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莱斯林中心里的喧嚣声浪压根没打算停歇,跟密歇根州立大学斯巴达人队那股子倔劲儿一样,一波接一波地冲击着远道而来的印第安纳山地人队。整场比赛都泡在高强度、令人窒息的防守泥潭里,每个篮板球都抢得像要拆了对方骨头。
李特在后来的比赛里又捞到了两次零碎的上场时间,加起来大概八分钟。他延续了第一节末尾那股防守黏糊劲儿,像块撕不掉的膏药似的贴着对位的查理·贝尔和其他上来轮换的球员。虽然没再刷出抢断或盖帽这类亮眼数据,但那两条长胳膊始终阴魂不散地干扰着传球路线,几次及时的轮转补位也悄悄掐灭了对手刚冒头的进攻机会,最关键的是,你几乎抓不到他防守失位或者脑子短路的时刻。
比赛熬到最后关头,山地人队靠着贾里德·杰弗里斯拼下关键篮板,加上汤姆·科弗手不软地罚进那几个要命的球,总算以67比65这么个悬乎的比分,从这座出了名的魔鬼主场侥幸偷走了一场胜利。
终场哨一响,印第安纳大学的球员们互相击掌、撞胸,脸上挂着累成狗却心满意足的笑。对一支瞄着NcAA冠军去的队伍来说,这种联盟内的客场胜利,每一场都跟金子似的。
李特跟着队伍往球员通道走,汗湿的球衣冰冰凉地贴在后背上。他最后的技术统计寒碜得可怜:上场8分钟,2分,3篮板,1抢断,1盖帽,0失误,1次个人犯规。不出所料,他那正负值还是全队最扎眼的+7。
眼看就要钻进通道了,旁边看台突然爆出一阵格外响亮、带着兴奋劲儿的喊声:
“李!看这儿!“
“Li te!这边!“
李特下意识扭头,看见那一小撮看台上挤着不少从印第安纳跟来的学生和球迷,几个女生正激动地朝他挥手,有的甚至举起了相机。她们脸上那种热情洋溢、近乎崇拜的笑容,跟周围垂头丧气的主队球迷形成了鲜明对比。
“打得太棒了,李!“
“你物理课的笔记能借我抄抄吗?“一个胆儿更肥的姑娘喊道,引得旁边同伴一阵哄笑。
李特愣了一下,有点手足无措地点点头,赶紧低下脑袋,加快步子跟上队友。他能感觉到自己耳朵根儿有点发烫。这种场下的关注度,比应付弗兰克·威廉姆斯喷垃圾话还让他头皮发麻。
“哟,咱们的学霸明星还挺招人待见嘛。“旁边的替补后卫唐斯特鲁姆用胳膊肘捅了他一下,挤眉弄眼地调侃。其他几个队友也发出善意的笑声。李特整天不是泡训练馆就是蹲图书馆,外加那变态的课程成绩,在队里早不是秘密了。现在随着他在篮球场上时不时冒出点关键防守表现,这种“学霸球手“的反差感,正在布卢明顿校园里,特别是某些女生圈子里,悄悄掀起一阵小风浪。
等李特冲完澡换好衣服晃悠到采访区,虽然围着他的记者远没有杰弗里斯和科弗那边里三层外三层的阵仗,但也有好几家当地媒体和校媒的记者等着他。
“李,评价一下这场艰难的客场胜利吧?“
“那次对查理·贝尔的抢断非常关键,你当时是怎么预判到传球路线的?“
李特的回答还是那副老样子,简短,实在,重点往团队和战术上靠:“胜利是大家的。我们扛住了压力。防守沟通做得不错。那次抢断,就是读懂了他们的惯用战术,试了一下,运气好碰着了。“
这时候,一个戴着眼镜、看着像校报记者的学生抛了个问题:“李特同学,听说你这学期同时选了高等微积分和理论物理导论,而且分数都挺高。你是怎么平衡这么重的学业和NcAA一级联盟的比赛训练强度的?“
这问题让旁边几个体育记者也竖起了耳朵。李特琢磨了一下,回道:“管好时间。减少不必要的消耗。训练比赛得专注,学习也得专注。其实两者互相换换脑子,也算一种放松。“这回答透着股独特的理性味儿,倒让不少人愣了一下。
更衣室另一头,密歇根州立大学的老帅汤姆·伊佐正被记者围着。当被问到对印第安纳大学那个高个儿华侨新秀防守球员有什么看法时,老爷子嗓音低沉地说:“那孩子,李。他很特别。不像一般新秀那样毛毛躁躁。防守选位很老道,手快,脑子更灵。他今晚得分是不多,但我可以告诉你,他在场上待的每一分钟,都让我们浑身不得劲。这小子,将来能成事儿。“
这话从一位以防守调教和纪律严明闻名、德高望重的老帅嘴里说出来,无疑是对李特防守价值最硬核的肯定了。
大巴车驶离喧嚣的东兰辛,载着疲惫和寂静驶回布卢明顿。李特靠在窗边,窗外是印第安纳冬夜飞速倒退的模糊景象。他戴上耳机,里头却没放音乐,只是需要点安静空间理理思绪。球场上的肌肉碰撞、看台上的尖叫、记者关于学业的提问、对手教练的评价……这些碎片搅和在一起。他依然渴望用篮球证明自己,但围绕他的那些光环,好像正悄无声息地变多,变复杂。
他轻轻吐了口气,车窗上晕开一小团白雾。他心里门儿清,自己需要适应的,远不止是球场上的那点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