可能先巩固内部,整合三州资源,发展经济、训练兵马,待根基稳固后再图进取。”
诸葛羽微微皱眉,思索道:“杨滔若想逐鹿中原,荆州亦是战略要地。不可不防他”攻冀州
张良轻抚长须,缓缓说道:“杨滔初得三州,各方势力错综复杂。他或许会先安抚当地豪强,稳定局势,再利用西凉骑兵的优势,逐步蚕食周边。短期来看,不会贸然发动大规模战事。”
刘备听后,陷入沉思,目光中透着忧虑与决然,营帐内一时安静下来,只有烛火偶尔的爆鸣声,
片刻之后,诸葛亮出列对刘备说到:“主公,我们必须拿下青州才能抗衡扬滔。青州富甲一方,人口众多,若是纳入囊中,不仅可得大量兵员粮草,更可占据有利地势。且青州多贤才良将,若能为我所用,必如虎添翼。”刘备闻言,眼睛一亮,却又面露难色:“孔明先生此计甚好,只是青州守将颜良文丑骁勇善战,城池坚固,强攻怕是不易。”
诸葛亮微微一笑:“主公勿忧。我听闻那青州城中百姓苦赋税已久,且其内部官员亦非铁板一块。我们可派细作潜入,散播仁政思想,离间其君臣关系,同时联络城外山贼土匪扰乱其后方。待到时机成熟,大军压境,里应外合,青州可破。”刘备大喜:“就依先生之计行事。”随后下令众人各司其职准备夺取青州之事,营帐中的气氛也从压抑转为积极,众人皆充满斗志,仿佛看到了对抗扬滔胜利的曙光。
豫州曹操府邸内,烛火摇曳。曹操高坐主位,面色凝重又带着几分思索。荀彧、庞统、郭嘉、戏志才、程昱、王猛、苏秦、荀攸等谋士依次而立。
曹操沉声道:“如今杨滔得了西凉、并州、关中三州,势力大增,已成我心腹大患,尔等可有良策应对?”
荀彧率先出列,拱手道:“主公,杨滔新得三州,根基未稳,当以安抚周边势力,孤立其为首要。可遣使与各方交好,分化其联盟。”
郭嘉嘴角微扬,轻摇折扇:“彧兄所言有理,不过吾以为可同时暗中联络三州内部不满杨滔之人,煽动叛乱,乱其后方。”
庞统抱臂胸前,声音洪亮:“依我看,直接出兵攻打便是,趁其立足未稳,以我军之精锐,一举破之。”
戏志才轻咳一声,缓缓道:“庞士元虽谋略过人,但不可轻敌。杨滔既得三州,必有防备。可先示弱,使其放松警惕,再寻战机突袭。”
程昱皱眉沉思片刻:“还可断其粮草补给,三州初定,物资调配必存漏洞,若粮草不济,其军自乱。”
王猛和苏秦对视一眼,苏秦道:“外交之上也不可松懈,可与其他诸侯约定共伐杨滔,事成之后再做计较。”
荀攸点头附和:“诸君所言皆有道理,还需综合考量,权衡利弊。”
曹操听着众人所言,目光闪烁,心中已有了算计。
徐州嬴政府邸内,烛火摇曳。嬴政神色凝重地坐于主位,李斯、商鞅 、徐庶 、张宾、东方太一,韩良分坐两旁。
“如今杨滔已得西凉、并州、关中三州之力,其势渐大,不得不防。”赢政率先开口,目光扫过众人。
商鞅目光锐利,站起身来:“杨滔坐拥三州,兵强马壮,若不早做打算,恐成大患。当务之急,是分析其弱点,寻得破局之法。”
李斯抚着胡须,沉思片刻道:“西凉军悍勇,并州铁骑纵横,关中粮草丰足。然三地势力初合,人心未稳,协调或有不畅。”
徐庶微微点头:“不错,可派人暗中离间其内部,使其矛盾激化,再寻机而动。”
张宾目光闪烁,补充道:“同时,我们需加强自身防御,招募贤才,扩充兵力,以应对可能的来犯。”
韩良则望向窗外夜色,缓缓说道:“还可联合周边势力,形成制衡之势。”
嬴政认真聆听众人所言,心中已有计较。他站起身,目光坚定:“诸位所言极是,即刻按计行事。密切关注杨滔动向,切不可让其有可乘之机。我等齐心协力,定能化解此危机。”众人领命,一场围绕着三州之力的暗战,
就在众人散去各自筹备之时,徐庶和张宾却悄悄留了下来。徐庶上前一步,对嬴政低声说道:“大王,臣还有一计。那刘备如今也视杨滔为大敌,臣认为可与其联合共同攻打青州。”嬴政眉头微皱,来回踱步思考着这一提议的可行性。
张宾见状进一步解释道:“青州如今也算富足之地,如果我们与刘备联手攻下,可瓜分其资源扩充实力。而且刘备在仁德之名远播,与他合作也可暂收民心。”嬴政停下脚步,手摸着下巴道:“此事虽看似可行,但刘备此人亦不可轻信,万一他中途变卦,岂不是陷朕于不利境地?”
徐庶赶忙回道:“大王多虑了,我们可事先签订盟书,并且各出一军互相监督。”嬴政沉思良久,最终缓缓点头:“那就依二位爱卿之言,你们尽快安排与刘备那边的接洽事宜吧。只要计划周全,此次联刘攻青之举,说不定真能成为制衡杨滔的关键一步。”徐庶和张宾相视一眼,领命而去,只留下嬴政望着远方,眼神中满是期待与忧虑交织的复杂神情。
荆州府邸内,烛火摇曳。刘秀高坐主位,神色沉稳。堂下依次站着司马懿、邓禹、周不疑、蒯越、蒯良与孙武。
刘秀目光缓缓扫过众人,开口道:“如今杨滔得了西凉、并州、关中三州,势力渐盛,诸位可有应对之策?”
邓禹率先出列,拱手道:“主公,杨滔新得三州,人心未稳。当趁此时机,联合周边势力,对其形成合围之势,使其首尾不能相顾。”
司马懿微微眯眼,接着说道:“邓公所言有理,但也要防备其他势力趁机渔利。可先遣使者与各方修好,表明我军立场,再暗中筹备兵力。”
周不疑轻轻摇头,目光透着几分聪慧:“杨滔能得此三州,必有过人之处。强攻恐非良策,可设法从其内部瓦解,挑动三州旧部与他的矛盾。”
蒯越、蒯良兄弟对视一眼,蒯越道:“三州地势险要,若他据险而守,我军难有进展。不如以利诱之,使其放松警惕,寻机而动。”
孙武轻抚长须,神色淡然:“兵者,诡道也。可多造疑兵,分散其兵力,再集中精锐破其一处,打乱其部署。”
刘秀听着众人各抒己见,沉思片刻后,缓缓起身:“诸位所言皆有道理,容我再细加斟酌,务必谋定而后动,应对杨滔之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