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传回渊国,连安若欢都感到了意外与震动。 他本以为李余然会谨慎接受,或至少会秘而不宣,却没想到对方竟如此坦荡,并提出了“成果共享”的承诺。
“好一个李余然!”安若欢在丞相府中抚掌赞叹,眼中闪烁着遇到真正知己的光芒,“不矜不伐,从善如流,更有海纳百川之胸襟!景宏,你看到了吗?这才是帝王气度!与这样的对手共舞,方不负此生!”
他非但没有觉得被冒犯,反而因为李余然的回应,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道路。
有了渊国核心技术的启发,晟国的“龙吟号”工程进展神速。 工匠们举一反三,甚至在原有基础上做出了多项创新。一种良性竞争的态势,在两国顶尖工匠之间悄然形成。
而与此同时,陆其琛在京城,也并未真正闲居。他利用自己的威望和超然地位,开始着手梳理、编纂他半生戎马、治国的心得,尤其是关于边防战略、军队建设、以及与周边势力打交道的经验教训。他不立文字,而是通过口述,由安湄和几位绝对可靠的门生记录整理。他知道,这份无形的遗产,或许比他曾经掌握的兵符,对晟国的未来更有价值。
这一日,李余然微服来访。
两人在庭院石桌旁对坐,一如多年前。
“王爷近日似乎在着书立说?”李余然笑问。
陆其琛为他斟上一杯清茶,淡然道:“算不上着书,只是将一些陈年旧事,些许心得,记录下来,免得带进棺材里。或许,对后世儿郎,能有些许借鉴。”
李余然心中感动,知道这是陆其琛在用另一种方式守护国家。他郑重道:“王爷之心,朕深知。此乃国之瑰宝。”
陆其琛看着眼前沉稳的帝王,忽然问道:“陛下对安若欢‘赠图’之事,后怕否?”
李余然沉吟片刻,坦诚道:“怕过。但朕更信,人心向善,大道不孤。安相以诚待我,我必以诚报之。即便未来仍有纷争,至少在此道上,朕与他,无愧于心。”
“龙吟号”的龙骨终于在借鉴与创新中成功铺设,巨大的船体在船坞中初具雏形,象征着晟国迈向深海的决心。李余然以开放姿态回应安若欢“赠图”之举,不仅在技术上赢得了突破,更在道义上树立了崭新的标杆。
一场源于理念的危机,正悄然酝酿。
李余然力排众议推行的《勋贵限禄及子弟考核法》与“税赋货币化”试点,在经过数年相对平稳的推行期后,终于触及了最深层的利益核心。旧贵族们发现,皇帝并非一时兴起,而是要以铁腕将这变革持续下去,彻底动摇他们赖以生存的根基。
他们不再满足于阳奉阴违和散布流言,开始以更隐蔽、也更致命的方式进行反抗——经济绞杀。
数家由旧贵族背后掌控、遍布各州的钱庄票号,几乎在同一时间,开始以各种理由收紧银根,催缴贷款,尤其针对那些积极响应新政、由寒门或中小商人兴办的工坊、商行。同时,他们利用手中尚存的渠道,大量囤积民生必需物资,如粮食、布匹、药材,人为制造短缺,哄抬物价。
这一招,极其毒辣。它不直接对抗皇权,却能在民间制造恐慌,引发怨声载道,最终将压力导向推行新政的皇帝。若处理不当,不仅新政可能夭折,甚至可能激起民变。
京城,市面已现萧条迹象,物价飞涨的传言甚嚣尘上。 奏报如雪片般飞入南书房。
“陛下,江南三州十七家新式织坊因资金链断裂,已濒临倒闭,数千工匠面临失业!”
“陛下,京畿粮价半月内暴涨三成,民怨沸腾!”
“陛下,若再不断然处置,恐生大乱啊!”
朝堂之上,要求皇帝暂停新政、安抚“市场”的声音再次高涨,甚至部分原本中立的官员也开始动摇。
李余然面临着亲政以来最严峻的内部挑战。这不再是简单的政见之争,而是关乎经济命脉的无声战争。他可以动用雷霆手段,查抄几家钱庄,抓捕几个贵族,但这只会加剧恐慌,导致经济更快崩溃。
就在这焦头烂额之际,安湄再次带来了安若欢的消息。 这一次,不是图纸,而是一封更长的私信。
信中,安若欢并未直接献策,而是以渊国早年推行类似改革时遭遇的阻力为例,深入剖析了旧利益集团可能采取的种种经济反扑手段,其描述与晟国现状惊人相似。他详细记录了渊国当时如何利用国家控制的“平准仓”平抑物价,如何建立官营的“兴业钱庄”为新兴实业输血,以及如何制定《反囤积居奇律》严厉打击投机倒把。
信的末尾,他写道:“……此非权谋之术,乃治国之策。利益之固,如冰封之河,非烈日暴晒可速融,需以温火慢炖,疏导结合。陛下手握大义名分,更握民心所向,当以制度破局,而非以暴易暴。若觉可行,我国相关律法条文及机构设置细则,可供陛下参考。”
他将自己国内的核心治理经验,作为“他山之石”,赠予对手。
陆其琛仔细听安湄转述了安若欢信中的内容,沉吟良久。
“安若欢,这是将自家的底牌,都亮出来了。”他缓缓道,“他不仅是在帮陛下,更是在践行他的‘大道’。他要证明,他所追求的文明,其制度本身,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看向皇宫方向,目光深邃:“陛下此刻,需要的不是具体的刀兵,而是能斩断这经济乱麻的‘刀’。安若欢,送来了刀,甚至指明了下刀的部位。但最终执刀之人,仍是陛下自己。”
李余然彻夜未眠。 他反复研读安若欢的信,对照着晟国的实际情况。他意识到,简单照搬渊国模式不可取,但其中的思路和原则,无疑是正确的方向。
次日,他做出了系列雷厉风行却又精准克制的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