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宗,你好糊涂啊,你怎么能把百官的俸禄挪到修太庙偏殿上面去呢!而且修的太庙的钱不是已经拨了吗,你怎么...唉!”
吴伯宗满脸懊悔,对着彭启丰、萧时中、薛灏说道:“我...是圣上,他让栗嵩过来传话,说晚上做梦,梦到太祖爷训斥,所以这才着急修太庙。”
彭启丰听后,更是满脸愁容,“伯宗啊!说句不恭敬的,就圣上那个性子,哪里会在乎太庙,他不挪用修太庙的钱就已经是太祖爷保佑了,更不用说什么怕太祖爷训斥。唉!”
彭启丰这时看向萧时中,“可复,如今要怎么办?”
萧时中平静的说道:“去年的时候,我那小孙女让我给她画一幅花鸟画,我应下了。后来我每每想动笔作画时,可总是看花不是花,看水不是水,觉得没有意境,画不出来,因此总是下不了笔。最后一拖再拖,直到前几天儿子的一句话才提醒了我。小孙女只想要一副简单的、由我亲手画的,仅此而已。她的愿望很简单,只是我想复杂了。圣上也是如此,他做的一切和我们一样,都是为了大康。”
薛灏一听萧时中这意思,赶紧说道:“可...这么做恐怕会适得其反啊,圣上还年轻,他...”
萧时中听后,继续说道:“咱们四人中,我年纪最大。按道理前年我就该荣休了,可没办法,临危受命。我去年的时候就上了一封告老还乡的折子,只等圣上点头,我就回老家钓鱼去。”他站起身来,抖了抖衣袍,继续说道:“圣上雄才大略,如今的大康,已经不是景澜年间(仁宗的年号),而是嘉靖新政时。变法已经是大势所趋了,圣上的步子只会越迈越大,我如今能做的就是为他讲清利弊,多为圣上挑些能用的人,辅佐圣上。”
“话,我只讲到这里,其他的诸位再想想吧!”
说罢,萧时中便离开了,只剩下傻眼的三人。
...
另一边,乾清宫内熏香袅袅。
“你还真有招,这下直接把反对开放海禁的那些人放在火上烤,这下想不同意都不行。”
李华一边逗着怀里的“大将军”,一边说:“他们若是再不同意,他们下面的官儿就够他们喝一壶的了。”
说罢,他转过身来问道:“屯之孽那边怎么样了?有新东西吗?”
王立新拿出一本厚厚的册子,递给李华,并从他怀中抱过“大将军”,说道:“自从我让李泰西教他以后,他进步的越发飞速,每天都能有新发现,现在好像已经开始研究物理了!甚至再往牛顿的方向进化!”
“什么?你怎么能让李泰西教他?”
王立新这时却说道:“完全可以的,李泰西的数学十分不错了,他还是艺术家、人体学家、甚至对物理也有研究,他甚至信奉日心说欸!”
李华却说道:“我说的是意识形态!你有没有想过他跟着李泰西学,万一觉醒了自由民主意识,对大康产生质疑了怎么办?”
王立新眼神一亮,“欸!那我们就会得到一个新世纪民主福音战士,好诶!”
李华闭上眼睛,无语的说道:“你高中是学理科的吧!”
“对啊,你怎么知道?”
“欸!你造吗?你所谓的新世纪民主福音战士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打倒封建社会最大的地主。现在你来问我这个问题,封建社会最大的地主是谁?”
王立新疑惑,“是谁啊?”
“是我!!!”
王立新这才反应过来,但想了一下,尴尬的说道:“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其实也不错!”
“谢谢你推荐,新世纪民主福音战士!”
李华咬着牙说道。
“诶呦!我忘记了嘛。再说了,那你倒是给他找个老师啊!”
李华想了一下,这确实是个问题,“让大康的人教,只会埋没了屯之孽;可若是让李泰西教,自己还不放心...”
李华沉思良久,终于点头,“行吧,也确实没办法了,只能让他教了!”
王立新坐在龙椅上,问道:“你就不怕他反你了?”
李华叹了一口气说道:“现在大康的商品经济还没那么发达,应该还不足以支撑推翻大康。”
李华摸着“大将军”,想着些什么,良久,说道:“或许你说的对,君主立宪制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
第二日早朝,太和殿内香烟缭绕,文武百官肃立两侧。
李华端坐龙椅,目光扫过阶下群臣,再次提及开放海禁之事。此番话音刚落,殿内竟无往日的激烈辩驳,除了两三位白发老臣面露难色、欲言又止,其余人等皆俯首称是。开海禁一事,终是板上钉钉。
可一波刚平,一波又起——海禁既开,对外贸易需专人统筹,关税征管、口岸治理、外商安抚等事务繁杂,缺一不可。
就在群臣默然思忖之际,吴伯宗率先出列,躬身奏道:“圣上,臣举荐一人,可总领海禁开放后的通商事务!”
李华抬眸:“吴卿请讲。”
“臣举荐闽南州巡抚苏明远!”吴伯宗朗声道,“他久驻闽地,熟知泉州、漳州诸港风土,曾任泉州府同知时,便打理过蕃货贸易,对市舶司旧制了如指掌。且其为官清廉,处事沉稳,由他牵头设立新的市舶司,掌关税征榷、货物查验、外商管理诸事,再合适不过!”
话音未落,礼部尚书骆应钦立刻出列反对:“圣上三思!苏明远虽熟悉海事,却素来谨慎保守。海禁开放乃开创性之举,需锐意进取之人,臣举荐原江海关主事林文彦,他曾随使西洋,通晓夷语夷情,更懂新式贸易规则!”
两人各执一词,朝堂之上顿时分成两派,争论不休。有的赞同苏明远的稳重,认为市舶司事关国本,需循旧制稳步推进;有的力挺林文彦的开拓,主张要借开海之机,吸纳西洋之长。
李华端坐龙椅,听着下方争执,指尖轻轻敲击扶手。他自然知晓,市舶司是国家主权的象征,掌“蕃货海舶征榷贸易之事”,既需懂旧制以安民心,又需通新学以应变局。周、赵二人举荐的人选,各有优劣,却都不够周全。
待群臣争论稍歇,李华面上依旧平常,缓缓开口:“众卿所言皆有道理。苏明远稳重,可主市舶司日常征管,沿用旧制精髓,保障关税有序;林文彦通夷情,可任副使,专司对外交涉、新式贸易规则拟定。”
他话锋一转,目光锐利:“此外,设闽、粤、江、浙四海关,分掌东南沿海口岸,由市舶司统筹调度。凡查验违禁、保护外商、买进官专卖品等事,皆需有章可循,着内阁三日内拟定《市舶司章程》,务必权责明晰,不得有半分疏漏!”
群臣闻言,皆俯首应诺:“臣等遵旨!”
散朝后,李华回到文华殿,从接过赵谨手里接过“大将军”,指尖摩挲着它的皮毛,眸色深沉:“朕这里也有一个人选,建昌府同知柳泉,你们觉得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