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军校的盛夏,林木葱郁,蝉鸣阵阵却丝毫不扰校园里的沉静。
这所承载着国防现代化希望的学府,青砖黛瓦的教学楼前,身着统一军装的学员们步履沉稳,清晨的操练声、课堂上的研讨声,交织成专属军人的奋进旋律。
何大清身着学员服,身姿挺拔如松,与一众来自全军各地的优秀将领并肩,褪去了华北军区总司令的光环,只以一名普通学员的身份,沉心投入到每日的学习中。
何大清始终保持着军人雷厉风行的作息,天未亮便已出现在训练场,与年轻学员一同进行体能训练、战术推演。
年近四十的他(虽肉身定格二十余岁,心境却历经沙场淬炼),耐力与爆发力丝毫不逊年轻人,甚至因见神不坏的境界,对动作要领的领悟、战术节奏的把控更胜一筹。
每次战术模拟演练,他总能结合朝鲜战场的实战经验,提出独到的见解,常常引得教员点头称赞,学员们也纷纷围拢过来请教。
课堂上,他更是专注得令人敬佩。木质课桌前,他端坐如钟,笔记本上字迹工整,密密麻麻记录着现代军事理论、诸兵种协同作战、国防工业与战争的关联等核心知识点。
从《孙子兵法》的现代解读到西方军事战略的案例分析,从常规战争的战术革新到核威慑下的国防布局,每一门课程他都深耕细研。
遇到不懂的地方,他从不碍于身份,课后主动找到教员探讨,有时甚至会带着问题查阅军校图书馆的珍藏资料,常常一看就是大半天。
“何大清同志身上,最难得的是‘归零心态’。”授课的李教员在私下里对同事说,“他明明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却依旧像个求知若渴的年轻人,这种劲头,值得所有学员学习。”
何大清心里清楚,新中国的国防建设不能只靠过往的战功,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将实战经验与现代军事理论深度融合,才能带出适应未来战争的精锐之师。
这既是他来军校深造的初衷,也是对华北军区数千名战士的责任。
除了必修课程,他还主动选修了“军事后勤管理”“现代化装备应用”等拓展课程。
每次上课前,他都会提前预习;课后,他会结合华北军区的实际情况,撰写学习心得,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部队建设中。
在一次关于“特种兵战术”的专题讲座上,他听得格外认真,笔记记得尤为详细,脑海里已然开始构思华北军区特种部队的组建框架。
学习之余,何大清从未忽略过农场与牧场的经营。
得益于见神不坏境界带来的高效精力,他总能在完成军校学习任务后,抽出固定时间查看农场商城的状态。
如今,他的农场已悄然升级至100级,牧场也达到了75级。
100级的农场早已不是最初的小地块,而是一片规模化、自动化的高产区域。
田垄划分规整,种植着商城特有的高产作物——既有一年三熟的优质水稻、抗旱耐涝的超级小麦,也有富含营养的特种蔬菜、用于提炼工业原料的经济作物。
农场配备了商城兑换的自动化灌溉系统、智能除虫设备,无需人工过多干预,作物生长周期短、产量高、品质优。
每次收割后,系统会自动将作物转化为金币,单这一项,每日就能带来可观的收益。
75级的牧场同样颇具规模,圈舍整洁宽敞,饲养着从商城兑换的优质牲畜:肉质鲜美的特种肉牛、产奶量极高的奶牛、繁殖能力强的山羊,还有用于改良品种的优质种畜。
牧场的自动化投喂、粪便处理系统运转高效,既保证了牲畜的健康生长,又节省了管理精力。
牲畜出栏、产奶、产毛后,都会自动兑换为金币,与农场收益相加,每日稳定入账100万金币。
扣除每日购买优质种子、牧场幼崽的30万金币成本,何大清每天能净剩70万左右的金币。
这些金币不像现实货币那样需要存储,而是直接存于商城账户中,随时可以兑换所需物品。
他从未将这些金币用于个人享受,从一开始就规划好了用途。
看着账户里日益丰厚的金币,他知道,这是他为华北军区储备的“隐形战力”,关键时刻能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有时,军校放假,他会利用空闲时间,仔细研究商城里的作物和牲畜品种,根据金币收益和实际需求,调整种植与养殖计划。
比如,他发现某种特种玉米的兑换金币比例更高,且秸秆可作为牧场饲料,便果断扩大了种植面积;得知某种优质肉牛的出栏周期缩短,他立刻兑换了一批幼崽投入牧场,进一步提升了牧场的收益效率。
这种精细化的经营,让农场与牧场的收益始终保持稳定增长。
随着金币储备越来越丰厚,何大清终于启动了早已规划好的兑换计划。
聚焦军事领域,为华北军区的未来发展储备核心资源。
他首先兑换的,便是“特种兵系统化训练方案”。
这份兑换而来的训练方案,堪称未来军事训练的精华。
它不仅包含了体能极限训练、格斗术、潜行渗透、精准射击、野外生存等基础科目,更有针对现代战争的特种侦察、敌后破坏、人质解救、协同作战等高级内容。
方案中详细标注了训练大纲、考核标准、器材要求,甚至包含了针对不同士兵体质的个性化训练调整建议。
更难得的是,方案还附带了虚拟训练模拟系统,可通过商城兑换的设备,让士兵在虚拟场景中进行实战化演练,有效降低训练风险,提升训练效果。
“有了这份方案,华北军区的特种部队就能少走很多弯路。”何大清看着兑换成功的训练方案,眼神坚定。
他已经想好,等结业回到部队,就挑选一批身体素质好、意志坚定的老兵,组建华北军区第一支特种部队,按照这份方案进行系统化训练,将其打造成一支“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尖刀力量。
紧接着,他又兑换了“未来战场指导手册”及配套的模拟推演系统。
这份指导手册涵盖了未来数十年可能出现的战争形态、战术革新、装备发展趋势,从常规战争到信息化战争,从陆地作战到海空协同,从正面战场到敌后战场,都有详尽的分析与预判。
手册中还收录了大量未来战场的典型案例,附带了战术拆解、优劣分析,为部队训练和作战部署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
配套的模拟推演系统更是强大,可根据不同的战场环境、敌我兵力配置、装备水平,进行精准的战争推演。
何大清常常在睡前抽出时间,打开推演系统,模拟华北军区可能面临的作战场景,调整战术部署,优化兵力配置。
有时,他会将军校学到的军事理论融入推演中,验证理论在实战中的可行性;有时,他会结合特种兵训练方案,推演特种部队在关键战役中的作用,不断完善作战计划。
除了这两项核心兑换,他还利用剩余金币,兑换了一批特种训练所需的基础器材图纸。
这些图纸技术先进,可根据现实条件进行改良生产,为特种部队的装备保障提供了技术支撑。
他将所有兑换的资料、图纸都妥善保管在商城专属储物空间中,只待结业归队,便可立刻投入使用。
夜色渐深,军校的宿舍里一片寂静。
何大清躺在床上,脑海里一边复盘着当天的军事理论课程,一边梳理着农场牧场的经营规划,一边构思着特种部队的组建方案。
农场的金币还在持续积累,军校的知识还在不断沉淀,他知道,自己此刻的每一分努力,都是在为华北军区的强大、为新中国的国防安全积蓄力量。
1954年的南方夏夜,星光璀璨。何大清在军校的潜修、农场的蓄力,如同两条并行的轨道,共同承载着他的强军梦想。
待到来日归队,这些积累的知识、储备的战力,必将在华北军区绽放出耀眼的光芒,让这支英雄的部队,在新时代的国防建设中,续写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