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文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秦庄襄王即位,吕不韦揽权,新的权力格局如同淬火后的青铜器,在最初的灼热与喧嚣后,逐渐冷却、定型,开始以某种既定的轨迹运行。咸阳宫仿佛也适应了这种新的节奏,白日的朝会,夜晚相府不熄的灯火,构成了秦国权力核心区日复一日的图景。

在这幅图景中,太子嬴政的位置,也悄然发生着变化。他不再仅仅是一个需要被教导、被保护的储君,更像是一株被刻意移栽到权力土壤边缘、开始接受风雨洗礼的幼苗。秦庄襄王,或许是出于让儿子尽早熟悉政务的考虑,或许是应了“仲父”吕不韦的某种建议,颁布了一道新的旨意:允许年岁渐长的太子,在非朔望大朝的日子里,于正殿旁的偏殿内,旁听一些不算涉及核心机要的日常朝议。

这道旨意,如同在平静(至少表面如此)的湖面上投下了一颗石子,并未引起太大的公开波澜,却在某些人心中激起了不同的涟漪。华阳太后听闻后,只是淡淡地对身边宫女说了一句:“政儿是该多见识见识了。”语气听不出喜怒。夏姬母子得知,则在私下里又添了几分嫉恨,觉得这更是嬴政地位稳固的明证。而吕不韦,则只是微微颔首,仿佛这一切本就在他预料与规划之中。

对于嬴政而言,这无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观察真实权力运作的窗户,比吏师贾的律法条文、司马韬的沙盘推演,甚至比韩非那些冰冷的竹简,都更加生动、更加直接。

第一次进入偏殿,是在一个寻常的清晨。偏殿与正殿相通,中间以巨大的屏风和珠帘隔开,既能清晰地听到正殿内的议论,又能确保旁听者不直接暴露在百官的视线之下,保持了一种微妙的距离感和神秘感。嬴政穿着小小的太子常服,在小柱子和一名东宫属官的陪同下,在屏风后一个特定的位置坐下。这里摆放着一张小小的书案和坐席,位置恰好能透过珠帘的缝隙,隐约看到正殿内王座上的父王,以及分列两班的文武大臣们。

他坐得笔直,双手平放在膝盖上,如同在吏师贾的书斋里一样守规矩。但那双黑沉的眼睛,却如同最精准的罗盘,瞬间锁定了正殿内的几个关键方位——高踞王座、冕旒垂面的父王;站在文官班首,气度沉静,仿佛一切尽在掌握的相邦吕不韦;以及武将队列中,那位即便穿着朝服也难掩沙场气息的老将蒙骜。

朝议开始了。

最初涉及的多是些日常政务:某地粮仓的储备情况,某段水渠的修缮进度,对某些郡县官吏的考核评定……这些议题琐碎而具体,大臣们的奏对也多是照本宣科,气氛略显沉闷。

嬴政静静地听着,没有一丝不耐。他观察着父王如何听取汇报,如何偶尔发问;观察着吕不韦如何在适当的时机,用简洁有力的语言进行总结,或者提出更具操作性的建议;观察着其他大臣们,如何在吕不韦发言后,或点头附和,或补充细节,或干脆保持沉默。

他很快发现一个几乎不变的规律:无论议题最初由谁提出,经过一番讨论后,最终往往都会汇集到吕不韦那里。吕不韦的意见,似乎总能在纷杂的争论中,迅速抓住核心,提出一个看似最“合理”、最“有效”的方案。而王座上的父王,在大多数时候,只是微微颔首,然后用“准卿所奏”或“依相邦之意去办”这样的话,为讨论画上句号。

嬴政将这一切默默记在心里。他不再仅仅将朝堂视为一个发号施令的地方,而是看成了一个更加庞大、更加复杂的“课堂”。这里教授的,不是具体的知识,而是权力运行的无声规则,是人心向背的微妙博弈,是那个名为“政治”的游戏的底层逻辑。他从韩非那里学到的关于“势”、“法”、“术”的理论,在此刻找到了鲜活的注脚。

吕不韦的“势”,在于他相邦的地位和秦庄襄王的绝对信任。

他推行和解释的,是秦国的“法”(律令制度)。

而他驾驭群臣、引导议题的方式,则是精妙的“术”。

嬴政像一块贪婪的海绵,吸收着这一切。他注意到,当吕不韦发言时,大多数文官都会下意识地挺直身体,神情专注;而像蒙骜这样的军功老将,虽然也会倾听,但眼神中偶尔会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审度,似乎在评估这些政令对军队、对战争的影响。

日子一天天过去,嬴政旁听的朝议越来越多。他始终保持着沉默,如同一尊小小的、会呼吸的雕像,隐藏在屏风之后。朝臣们起初或许还会因为太子的在场而稍有顾忌,但时间久了,见他从不发声,也就渐渐习惯,几乎忽略了他的存在,争论起来也更加放得开。

这一日,朝议的议题,引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争论。

议题是由边境郡守上报的。在秦国与魏国接壤的某处边地,出现了一伙流民。他们人数不多,约百余众,但行踪飘忽,时而聚集为盗,抢掠过往商旅乃至边境村庄;时而又化整为零,混入当地百姓中,难以甄别。地方官吏几次围捕,都因其熟悉地形且行动狡诈而未能成功,反而折损了些人手。郡守上书,请求朝廷定夺处置方略。

这个问题一抛出,朝堂上立刻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一位掌管刑狱的廷尉府官员率先出列,语气铿锵:“大王!此等顽匪,目无王法,屡犯边境,劫掠百姓,实乃国之大蠹!若不施以严惩,何以震慑宵小,安定边疆?臣主张,应立即派遣精锐郡兵,甚至可调部分边军协助,进行拉网式清剿,务求除恶务尽,以儆效尤!所有擒获者,无论首从,皆依律处以重刑,传首边境,以彰我大秦律法之严!”

他代表了法家一贯的强硬立场,主张用绝对的武力和法律威慑来解决问题。

话音刚落,另一位负责户籍与民生的大田令(掌管农业和部分民政的官员)便提出了不同看法:“大王,廷尉之言虽有理,然臣听闻,此伙流民,多为魏国边境失去土地之民,或因战乱,或因苛政,不得已才流窜至我边境,为盗或许只为求生。若一味强硬清剿,恐其狗急跳墙,拼死抵抗,不仅徒增我军伤亡,更可能激化边民矛盾,导致更多流民心生恐惧,反而使其铁了心与官府对抗。臣以为,或可尝试招抚。划定区域,许其耕种,登记造册,严加管束,使其由乱民变为我大秦之编户齐民,既可消弭边患,亦可增添人口劳力,彰显大王仁德。”

这代表了相对温和的、带有儒家色彩的“仁政”思路,考虑成本和长远影响。

双方各执一词,引经据典,争论不休。支持清剿的,多以“维护法纪”、“震慑四方”为由;支持招抚的,则强调“成本效益”、“化解矛盾”、“王化仁德”。

端坐于王座上的秦庄襄王,听着下面的争论,眉头微蹙,似乎也觉得棘手。他将目光投向了始终未曾发言的吕不韦。

“相邦,此事你如何看待?”

吕不韦从容出列,先是对争论双方的观点都表示了部分认可(“廷尉维护法纪,其心可嘉”;“大田令体恤民情,其意可悯”),然后才缓缓陈述自己的意见:

“大王,此事需权衡利弊。派兵清剿,固然可快刀斩乱麻,然正如大田令所言,边境地形复杂,流民狡黠,恐耗时耗力,且难免伤亡,若处置不当,反损我军威。而招抚之策……”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众人,“眼下我大秦新君初立,正值向天下昭示仁德、安定人心之时。若能将此伙魏国流民成功招抚,使其安居乐业,不仅可兵不血刃解决边患,更可向山东列国展示我大秦海纳百川之气度,吸引更多流民来归,于国于民,皆有利焉。且招抚所需钱粮,远比大军征剿耗费为少。故臣以为,可先遣能言善辩之士,前往招抚试探,若其愿降,则妥善安置;若其冥顽不灵,再行征剿不迟。”

吕不韦的思路清晰,逻辑严密,既考虑了现实成本(军事行动耗费巨大),又契合了政治需求(新王需要“仁德”名声),还将招抚失败后的军事选项作为了后备,显得进退有据,老谋深算。

秦庄襄王听着,不断点头,脸上露出深以为然的表情。显然,吕不韦这番“成本低、效益高、还能博取名声”的方案,非常对他的胃口。他几乎就要开口采纳了。

然而,在偏殿珠帘之后,一直静静聆听的嬴政,那小小的眉头,却随着争论的深入,尤其是听到吕不韦倾向于招抚的论述后,渐渐地、渐渐地锁紧了。

他认真地听着每一位大臣的发言,脑海中飞速地运转着,将他们的观点与自己所学所历进行着比对。

廷尉的强硬,让他想起司马韬在沙盘上毫不留情的“歼灭”;

大田令的仁政,让他想起淳于先生那套“修文德以来之”的空谈,以及这空谈在赵国现实面前的脆弱;

而吕不韦那看似面面俱到、实则更偏向招抚的方案……

嬴政的小脑袋里,产生了疑问。

招抚?成本低?

这些流民时而为盗,时而为民,分明是首鼠两端,毫无信义可言!今日迫于形势接受招抚,他日若遇困顿,或被魏国细作煽动,岂非立刻复叛?届时,他们熟悉了秦国边境的内情,造成的危害岂不更大?这如同治病,若不能根除病灶,只是暂时安抚,日后必生大患!

彰显仁德?

对这等反复无常、劫掠本国百姓的匪类讲仁德,那对那些安分守己、依法纳税的秦地百姓,公平何在?秦法“赏罚分明”的原则,又置于何地?这“仁德”之名,听起来好听,但若是以牺牲法律的公正性和纵容罪恶为代价,这名声,真的值得追求吗?

他的小拳头在袖中不自觉地微微握紧。他想起了韩非竹简上的话:“仁暴者,皆亡国者也。” 过分的仁慈和过分的暴虐都会导致国家灭亡,关键在于是否合乎“法”与“势”的需要。眼下,为了边境的长久安宁和秦法权威,似乎……更应该采取更坚决的措施?

他看着正殿内,父王似乎已经被吕不韦说服,准备做出决定。一种强烈的、不同于在场任何人的想法,在他心中涌动。他几乎要站起身,想要穿过那层珠帘,去陈述自己的看法。

但他最终还是克制住了。

这里是朝堂,他是旁听的太子,没有父王的允许,他不能擅自发言。而且,他的想法,与位高权重、深得父王信任的“仲父”相左,贸然提出,会有什么后果?

他深吸一口气,将那股表达的冲动强行压了下去,只是那双锁紧的眉头,和眼中闪烁的、与其年龄极不相符的冷静与批判的光芒,暴露了他内心并不平静的风暴。

朝议即将结束,秦庄襄王似乎就要采纳吕不韦招抚为主的方案。然而,就在他开口的前一瞬,他的目光似乎无意中扫过了偏殿的方向,看到了那个在珠帘后正襟危坐、眉头紧锁的小小身影。

秦庄襄王的心中微微一动。他知道这个儿子早慧,时常有惊人之语。他忽然产生了一丝好奇,想听听这个沉默观察了许久的太子,对这件事,会有什么样的看法?

他暂时压下了即将出口的决断,对着偏殿的方向,用一种带着鼓励和试探的语气,温和地开口问道:

“太子于偏殿聆听多时,对此事,可有见解?”

这一问,如同在即将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了一块巨石!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齐刷刷地转向了偏殿的方向!吕不韦深邃的眼眸中,闪过一丝极快的讶异,随即恢复了平静,也带着一丝探究,望向珠帘之后。老将蒙骜,以及刚才争论的廷尉和大田令,都露出了诧异的神情。

整个朝堂,瞬间安静下来,落针可闻。

所有的压力,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了那个小小的、隐藏在珠帘后的身影之上。

嬴政猛地抬起头,隔着晃动的珠帘,对上了父王询问的目光,也感受到了来自正殿内那无数道含义各异的视线。

他,要开口吗?

UU文学推荐阅读:三国,我妻吕布,在线带飞!明末之木匠天子虚构三国太子我啊,最喜欢做好事了影视从海豹突击队开始从我是特种兵开始嘲讽成神应如妖似魔独步惊华:绝世倾城妃猎天争锋半个医士成皇帝我在影视世界和主角抢机缘时空穿越者的传奇之旅特工穿古代神秘婴儿,开局遭追杀唐太宗李世民命系我手俺老爹是程咬金大汉帝祚红楼之开局尤氏找上门仙唐:我开局锻造斩仙葫芦公子出巡唐朝小白领大明1840亮剑:一个旅我就敢打太原从屯田开始回到大汉打天下穿越之从小族长开始争霸天下爱乱世三国志从一艘战列舰开始打造无敌舰队梁臣美景夜公子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穿越水浒的医者大秦:我真的不想当太子啊!明末枭雄贞观之银锤太保战国小大名乱三国:毒士千里驹,毒火攻心三国秘事第二部三国:败家从忽悠曹操开始唐逗卿卿日常之权倾天下魂穿风流八皇子超凡三国之开局天下第一第一权臣之路三国秘事第三部扛上妖孽太子爷大秦:无双皇子,开局掌掴嬴政大乾:帝国独裁者赘婿皇帝,开局超度十万反贼我带着空间戒指:穿越到1939陛下快跑吧,三皇子进京了三国:开局获得绝世武力
UU文学搜藏榜:三国之水浒点将三国:让你镇压反贼,没让你当反贼三国从救糜夫人开始我要改变历史!大汉女副将春秋大梦之白日做梦赝品太监流不尽的血三国:组建最强武将集团重生太子,开局竟劝弟弟们抢皇位我的抗战不一般靖难攻略魔法朋克大唐第一衙内盛宠毒女风华人在亮剑,我的麾下猛将如云武道剑修林辰薛灵韵穿越古代灾年,我有一座现代都市!我的帝国无双三国:张角师侄,我快权倾朝野了我在曹营当仓官我怀疑师妹是修仙者号外大明优秀青年日月光明:打造巅峰大明军统财神爷听明朝大佬们吹牛扯淡妙影别动队伸什么冤,全拉出去斩了开局成为诸葛亮师弟抗战:签到军事基地成晋西北霸主农家子弟科举路:逆袭命运翰林郎天国拯救:骑士之途南明太子复仇录造反,从辅佐美艳太后开始嫡妃当宠绯色豪门:高冷总裁私宠妻海权时代红楼大贵族决死军师傻驸马汉室风云录抗战兵王之叫我魏和尚九皇霸爱:爱妃十三岁抗日之战狼从西汉开始摆烂穿越到骨傲天新明史一等战功崇祯十七年秋
UU文学最新小说:穿越成了福岛正则庶出子三国:我,交州土皇帝!石器革命废物太子,开局召唤妲己世子去哪了?魂穿五代,我占寿州为王大明:刚穿越就被锦衣卫抓了天下一帝秦始皇皇后们,这真不是后宫聊天群白衣盗寒门逆袭:我用科技平天下大秦帝国风云围棋少年,我在大明举重若轻网游三国数据化黄巾三国:每天十个人,我慢慢无敌一剑照汗青玉佩乾坤:锦衣卫的现代逆袭绣春雪刃朕,朱厚照,开局大杀四方大明:开局救活马皇后唐初:东宫书吏不当,我要去种地穿成孙武门徒,我靠孙子兵法狂飙大明首辅:杨士奇朕的大秦!万邦臣服!天幕:玄武门大舞台,有胆你就来铁血1645:从扬州十日开始穿越三国,我窃取宗室身份天幕刷视频,返现一点点1621,不一样的大明我靠灵泉空间,收服八十八位美女明祚永延,我让大明上巅峰蓝月闪烁之时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穿越大清,皇帝居然带头剪辫?千秋一烬谁说神罗不算罗多子多福,开局就送绝美老婆退隐江湖那些年开局天幕曝光:我未来统一全球跛王爷青铜账簿与铁王座开局反杀捉刀人,我成了大乾凶徒晚清三杰恩仇录天启:朕登基后,东林党麻了解差传红楼:父不争气,我亲自上阵荣国府,抱歉,不稀罕大明:最强兵王从边关开始重生红楼的香艳人生科举逆袭:从农家子到一品阁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