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重归寂静,只留下满地狼藉和浓重的血腥味。
太后受惊吓,早已昏厥过去,被宫人急急抬回寝殿。
皇上被太医们小心翼翼地抬走急救,临行前,他的手仍死死握着尔晴的手,不愿意松开。
尔晴看着他苍白的面容和胸前的箭矢,心情复杂难言。
和长盈错身而过的瞬间,目光交汇,千言万语,都在不言之中。
太医为皇上处理好伤口后,皇上脱离危险却始终昏迷。
加上太后受惊生病,整个圆明园能主事的只有怀有龙裔的尔晴了。
尔晴强作镇定,安排人善后,安抚人心,封锁消息也。
李玉红着眼眶,看尔晴脸色苍白,想到皇上对她上爱重,忙劝道:“皇贵妃娘娘,您还怀着龙裔,千万保重凤体。皇上吉人天相,定会无恙。您先去歇息片刻吧,这里有奴才守着。”
尔晴做出一副惊魂未定、又不忍离开的挣扎模样,最终无奈地点点头,在宫女的搀扶下,返回自己的寝殿。
一回到自己殿内,她便挥退所有宫人,说想好好休息。
室内烛火微摇,一个朝思暮想的身影立刻闪出,将她拥入怀中。
“你没事吧,吓死我了。”
尔晴依偎在他怀里,一直紧绷的情绪这才松懈下来
片刻温存后,两人很快冷静下来,时间紧迫,容不得儿女情长。
尔晴拉着长盈坐在床边,抬起他的手,扶着抬起他的手,扶着自己小腹。
一字一句,清晰地说道:“长盈,我腹中的孩子是你的。但皇上,他一直以为是他的。”
长盈浑身一震,瞬间激动的感觉掌心发烫,眼中是惊喜,却更多的是担忧。
尔晴继续道:“而且,皇上他时日无多了。我借苏静好之手,已给他下了慢性毒药。今日他又为你我挡了这一箭,伤及肺腑,毒入血脉……”
说到此处,她声音微微一顿,想起皇上挡箭的那一幕,心中闪过愧疚,但很快又被硬起的心肠压下。
“……太后那边,我也安排了人,她受此惊吓,一病不起,不会再醒来碍事。”
她看着长盈震惊的眼神,唇角泛起一丝苦涩:“长盈,我说过的,我早就不是前世那个张嫣了。我会算计,我会用毒,我甚至利用了皇上的真心,他今日救我,我却……或许我死后,真的会下地狱吧。”
“不!不是的。”长盈将她搂得更紧,声音哽咽,“是我无能!是我没能保护好你,才会让你怀着我们的孩子,独自承受这一切。”
尔晴伸手轻轻抚平他紧蹙的眉头,摇了摇头:“别这么说。这样也好。至少,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可以凭借权力,强迫我们了。”
她依偎在他胸前,娓娓说道:“现在不要冒险直接造反,风险太大。我们可以借着这个孩子的机会。皇上重伤不治,幼主继位,我作为圣母皇太后,你可以想办法以辅政大臣或其他身份留在朝中,我们一步步掌握权力,好好教导我们的孩子,让他成为一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让这天下海清河晏。等到大局已定,孩子能够独当一面之时,我们便可功成身退,去过我们自己的日子。”
长盈听着她清晰的计划,心中又是敬佩又是酸楚。
他吻了吻她的发顶,沉声道:“好,都听你的。我在外这些时日,亲眼见到了太多民生疾苦,吏治腐败,闭关锁国如同坐井观天,文字狱更是锢蔽人心。我曾是大汉的皇帝,虽无所作为,却也不能眼睁睁看着这片土地沉沦。”
他捧起尔晴的脸,郑重着说:“若能以此身此力,革除积弊,善待百姓,开创一番新局面。我的嫣儿,你不仅不会下地狱,你会是这天下最大的功臣。”
……
皇上自昏迷中醒来,已是三日之后。
他已经明白,自己这一次伤得极重,远非寻常。
他挣扎着侧过头,看到尔晴一身素衣,正坐在窗边的暖榻上,默默地望着窗外垂泪。
阳光勾勒出她柔美的侧脸和微微隆起的小腹,那模样脆弱又坚韧,看得他心头一阵抽痛。
“晴儿?”他声音沙哑地开口。
尔晴闻声猛地回头,见到他醒来,连忙擦干眼泪快步走到床边。
“皇上,您终于醒了,感觉怎么样?太医,快传太医!”
皇上摆摆手,示意她不必叫太医。
他费力地抬起手,握住她微凉的手指,目光落在她的小腹上,满眼都是眷恋与不甘:“朕怕是陪不了你们母子多久了。”
“皇上!”尔晴的眼泪瞬间涌了出来,摇着头,满脸无措,“不会的,您是真龙天子,定会洪福齐天,您一定要坚持住。我们的孩子还那么小,他不能没有皇阿玛。臣妾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看着她梨花带雨的模样,听着她话语里的依赖,皇上心中那份不甘与遗憾越发浓重。
他渴求了这么久的人,好不容易得到,上天却不肯多给他一些时间。
皇上咬牙,把李玉喊进来。
声音虽虚弱却不容置疑:“即刻传旨,八百里加急,召富察傅恒回京!擢升其为领侍卫内大臣,加封一等忠勇公。”
“另,”他深吸一口气,看着尔晴,“皇贵妃喜塔腊尔晴,温良贤淑,深得朕心,今又怀有龙裔,功在社稷。即日起,册封为皇后,母仪天下!”
尔晴闻言,脸上露出震惊与不知所措的神情。
皇上紧紧握着她的手:“尔晴别怕。朕会为你和孩子安排好一切。傅恒……”
他面带无奈和不甘:“傅恒他会护你们母子周全。”
接下来的日子,皇上几乎是凭着意志力在强撑。
他拖着病体,亲自过问册封典礼,看着尔晴穿上皇后的吉服,接受百官朝拜。
他盯着傅恒迅速接手防务和朝政,雷厉风行地镇压了因和亲王之事可能产生的任何动荡。
他一直撑到了尔晴临盆。
产房外,他固执地不肯离去,听着里面尔晴压抑的痛呼,比自己受伤时还要紧张。
当看到产婆抱着一个健康的男婴出来贺喜时,皇上消瘦了许多的脸上终于露出了释然和欣慰的笑容。
“好!好!”他连说两个好字,都有些荣光焕发:“此乃朕之嫡子,大清之祥瑞!赐名永宸,立为皇太子!”
完成了这最后一件大事,皇上的心气仿佛瞬间散了。
太子满月宴后,他的病情急转直下,油尽灯枯,最后握着尔晴的手,凝视着她和孩子,溘然长逝。
几乎是同时,久病缠身的太后也因悲伤过度,随之薨逝。
国丧接连,举哀天下。
刚刚满月的太子在灵前即位,尊嫡母尔晴为圣母皇太后,垂帘听政。
富察傅恒谨遵先帝遗命,以摄政王的身份,总揽朝政,戍卫宫廷。
不久,一位因在地方推行新政、卓有成效而名声鹊起的西林觉罗长盈被太后懿旨召回京城,委以重任,一路擢升,很快进入权力中枢。
与摄政王傅恒一内一外,配合默契,一个沉稳持重,一个锐意革新,将朝局打理得井井有条,甚至比先帝在位时更为清明有活力。
太后则深居简出,只是象征性地垂帘,对两位重臣给予了毫无保留的信任和支持。
无人知晓,每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大清的圣母皇太后与权倾朝野的西林觉罗大人,一同教导着小皇帝。
教他读书识字,告诉他民间疾苦,为他讲解何为仁政,何为天下为公。
在长盈和傅恒的共同努力下,一系列革除积弊的新政得以推行。
逐步开放海禁,设立海关,与海外通商。
缓和严苛的文字狱,提倡实学。
整顿吏治,惩治贪腐。
提高汉人官员地位,唯才是举
……
长盈也未曾辜负当年那些跟随他冒险的将士和流民,以各种方式将他们妥善安置,或纳入新军,或给予田产,给了他们一个安稳的未来。
小皇帝天资聪颖,在母后和两位叔父的悉心教导下,仁爱宽厚,勤勉好学,对治国之道颇有见地,让朝野上下看到了王朝未来的希望。
时光荏苒,十六年弹指而过。
皇帝已长大成人,大婚亲政。尔晴看着龙椅上已然沉稳威严的儿子。
看着台下依旧俊朗却添了风霜的长盈,知道到了该放手的时候。
她逐渐将权力归还给皇帝,并放手让他自己培养了一批属于自己的年轻能臣。
在一个春花烂漫的时节,圣母皇太后以‘哀思先帝,欲静心礼佛’为由,还政于帝,迁居京郊皇家别院静养。
几乎同时,西林觉罗长盈与富察傅恒也双双上表,以‘年事已高,乞骸骨’为由,请求致仕。
年轻的皇帝再三挽留不住,只得含泪准奏。
离宫那日,马车缓缓驶出紫禁城。
尔晴与长盈相视一笑,眼中皆有释然。
宫门高处,已为人君的永宸望着那远去的马车,终究没忍住,向前一步。
对着长盈的背影,轻轻道:“阿玛,保重……”
长盈背影一僵,没有回头,只是紧紧握住了身旁尔晴的手。
尔晴眼中泛起泪光,却带着欣慰的笑意。
傅恒骑着一匹马,默默地跟在他们的马车后面,不远不近。
他辞去所有官职,只在尔晴居住的别院旁买了一处小院。
他不求其他,能这样远远地看着她安好,便已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