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殿内,山呼万岁的声浪尚未平息,那“开疆拓土”、“封狼居胥”、“寰宇独尊”的豪言壮语仍在梁柱间激荡,灼热的战意与鼎盛的文治气象交织,让每一口呼吸都充满了变革时代特有的磅礴力量。扶苏立于御阶之巅,目光如炬,缓缓扫过阶下这些支撑起帝国盛世的栋梁之材。他们的激动、他们的忠诚、他们的渴望,皆在他的眼中。
然而,在这即将开启征伐、重塑乾坤的历史节点,扶苏想到的,不仅是前方的烽火,更有后方的基石。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需要最坚实的后勤,一个运转高效的帝国,更需要一支心无旁骛、忠诚可靠的官僚队伍。旧秦吏治之弊,根深蒂固,虽经始平二年大力革新,风气为之一新,然其根本——俸禄制度,仍沿用旧制,多有不便,亦难彻底杜绝“千里为官只为财”的潜在贪念。
如今户部金山矗立,国库丰盈远超历代,正是革故鼎新、从根本上稳固吏治的绝佳时机!高薪,方能真正养廉!
扶苏的目光再次变得深邃而坚定,他缓缓开口,声音压下了殿内的余沸,清晰地将所有人的注意力拉回到内政之上:
“诸卿!”他的声音沉稳有力,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帝国鼎盛,皆赖诸卿勠力同心,亦赖万民辛勤耕耘。然,朕观旧制,官员俸禄发放,钱、粮、帛混杂,计算繁琐,转运不便,更兼各地物价有别,致使同等品级官员,实得之利亦有差异。此非公平之道,亦非长久之计。”
他此言一出,殿内群臣,尤其是中下层官员,无不心头一动。这确实是困扰他们已久的实际问题。每年领取俸禄,如同一次小型的物资交易,甚是麻烦。
扶苏继续道,抛出了石破天惊的改革方案:
“今,户部国库丰盈,朕心甚慰。当此之时,朕决意,彻底改革官员薪俸体系!推行‘高薪养廉’之策,使我大秦官吏,再无后顾之忧,能专心任事,尽忠职守!”
“高薪养廉”四字,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在百官心中掀起滔天巨浪!文官班列中,无数道目光瞬间亮了起来,尤其是那些品级不高、依靠俸禄养家糊口的官员,呼吸都变得急促了几分。
“即日起,”扶苏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帝王的绝对权威,“废除职田制度!所有官员俸禄,皆以金结算,按岁发放,一次结清!”
“已发放之职田,由户部即刻下发文书,明确归官吏个人所有!其可自行选择:按当地市价,发卖给户部,由户部统一处置;或,自行留用,耕种、出租,皆听其便!绝不强求!”
这一步,彻底解决了官员与土地捆绑的历史问题,减少了地方势力盘根错节的隐患,也让官员收入彻底货币化、透明化。
紧接着,扶苏报出了那足以让所有官员心跳加速的新俸禄标准,其声朗朗,回荡在寂静的大殿中:
“新定岁俸标准如下:
正、从一品(三省长官),岁俸——四百金!
正、从二品(六部尚书、五大军区司令、御史大夫等),岁俸——三百金!
正、从三品(六部侍郎、各寺卿、郡守等),岁俸——二百金!
正、从四品,岁俸——一百五十金!
正、从五品,岁俸——一百二十金!
正、从六品,岁俸——一百金!
正、从七品,岁俸——八十金!
正、从八品,岁俸——六十金!
正、从九品,岁俸——五十金!
各级吏员,依其职司轻重、年资深浅,岁俸定于四十金至二十金不等!具体细则户部规划执行!正职可上浮至高两成!从品不变!”
(注:依扶苏所定新规,一金可兑换粟米四十石,而一石粟米市价约值五十枚秦半两钱。)
每一个数字报出,都如同一声悦耳的金币落袋之声,敲打在百官的心尖上!整个麒麟殿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随即,粗重的呼吸声此起彼伏!
计算!每个人都在心中飞速计算!
以最低的从九品官五十金岁俸计,可兑粟米两千石!折合秦半两钱十万枚!这比旧制其所能获得的钱粮布帛总和,高出何止一倍?!而这还只是最低品级!
那些中低层官员和吏员,更是激动得浑身发抖。他们的收入,简直是翻着跟头往上窜!以往需要精打细算、甚至可能需要动用些小心思才能维持体面的生活,如今仅凭这丰厚的岁俸,便可衣食无忧,甚至颇有盈余!
这……这简直是天恩浩荡!
“陛下圣明!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一次的山呼海啸,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更加热烈、更加发自肺腑、更加充满了狂喜与感激!文官们,尤其是中下层官员,许多人眼眶发红,甚至有人喜极而泣!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这是陛下对他们价值的肯定,是对他们生活的切实关怀,更是从根本上铲除贪渎土壤的釜底抽薪之策!
“如此一来,看谁还敢冒着掉脑袋、毁家灭族的风险,去贪那仨瓜俩枣!”一名吏部官员激动地低声对同僚道,声音都在发颤。
“是啊!每年一次性发放足金,干净利落,再无转运兑换之苦!陛下思虑周详,体恤臣下,实乃亘古未有之仁君!”旁边一人连连点头,脸上洋溢着压抑不住的喜色。
就连一向在钱粮上锱铢必较、被戏称为“守财奴”的户部尚书郑国,此刻也是抚掌大笑,圆脸上堆满了发自内心的笑意,对着左右同僚低语:“妙!妙啊!如此一来,老夫每年发放俸禄也省事多了!再不用调度那么多粮帛四处转运,只需按册核发真金便可!省心省力,还少了损耗!好!好一个高薪养廉!陛下此策,真是……真是深得我心啊!哈哈!”他现在可是掌管着金山银海的帝国财神,这点俸禄支出,相较于那四千多万金的盈余和未来源源不断的收入,简直是九牛一毛!更何况,此举能换来吏治的更加清明,帝国根基的更加稳固,这买卖,太值了!咱老郑现在,不差钱!
扶苏看着殿下欣喜若狂的百官,看着他们眼中迸发出的感激与愈发坚定的忠诚,嘴角微微勾起一丝弧度。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唯有让这些帝国的管理者们真正活得体面、有尊严、无后顾之忧,他们才能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治理国家、推行新政之中,才能从心底里抗拒诱惑,维护这来之不易的清明局面。
待殿内的欢呼声稍稍平息,扶苏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投向了那位始终如同帝国阴影中的磐石般的人物——黑冰台统领蒙毅。
“蒙毅!”
“臣在!”蒙毅应声出列,依旧是一身玄色劲装,面无表情,眼神幽深如古井,仿佛外界滔天的喜悦与他毫无关系。
“黑冰台之责,重于泰山,尤在战时!”扶苏的声音森寒而清晰,“帝国兵锋所指,非仅战场厮杀!情报、渗透、策反、敌后破坏、肃清残敌、稳固新地、监控舆情、思想灌输……此皆黑冰台之刃锋所向!”
他下达了扩编的指令:
“朕令你,即刻着手黑冰台之大规模扩建与新血培养选拔!范围,不限于军中锐士,更需从皇家学院政治学院甚至工学院、化学院中,遴选机敏忠诚、心智坚韧、有一技之长之英才!对其进行最严苛、最全面的训练!朕要黑冰台的触角,比帝国的龙旗更快一步,深入每一个即将征服的角落!不仅要成为大军的耳目,更要成为新占领之地治安的基石、肃清顽敌的利剑、灌输帝国意志的先驱!你可能做到?”
“谨遵圣谕!”蒙毅的声音没有任何起伏,却带着一种令人心悸的绝对自信与冰冷,“黑冰台之刃,早已磨砺!扩建选拔,三月内可见成效!陛下兵锋所至之处,必有黑冰台之影先行蛰伏,亦有其锋随后肃清!新地之民心不稳、余孽未清,臣提头来见!”
“好!”扶苏颔首,目光转向吏部尚书杜赫,“杜卿!”
“臣在!”杜赫立刻出列,脸上因俸禄改革带来的喜色尚未褪去,又蒙征召,神情肃然。
“大军开拓,需文官治理紧随其后!否则,徒得空地,毫无意义!朕要的秦军所致便为秦土!而非空中楼阁!”扶苏沉声道,“吏部即刻着手,制定新占领土之官员派遣计划!从帝国各级官员及皇家学院政治学院优秀学子中,遴选干才!尤其要注重基层吏员的培养和储备!朕要的是,帝国龙旗插上一座城池,帝国的税吏、法官、治安官、教化官就能立刻接手管理,恢复秩序,推行新政,安抚民心,并保障大军后勤供应!此事,须与兵部、黑冰台紧密协同!你可能做到?”
杜赫深深一揖,声音坚定:“陛下放心!吏部人才储备库已然建立,各级官员轮调制度亦已完善!臣即刻启动应急机制,制定详细预案!必使帝国官吏,如影随形,紧跟王师脚步!绝不让新得之地,出现权力真空,亦绝不拖累大军后勤分毫!”
“程邈!”扶苏的目光又投向工部尚书。
“臣在!”程邈激动地出列,方才的铁龙、合金似乎还在他眼前闪耀。
“朕对工部的要求,只有一个字——快!”扶苏的目光如同实质,压在程邈肩上,“帝国兵锋所向,帝国的驰道、乃至未来的铁路,就必须跟着修到何处!遇山开山,遇水架桥!要保证大军补给畅通无阻,要保证新地资源能源源不断输回帝国腹地!炸药管够,水泥管够,人手管够!朕要看到工部的旗帜,紧紧跟在龙旗之后!你可能做到?”
程邈胸膛一挺,几乎是吼着回答:“臣遵旨!工部上下,早已摩拳擦掌!陛下但有所指,工部的驰道便能修到何处!绝不让后勤拖了王师的后腿!遇山开路,遇水架桥,臣以项上人头担保!”
扶苏的目光最后扫过全场,看着这些帝国最核心的重臣,看着他们眼中燃烧的斗志与信心。
“诸卿!”他的声音恢弘而沉凝,“今日之言,字字千钧!望诸卿回去后,即刻部署,全力准备!朕,不日便将挥师!勿谓朕言之不预也!朕要的是雷霆万钧,要的是万无一失,要的是开疆拓土与消化巩固齐头并进!朕,不要看到任何环节出现‘无人可用’、‘无粮可调’、‘无路可走’的情况!”
“臣等遵旨!必不负陛下重托!”全体文武百官,包括五大司令和黑冰丞,齐声怒吼,声震殿宇!
扶苏缓缓坐回御座,冕旒珠玉轻轻晃动,遮挡了他部分眼神,只留下一个冷峻而威严的轮廓。
“始平二年,辛苦诸卿了。”他的声音缓和下来,却依旧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然,过往之功,皆为序章!真正的辉煌,始于今朝!始平三年,乃帝国龙腾之年!望诸卿,与朕同心同德,再创一番旷古烁今的伟业,共铸这煌煌大秦——万世不拔之基!”
“臣等誓死效忠陛下!大秦万年!陛下万岁!”
震耳欲聋的宣誓声,为这次注定载入史册的惊蛰前大朝会,画上了一个充满力量与希望的休止符。然而,所有人都知道,这并非结束,而是一场更大风暴的开始。
朝会散去,百官怀着激动、喜悦、凝重、亢奋的复杂心情,鱼贯退出麒麟殿。阳光洒在每个人身上,都仿佛镀上了一层金光。高薪养廉的实惠、开疆拓土的豪情、紧随其后的重任,交织在每个人心头。
扶苏独自坐在空旷下来的麒麟殿中,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御案。案头,那份礼部呈上的秀女名册静静躺着,画中女子巧笑嫣然。然而,他的目光却已穿透宫墙,越过千山万水,落在了那阴山以北的草原、岭南的崇山峻岭、西域的漫漫黄沙之上。
惊蛰雷动,万物复苏。而大秦这头蛰伏已久的巨龙,已然睁开了睥睨天下的双眼,发出了震动八荒的咆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