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的目光缓缓扫过下方因封赏议题尘埃落定而神色各异的群臣,待那“陛下圣明”的余音在大殿中渐渐消散,他再次开口,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力,将议题引向了更深远的布局:
“诸位爱卿,将士们浴血奋战之功,论功行赏便依此议定。然,疆土之得,非止于武功克定,更在于文治安抚,在于能否将其真正纳入帝国肌体,使之成为血脉相通的一部分。新疆广袤万里,民情复杂,其地之治,关乎帝国西陲长久安宁,更关乎未来西出之战略通道。”
他微微抬手,内侍立刻将另一份奏折恭敬地呈上。扶苏将其拿起,并未立刻翻开,而是看向众人:“朕这里,有新疆前线,张良递上来的一道奏疏。诸位爱卿皆知,帝国此前已颁布《新地治理通则》,为新附之地立下治理框架,有法可依。然,通则需与实地情形相结合,方能见效。新疆之地,归附新民数十万,部落城邦旧俗纷杂,绿洲荒漠地理殊异,治理难度,远非内地郡县可比。此尤为考验主政官员之智慧与担当。”
他顿了顿,目光中流露出对张良所奏内容的赞赏:“张良在奏疏中,提出了诸多切合实际、颇具巧思的建议。例如,征调那些已通晓秦语、且对帝国有认同感的原住民,经过考核,纳入官学体系,协助进行秦语之普及教育,以夷制夷,事半功倍;再如,筛选当地素有威望、德行尚可者,协助进行基层之编户、治安、赋税征收等事务,缓和新旧冲突,减少治理阻力。此等举措,非深谙当地情弊、心存务实者不能提出,朕觉甚佳,当在新疆全力推行,并可为日后其他新地治理所借鉴。”
这番话说出,殿内不少官员,尤其是李斯、陈平这等精于实务的重臣,都微微颔首。他们深知,在新附之地强行全盘植入秦法秦吏,极易引发抵触,张良这种“渐进同化”、“以本地人治本地事”的思路,确实是成本较低、见效较快的稳妥之策。更何况多是些基层岗位,对于帝国的通知不会有丝毫的影响!
就在这时,扶苏的声音陡然提升,带着明确的任命意图:“张良此人,胸有韬略,处事灵活,更难得是能体察下情,因地制宜。新疆新定,百废待兴,非大才不可镇抚。故,朕决定——”
他目光扫过全场,一字一句地宣布:“擢升张良,为新疆特别郡郡守,秩同正二品!总揽新疆境内一切民政事务,统筹移民、教化、生产、建设等诸般事宜!望其能恪尽职守,不负朕望,早日将新疆治理成我大秦西陲之坚固基石、繁荣乐土!”
此令一出,宣室殿内顿时响起一片低低的惊呼和吸气声!虽然众人已有预感新疆主政之人地位不会低,但“郡守,秩同正二品”这个任命,还是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料!
大秦郡守经过扶苏新政改革后通常为正三品,即便是一些重要大郡,也不过是从二品。而这新疆特别郡郡守,直接秩同正二品!这意味着其品级、俸禄、仪仗,几乎全面碾压同级!这是何等的超擢与恩宠!
更重要的是,这新疆特别郡,面积何其广袤!东西纵横数千里,几乎相当于帝国腹地五六个普通郡之和!且地处帝国西出之路要冲,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境内还驻扎着近二十万的虎狼之师!郡守掌民政,项羽掌军事,若此二人联手,军政大权在握,俨然就是一个独立王国的基础!陛下对此二人的信任,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不少官员,尤其是那些对权力平衡格外敏感的御史和部分礼部官员,脸上都露出了担忧之色。就连李斯、陈平眼中也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深思。
然而,端坐于龙椅之上的扶苏,将下方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心中却是一片澄明。他信任张良的才能,也欣赏项羽的勇武,但他真正倚仗的,从来不是对某个人或某个小团体的信任。作为穿越者,他深知“人心易变”,绝对的权力几乎必然会导致绝对的腐败,乃至滋生不臣之心,历史教训比比皆是。
他所信任的,是自己登基以来,呕心沥血逐步建立并完善起来的那套制度体系!
军事主官定期轮岗制度,避免将领在一地经营过久,根深蒂固;各地政务主官异地调任、任期限制,防止形成地方势力;无处不在、直接对皇帝负责的黑冰台监察系统,如同帝国的眼睛和耳朵,监控着各级官员的一举一动;由中枢直接派遣、临时组成的巡察组,不定期巡视地方,核查账目,听取民情……这些制度共同编织成一张无形而坚韧的大网,最大程度地防止了尾大不掉、藩镇割据的风险。
赋予张良和项羽巨大的权力,是为了让他们能高效地完成开拓和治理的使命;而背后的制度枷锁,则是确保这权力始终在帝国掌控之中。这才是扶苏敢于大胆放权的底气所在!
略过群臣的惊讶,扶苏继续下达一连串具体指令,思路清晰,涉及各个方面:
“新疆新附,又恰逢年关将至,安定民心为首要。”
他看向户部尚书郑国,“郑卿,着户部立刻统筹,从陇西、北地等邻近郡县,紧急调拨一批过冬所需的粮食、布匹、食盐、药材等民生必需品,火速运往新疆郡各主要县城以及聚集区。务必确保新疆新民,能度过一个温饱之年,感受到帝国关怀之温暖。所需费用,先从国库支取,后续由新疆税赋抵补。”
郑国立刻出列:“老臣遵旨!定当妥善安排,使新疆百姓沐浴陛下天恩!”他这次答应得异常爽快,毕竟新疆未来可是纳税大户,前期投入是必要的。
“还有,”扶苏补充道,“传令皇家商号,命其抽调精干人手,年后即刻奔赴新疆,于各县迅速建立分号。首要任务,便是以公平比率,回收新疆流通之各种旧币,统一兑换为帝国制式钱币!货币一统,乃经济融合之基石,此事需尽快完成,不得有误!”
“臣明白!”郑国躬身领命,心中已经开始盘算如何利用皇家商号进一步控制新疆的经济命脉。
扶苏脸上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另外,传朕旨意,命皇家烟花厂,调拨一批最新研制、效果最佳的烟花,送往新疆。今年除夕,朕要让新疆的夜空,也绽放出我大秦的盛世光华!让所有新疆子民,与我咸阳同庆新春!”
这个充满象征意义的命令,让群臣耳目一新,仿佛已经看到了烟花照耀下,新疆百姓仰头惊叹、心生向往的场景。这是文化认同和帝国荣耀的直观展示。
扶苏又将目光转向工部尚书程邈:“程卿,年节过后,工部需立即制定新疆基础设施建设之详细规划。首要便是驰道与铁路!通往楼兰、于阗、龟兹等要地的干道必须优先拓宽、夯筑,确保兵马粮草调动迅捷。铁路勘探也要同步进行,未来帝国西出的血脉,必将依托于此路网!此外,城池修缮、水利兴修、官署营建,亦需统筹安排,尽快使新疆面貌焕然一新。”
“最后,真还有一个任务要交给你,修路的同时,给朕种树,寻找当地奈生长物种,大规模种植,一是防止风沙扩散侵袭帝国领土,二是寻找一条道路,看看是否能将荒漠变绿洲!这件事朕会让赵过派几个博士来帮你!”
程邈出列,信心满满:“陛下放心!臣已初步有所构想,年后便派精干匠师队伍携图纸前往,定将新疆建设成帝国西陲之明珠!至于种树一事,臣虽然没做过,但必将率领工部竭尽全力完成任务!”
“吏部尚书杜赫,”扶苏看向掌管官员任免的杜赫,“新疆初立,官吏缺口巨大。张良奏报所需员额,远超常规郡县。吏部需根据其奏请,尽快从内地遴选干练官员赴任。一些基层、不甚紧要之职位,可授予张良自行考核任免之权,无论秦人还是表现优异、精通秦语之新秦人,皆可量才录用。给予主政官员充分自主,方能因地制宜,提高效率。”
杜赫领命:“臣遵旨!定当严格筛选,并尽快将陛下特许之权责章程传达张郡守。”
“礼部尚书叔孙通,”扶苏的目光变得严肃,“教化之责,重于泰山,于新疆尤甚!张良奏报中提及,仅靠目前配属的礼部官员,推行秦语秦文、礼仪教化,力有未逮。礼部需重新评估,增派大量通译、教师前往。可在当地兴办蒙学、义学,不仅教习孩童,亦可开设夜校教导成人,同时要注意利用好皇家出版社,无论是报纸还是各类书籍,只要善用便可成为教化之助力。唯有让新疆新民从语言、文字、思想上逐渐认同大秦,新疆方能真正长治久安。此事,关乎帝国文脉延续,卿当倾力为之!”
叔孙通虽然之前对项羽封赏有所保留,但对推行教化却是本职所在,立刻郑重表态:“陛下圣明!臣必当竭尽全力,增派人员,完善章程,定让我大秦文明之光,普照新疆大地!”
“刑部尚书冯劫,”扶苏继续部署,“新疆秩序初定,不能长期依赖军队维持治安。刑部需尽快筹备在新疆各层级设立治安所。可从帝国其他郡县,遴选一批经验丰富的治安吏员,先行搭建起郡、县两级治安架构。帝国的军队是用来开疆拓土、戍守边防的,不应被日常琐碎治安案件所累。另外,”
他特别强调了一点:“刑部与兵部需尽快会同商议,制定章程,对于因伤、因残退出现役的帝国军人,根据其伤残等级、服役期间之表现及军职,经过必要培训后,优先安置进入帝国各级治安所任职!这些将士为帝国流过血,朝廷要给他们一条出路,让他们继续为帝国效力,也能发挥其纪律性强、忠诚可靠的优点。”
冯劫与蒙恬对视一眼,齐声应道:“臣等领旨!定当妥善安排,不负陛下体恤将士之心!”
最后,扶苏看向兵部尚书蒙恬,语气凝重:“蒙卿,新疆地处要冲,外有未知强敌,内有新附之民,驻防事关重大。上次那个什么塞琉古流窜过来的,不得不防!着总参谋部,由总参谋长韩信亲自牵头,立即制定新疆地区详尽的驻军布防方案。需充分考虑新疆绿洲与荒漠相间的地理特点,明确各战略要地驻军规模、防御重点、支援路线。同时,制定针对性的训练大纲,使驻军既能适应本地环境,又能保持强大战斗力。年后,朕要看到完整的方案。”
蒙恬肃然应命:“陛下放心!韩参谋长早已着手研究西域……新疆地理,臣即刻督促其尽快完善方案,呈报御前!”
“至于白虎军区,尤其是项羽的北路军,”扶苏接着道,“连续征战,损耗亦需补充。兵部需详细统计其所需粮草、被服、军械、弹药等各项辎重,开春之后,务必第一时间足额配齐,保持战力无虞。”
“臣遵旨!”蒙恬洪声答道。
一连串的命令,如同行云流水,从民生、经济、文化、吏治、司法到军事,涵盖了治理新疆的方方面面,显示出扶苏对如何消化新领土有着极其清晰和长远的规划。殿内群臣无不凝神静听,心中对这位年轻皇帝的深谋远虑感到由衷敬佩。
待所有指令下达完毕,扶苏缓和了一下语气,目光扫过群臣:“诸位爱卿,对新疆治理之事,可还有什么补充或建议?”
殿内一片寂静,皇帝考虑得如此周全,他们一时竟想不出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
片刻后,尚书令陈平出列,躬身道:“陛下圣虑周详,臣等叹服。各项举措皆切中要害,臣并无补充。唯望各部署能通力合作,尽快将陛下之宏图化为现实。”
扶苏满意地点点头:“既然如此,诸卿便依旨行事吧。新疆之事,关乎帝国未来,望诸位勠力同心,不可懈怠!”
“臣等谨遵圣谕!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重托!”百官齐声应诺,声震殿宇。
“退朝!”
随着胥坤的唱喏,这次临时性的,决定新疆乃至帝国西方战略命运的重要议政宣告结束。百官怀着不同的心情,有序退出宣室殿。夕阳的余晖将他们的身影拉长,每个人都明白,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已经压在了肩上。帝国的车轮,正在皇帝的驾驭下,向着更加辽阔的天地,隆隆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