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拿着盛满饭的白铁饭盒走过来,将饭盒放到同一个饭桌上,然后坐下来拿起筷子,看了一眼隔壁饭桌的林玉青一眼,转头小声对邹小芳说道: “她们在说你,你可以去找村大队的领导。”她说完拿起筷子然后开始大口吃饭。
邹小芳停止掉眼泪,朝林玉青点点头,挺挺胸,然后,大声看着隔壁桌的林玉青狠狠的说道,“林玉青你在诋毁我,我就去大队找领导去处理此事。”
杜鹃用闲置的手给她点赞!
林玉青一听看了一眼坐在一起吃饭的高莹,撇撇嘴,然后,她顿时老实了。
知青们所有的事件都归村大队的支书和大队长管,一个主抓生产,一个进行思想教育。
有人不听话破坏团结的,就抓送去下放农场,前面有过这样的知青范例。
然后,林玉青顿时老实了,解释道,“你跟我哄什么,又不是我说的,还不是杨思清说你的,你有能耐去找她去。”
坐在一起吃饭的两个男生,张书豪和李浩,想着说点什么,然后都只有认真吃食堂饭了
杨思清这面三个女孩的日子过得风生水起的,杨思清是越来越能吃了,一顿饭能吃三碗,今晚朱小燕做的的白大米饭属实香喷喷的,她又炒了一盆鸡蛋,一盘梅干菜炒腊肉,切了一盘咸菜疙瘩。
鸡蛋还是两天前房东张翠花送来的20枚,这年代的鸡蛋很缺贵,拿鸡蛋票去供销社排号也不好买。
杨思清觉得自己的饭量比她俩的大一倍,她拿出记账的小本子,把自己买粮食每月支出的钱加上一笔,把她俩减掉一笔,这样就算是公平了。
杨思清怎么也不能占她们的便宜,自己能吃也是很有福气,前世自己的胃口像这俩人,干活都没力气,万一有点小毛病,再瘦十斤,那就没得看了,像麻杆杵在那。
朱小燕现在做饭也是越来越好吃,倒是比不上自己的手艺,还不是自己每次在做菜的时候,偷偷的在厨房里,在井水里掺了空间里的井泉水,那味道就变了更加鲜了。
杨思清还想着等来年开春,自己种点蔬菜,她也和张翠花说过,张翠花说得问问大队的领导,不是她家的于支书一个人说的算...
“不急,离开春还很远呢。”
……
次日,知青们还是早早的去高粱地,收割高粱秸秆,三人的农活越干越麻利了,每次提前干完领满分的8分。
然后杨思清到计分员记工分的时候,刚好陈强生也在,他看杨思清的眼神发直火辣辣的感觉。
陈强阳先是说话的明知故问“杨知青,你们三个人又提前完成任务了?”杨思清不得已回了一句,
“对,干顺手了,就干得快些。”
七天她们拿了128个工分,一个工分可以换六毛钱,三颗大白菜,三斤粮食。
这几天村里分粮食分菜,杨思清三人准备拿工分换。
杨思清怕是生产队分的菜不够一冬天吃的,又在张翠花家里买了一筐萝卜,一筐土豆,一筐白菜,两捆大葱。
“白菜和萝卜都是二分钱一斤,一共80斤,土豆一毛一斤,一共50斤,大葱五分钱一斤,一共20斤。”
杨思清从上衣内兜掏出十块钱,不用细算了,多少就这样了。
平时,张翠花也没少给三人东西,这会多给她几分钱也无所谓了。
杨思清想着,大队分下来的菜,可以少换点,省下来的工分,多换点粮食。
这个年代的粮食很是奇贵,过几天下大雪被困,也好有的吃饭,还要留来年秋收下来米,才能有新粮食。
万一赶上旱涝气象,吃都没得吃,不像后世有网络,最不少的就是温饱问题。
这时候,就算知青手里有钱,都没地方粮食,附近没有黑市卖粮食和其他东西。
张翠花考虑的周全,要是年景不景气,挨饿,女知青可能受不了,就在本村找一个男人嫁了,糊弄过一辈子算了。
看着眼前的三个黄花大闺女,要是这样落在山沟沟里,做了农民的婆娘,没几天生了孩子,围着大锅台来回转圈,领到锅碗瓢盆,属实白瞎了。
尤其杨思清这丫头长得白白净净的,应该有更好的前程!
“待会让于贵给你担来,我先回去了。”
“好,于婶子。”
不一会,于贵不情愿的嘟嘟嘴,肩上担着沉重的大白菜和大红萝卜,两筐送过来,然后,接着送另外两筐的东北大葱和土豆子。
他一下子跑了三次,才送完,然后他瞪了一眼杨思清。
傍晚,杨思清三人把菜全部放到房前院子的菜窖里面进行储存。
过些天,等天气在冷冷,上冻的时候,去豆腐坊多买点大豆腐,干豆腐,干豆腐就是东北人叫法,在南方叫千张。
然后将大豆腐,切成小方块状,放到自己编织的高粱秸秆链子上,冻干,然后放入仓房的小瓷缸里面。
干豆腐可以打卷直接冻上,一同放入缸里面。
等大队分的白菜到时候在用大瓷缸腌酸菜,东北的冬天在农村每一家都会用大白菜腌酸菜,一冬天的农民主菜就是白菜,土豆,萝卜。
……
今天知青们早早去了,村外西南地里收蔬菜,上午拔大葱,下午收白菜,土豆,大红萝卜。
今天收完这些蔬菜,在用三架老牛车拉到生产队大院,然后村大队干部决定要给知青明天放一天假休息,然后,杨思清打算去一趟县城。
当然是给下乡知青的一天的休息假,农民照常下地干活,秋收正忙的时候,指不定哪天会下大雪,大雪把农作物压在下面,到时候不好弄了,次年的耕种也会被耽误。
空间里面的桃子已经结满了树枝,再不摘了拿出去卖,桃子会压断树枝,也影响再长出新的桃子,摘了腾出位置,会有新的桃子取代。
然后再从空间里面拿出点猪肉做灌肉肠。
这次拔大葱按照每一个人拔多少垄大葱计算,拔出来一条垄大葱记一个工分,这次就是计较活,拔的越多垄葱,挣的越多工分。
然后知青们都加把劲干了,每个知青同时抱着两条垄拔葱,拔葱人站在两条垄之间的地垄沟里,弯腰双手左拔一下,右拔一下,然后整齐的堆放大葱。
开始的时候每个人使出来吃奶的劲,拔着拔着累了就拔一条垄了。
杨思清却始终同时拔四条垄葱,她拔完四条垄大葱,其他人才拔完一条垄大葱。
就连朱小燕和文诺两个人的拔大葱的快法,其他人也赶不上。
俩人拔三条垄葱,其他人只能拔完一条垄葱。
然后她的快速度都遭人嫉妒了,隔壁的邹小芳怎么看杨思清怎么不顺眼了。
杨思清每一次拔完四垄大葱的时候,都要坐在田埂上歇息一小会喝水,然后偷偷的在文诺和小燕水壶里放些空间的灵泉水,当然自己的绿色军用水壶也不例外放灵泉水。
这时候,朱小燕和文诺俩人也同时拔完两条垄葱,三人一同坐下来歇息。
“小燕,把水递给我。”
朱小燕拿起放在田埂上的军用绿水壶,扔给杨思清。
杨思清接过铝水壶,仰头喝了几大口。
文诺小口喝完水,盖紧盖子放下铝水壶,突然发现隔壁的邹小芳,有一个男人给她送来一个装满水的铝水壶和三个白面馒头,男人用一把纸扇子遮住了脸,把东西放在邹小芳身边,转头就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