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堂吧里,沈卫东跟林晓霞和王岩只聊了些工作上的事,喝完一杯咖啡,两人知道今晚黄老要请沈卫东吃饭,便提出告辞。
沈卫东将两人送出酒店,回到房间后,给京城的周倩打了电话,向她报平安。
周倩已经知道沈卫东在飞机上遭遇 “劫机事件” 的详细经过。
她对沈卫东说了几句夸赞的话,嘱咐他别忘了联系自己的堂姐周洁,还说她已经跟堂姐提过沈卫东的事情了。
沈卫东想着等办理完地契产权转移手续,自己在港岛安顿下来,再联系周洁。
晚上,黄老来得挺早,黄志森和黄志林也一同过来了。
这次黄老请沈卫东吃饭的餐厅,设在酒店五层的尊贵会员餐厅内。
餐厅装修极致奢华,沈卫东领着郝强进来时,桌上的精美饭菜已经摆满了。这饭菜是沈卫东见过的规格最高的。
餐桌中间是一只体长可达 60 厘米的 “澳洲龙虾”,在下垂的水晶吊灯映照下,龙虾通体火红色,螯足呈金黄色,看着就格外诱人。
黄志林介绍道:“这龙虾可是我父亲专门跟餐厅预订的,足有三公斤重。为了等你,特意让它在餐厅海鲜缸里多活了三天,经这里的大厨料理,绝对是人间美味!我们也是借你的光,才有这口福。”
沈卫东连忙向黄老道谢。
黄老摆了摆手,笑着说:“哎,小沈,跟我不用这么客气。这顿饭,一来是迎接你来港岛发展,二来是给你压惊,客气话就别再说了,在港岛,咱们就是一家人。”
沈卫东听后,确实有些被感动到了。
“黄老,您不让我客气,我也得再跟您说声谢谢。要是不认识您,我怎么会来港岛呢?在港岛,您就是我的家人,我说的都是心里话。”
黄老听沈卫东这么说,是真的高兴了。
“你小子心里是不是真这么想,我不清楚,但有你这句话就够了。咱别聊这些客气话了,先把酒杯斟满,边喝边聊。”
穿旗袍的服务小姐为每个人面前的酒杯斟满了酒。
众人喝的,是沈卫东邮寄给黄志林的 “茅台”。
黄志林在内地喝过后,就喜欢上了这种浓郁的酱香型酒。
沈卫东会定期给他邮寄,每逢他招待宴席,桌上的酒必定是 “茅台”。渐渐地,黄老和黄志森也爱上了这种酒。
黄老年纪大了,即便喜欢喝酒也不敢多喝,每次只喝三小杯。
他今天心情好,连续提了两杯酒,第三杯便停了,等着沈卫东提酒时再喝。
郝强坐在沈卫东旁边,拘束得连端酒杯的手都在打抖 —— 他哪儿见过这种场面啊!
桌上每一道精美菜品他都是第一次见,更别说那诱人的龙虾了。
每次喝完酒,他只吃一口菜就放下筷子,生怕自己吃相不好,给沈卫东丢人。
沈卫东看出了他的拘束,不停用公筷给他夹菜,让他别拘谨,这里没有外人,想吃什么就尽管吃。
黄家父子也和沈卫东一样,都劝他别停筷子。
黄志森和黄志林提完酒后,轮到了沈卫东。
沈卫东端起酒杯,说的还是感谢的话,喝完酒便放下了杯子。
他看着黄老,笑了笑问道:“黄老,我想问问您件事?”
黄老好奇地看着沈卫东,说:“什么事?有事你直接问就行,跟我怎么总这么客气!”
沈卫东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道:“是这样,我手里现在有一份港岛地契,是我出生时别人转赠给我的。我父亲走得早,他去世时我才六岁,没跟我说过地契的事,我娘就更说不清了。所以这份地契我一直存着,时间长了都忘了,也是最近收拾自己的物品时才看到,想了好久都想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所以想问问您,看您能不能弄清楚。”
“哦,港岛地契?你带来了吗?”
沈卫东点点头,拿过随身的包,从里面取出那份 999 年的地契文件,递给黄老。
黄老从兜里掏出老花镜戴上,看清封面上 “港岛总督府土地事务署官契” 一行字时,心里猛地一惊。他脸上的表情立刻变得严肃,紧接着翻开第二页,眼睛都瞪大了。
不过他没说话,快速把后面两页看完,合上文件,摘下老花镜,看向沈卫东。
“小沈,我知道这块地,只是这份地契怎么能确定是赠予你的?”
沈卫东接着从包里拿出《无偿赠予契据》文件,递了过去。
黄志森和黄志林看到父亲的表情,就知道这份地契是真的,也想拿过去看看。
可老爷子看《无偿赠予契据》时,一直把地契攥在手里,没有要让他俩看的意思。
文件都看完后,黄老再次摘下老花镜,把手里的文件递还给沈卫东。
他思索片刻,说道:“小沈,你这地契和赠予手续都是合法的,去‘港岛政府土地注册处’办理产权转移手续没问题。
只是这块地闲置时间太久了,现在住的居民是当初港岛政府临时安置内地涌入港岛的难民,想把他们清走太难了 —— 那地方连港岛政府都头疼。”
“爸!您说的是哪块地啊?” 黄志森疑惑地问。
“西环区的那块大洼地。”
“大洼地?” 黄志林惊讶地反问。
黄老点了点头。
沈卫东不知道大洼地是什么情况,但看他们父子三人的表情,觉得大洼地肯定是个麻烦的地方。
黄老回答完儿子的疑问,转头看向沈卫东:“小沈,你这块地确实挺麻烦,但地段是真的好。政府以前有过建设湿地公园的想法,可找不到地块的主人,开发计划就搁置了。要是他们还没放弃那个计划,你把地卖给政府,你的麻烦就成了政府的麻烦。只是这个计划是十多年前的事了,还是别抱希望了。”
沈卫东点了点头。
黄老继续说道:“港岛的‘九百九十九年地契’,是港岛政府为吸引投资,对港岛和九龙部分土地授予的 999 年超长租期地契。这种做法既符合英国本土部分地区的土地传统,也为早期港岛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你知道吗?这类地契在港岛被称为历史上的‘活化石’,也是最永久的资产。”
黄老说这些话时,语气里满是羡慕。
沈卫东现在虽然还不清楚这块地的价值,但 “永久资产” 这几个字,已经让他安下心来。
至于那块地上的住户,只能等以后再想办法。
明天先去 “土地注册处” 办理完产权转移手续,让这块地真正成为自己的财产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