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水寨之上,旌旗招展,甲士林立,气氛庄重而热烈。刘备携郭嘉、张昭、张飞等核心文武,亲自在此迎候。当载着刘晔的船只缓缓靠岸,刘备不待其下船,便已快步迎上前去。
刘晔一身整洁儒袍,虽面带些许风霜之色,但眼神清澈,气度从容。他刚踏上跳板,便见刘备已至面前,连忙躬身欲拜:“败军之俘,戴罪之身刘晔,拜见……”
话未说完,刘备已抢先一步,双手紧紧托住他的手臂,不让他拜下去,声音诚挚而激动:“子扬先生!何出此言!先生乃海内名士,身陷贼巢,非先生之过,备救援来迟,心中愧疚不已!先生能深明大义,拨乱反正,使巢湖万民免于兵燹,更使备得遇大贤,此乃天助汉室,助我刘备也!备,盼先生久矣!”
这一番话,说得刘晔心中感动,他没想到刘备如此礼贤下士,态度如此诚恳。他不再坚持下拜,而是反手握住刘备的手,动容道:“刘使君仁德之名,晔早已如雷贯耳。今日得见,方知盛名之下无虚士!晔,飘零半生,未逢明主,今得遇使君,如拨云见日!愿效犬马之劳,以供驱策!”
“我得子扬,如鱼得水!何愁大业不成!”刘备大喜,紧紧握着刘晔的手,亲自引他见过郭嘉、张昭、张飞等人,随后一同返回城内,设宴款待,相谈甚欢。刘晔也将巢湖详情、淮南形势一一分析,其见解精辟,深得刘备与郭嘉赞赏。
巢湖既平,后方隐患已除,刘备麾下兵精粮足,士气高昂,北伐袁术的时机已然成熟!
刘备目光扫过麾下济济一堂的文武,最终落在水师诸将身上,决然下令:
“袁术篡逆,罪不容诛!我军如今兵强马壮,正当北上!水师为全军先锋,即刻兵分两路,北进江淮!”
“蒋钦、周泰!”
“末将在!”二将慨然出列。
“命你二人为北路军指挥,率本部水师,并增拨楼船二十艘,斗舰五十,自巢湖出发,北上攻击历阳、阜陵等江北关键据点!此二地控扼滁水、栅水入江之口,拿下此地,便可建立稳固桥头堡,威胁袁术九江郡腹地!”
“末将领命!”蒋钦、周泰信心十足。
“徐盛、董袭!”
“末将在!”徐盛与董袭应声而出。
“命你二人为西路军指挥,率本部水师主力,溯江西进,攻打庐江郡之江防重镇——皖城!此城依山傍水,乃庐江门户!”
“末将遵命!必破皖城!”徐盛沉稳,董袭激昂。
“管承将军坐镇巢湖,统筹后勤,保障两路水师供给!陆师各部,加紧备战,待水师打开局面,即刻渡江北进!”
“诺!”众将轰然应命,战意沸腾!
数日后,蒋钦、周泰率领的北路军,自巢湖而出,气势如虹,直扑历阳。历阳守军本以为凭借长江天险和城防可保无虞,没想到刘备水师新得巢湖之助,攻势如此迅猛。蒋钦、周泰皆是骁勇之辈,亲自乘小舟冒矢石登岸,悍不畏死。守军士气本就因玉玺造假等消息而低落,见敌军如此骁勇,抵抗不到数日,便被攻破城门,历阳易主。随后,蒋钦周泰马不停蹄,挥师东进,阜陵守军闻风丧胆,稍作抵抗便开城投降。北路军顺利在江北建立了稳固的前进基地。
与此同时,徐盛、董袭的西路军也进展神速。大军沿江西上,兵锋直指皖城。
皖城守将乃是袁术麾下大将张勋。他深知皖城重要性,在城外水陆要道设下重重障碍,布置了大量弓弩和拍杆。
徐盛并未急于强攻。他先指挥舰队在外围游弋,以强弩远程压制城头守军,同时派董袭率领善于潜水的精锐,趁夜清除水下的暗桩。次日黎明,徐盛亲率楼船斗舰,正面佯攻,吸引守军注意力。董袭则率一支奇兵,乘坐轻舟,借晨雾掩护,从一处防守相对薄弱的滩涂成功登陆,而后迅猛突袭,一举夺取了控制水道的关键营垒,焚烧了其战船和部分防御设施。
张勋见水寨被破,侧翼受敌,慌忙调兵遣将试图夺回。然而徐盛主力趁势猛攻,楼船上的重型弩炮和投石机对城墙造成了巨大破坏。董袭在陆上亦是勇不可当,连续冲垮了张勋组织的两次反扑。
内外交困之下,皖城守军士气崩溃。张勋见大势已去,只得率领残兵败将,弃城而逃,往舒县方向退去。徐盛、董袭顺利占领皖城,缴获大量军械粮草。
攻克皖城后,西路军稍作休整,董袭留守皖城,徐盛率部继续西进,兵锋直指寻阳。寻阳守军听闻皖城失守,张勋败退,已是人心惶惶。徐盛水师抵达后,并未立刻发动强攻,而是展示军威,并射入劝降书信。守将见刘备军势大,抵抗无望,又感袁术大势已去,最终开城投降。
至此,刘备水师两路出击,皆获大胜!历阳、阜陵、皖城、寻阳等长江北岸及庐江郡沿江重镇,相继落入刘备手中。长江水道自巢湖以西至寻阳段,已基本被刘备水师控制!
消息传开,淮南震动!袁术所谓的“仲家”朝廷,陷入了巨大的恐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