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里那股因夺冠和李特个人魅力掀起的风波非但没消停,反倒愈演愈烈。这种无处不在的关注甚至开始干扰他的日常训练和学习,让他清楚地意识到,那种纯粹的大学生活正在渐行渐远。而在篮球层面,NcAA冠军已经是大学赛场的顶峰,新的挑战正在更远的地方召唤。
晚餐时分,家里的气氛比往常凝重不少。连一向活泼的李雪都察觉到了什么,安安静静地扒着饭,大眼睛骨碌碌地在哥哥和父母之间打转。
饭后,李特没像平时那样立刻钻回房间看比赛录像或啃书,而是深吸一口气,看向父母:爸,妈,有件事想跟你们商量。
书房里,熟悉的旧书和咖啡味儿依旧。但这次,李特没坐在父亲对面等着被问话,而是主动开了口。
我决定参加今年的NbA选秀。他的声音平稳,不带半点犹豫,显然是深思熟虑后的决定。
母亲苏梅轻轻了一声,双手不自觉地交握,眼里情绪复杂——有不舍,有担忧,但更多的是早有预感的释然和支持。父亲李建国则沉默着,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镜片后的目光锐利地审视着儿子。
特特,你真想清楚了吗?苏梅柔声问,NbA和大学完全是两个世界,那里的竞争......
我想清楚了,妈。李特打断母亲,语气坚定,NcAA的挑战已经到头了。我需要更高的舞台,更强的对手。我的比赛风格和年龄,现在正是进联盟的最佳时机。他顿了顿,补充道,而且现在这环境,他指了指窗外,意指校园里那些过度关注,已经影响到正常训练和学习了。
李建国终于开口,声音一如既往地平稳,却直击要害:你的身体对抗在NbA级别会吃大亏。持球进攻技术还是太糙。根据我的数据分析,你现在参选的风险系数很高。为什么不留在大学再打磨一两年?你可以更系统地增重,完善技术,明年甚至后年,你能成为全美最好的球员,以更高顺位进联盟。
爸,数据分析有它的道理。李特迎上父亲的目光,这次他没有回避,而是试图用自己的逻辑说服,但有些东西数据体现不了。季后赛,特别是决赛的经历,让我学到了更多。NbA球队看中的不光是即战力,更是潜力。我的防守、我的篮球智商、我的学习能力,这些就是我的潜力。至于身体和技术,我可以在NbA更好的训练环境和比赛中提升,那比留在大学进步更快。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书架上那些代表父亲世界的物理书籍,然后缓缓转向父亲,说出一番让李建国都有些意外的话。
而且,篮球不只是在场上打球。李特的语气里多了份超越年龄的规划感,这是个全球性产业。我的身份......我的背景,或许能打开一些不一样的门路。我不只想当个球员。
他没有说得太具体,但勾勒出了一个未来的轮廓:也许将来,我可以建立自己的品牌,不光是签名鞋。可能是篮球学院,连接中美市场,或者是跟篮球相关的科技产品、饮料品牌......像乔丹那样,但路子会不一样。我需要NbA这个最大平台当起点。越早进去,越早开始规划和积累。
这番话不再单纯出于对篮球的热爱,而是融入了基于商业嗅觉和长远眼光的战略思考。这显然触动了李建国作为学者理性思维中关于价值最大化长远规划的部分。
书房里陷入短暂的沉默。李建国重新审视着儿子。他看到的不再是个只想打球的少年,而是个开始思考自身价值、规划未来路径的年轻人。那份冷静和分析能力,似乎也用在了球场之外。
苏梅轻轻握住丈夫的手,柔声说:建国,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规划。他为我们、为学校赢得了最高荣誉。现在是时候让他去追自己的梦了。我相信他能处理好一切。
李建国看着妻子,又看了看眼神坚定、显然已做好决定的儿子,最终缓缓叹了口气,那叹息里不再是反对,而是一种妥协与认可的释然。
行吧。他终于说道,既然你考虑得这么......周全。我尊重你的决定。他站起身,从书柜深处取出个厚厚的文件夹递给李特。
这是我整理的,关于近年NbA各球队的战术体系、管理层偏好、城市商业环境还有新秀合同注意事项的分析报告。还有份基于体测数据和比赛录像,对你可能顺位的预测模型。虽然不完全准,但能参考。
李特接过那份沉甸甸的文件,心里涌起一股暖流。父亲用他最擅长的方式,表达了最后的支持。
谢谢爸。李特郑重地说。
记住,李建国最后叮嘱,不管将来是球场胜负,还是商场博弈,保持你的理性,持续学习。那才是你最核心的优势。
家庭会议结束。走出书房,李特感到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但前方的路也从未如此清晰。家人的支持,尤其是父亲从理性层面的最终认可,为他扫清了最后的顾虑。
NbA的大门,已经向他敞开。接下来的,将是场全新的、更激烈的征战。而他,已经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