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镇小学,操场上飘着彩色的气球,教学楼里却安静得只剩下铅笔划过纸张的“沙沙”声——镇里正在举办“画家乡”比赛,望海坡来的十几个孩子,正趴在课桌上,认真地描绘着他们心中最美的家乡风景。
扎羊角辫的小女孩妞妞,握着蜡笔的小手顿了顿,先在画纸中央画了一块长方形的木牌,又用金黄色的蜡笔,一笔一划地在木牌上写下“望海坡”三个字。她歪着脑袋想了想,又在木牌旁边画了一把小小的锄头,锄头下面还画了几颗圆滚滚的土豆,土豆上沾着用棕色蜡笔涂的“泥土”,看起来格外真实。
坐在妞妞旁边的小男孩石头,则画了一幅热闹的场景:牌楼下站着好多人,有抱着土豆的阿姨,有扛着锄头的爷爷,还有几个小孩在牌楼下跑闹。他特意用红色蜡笔给木牌描了边,还在木牌上方画了个大大的太阳,阳光用橘色的线条画成射线,仿佛能让人感受到温暖。
“你们怎么都画合作社的牌子呀?”邻村的小孩凑过来,好奇地问,“家乡里不是有好看的梯田、清清的小河吗?”
妞妞抬起头,大眼睛亮晶晶的:“梯田和小河也好看,但合作社的牌子才是最美的!我爷爷说,有了这牌子,咱望海坡的土豆能卖到贵阳、遵义,爸爸再也不用愁土豆卖不出去了,还能给我买新书包呢!”
石头也跟着点头:“我爸爸在合作社里干活,每天都能拿到工钱。上次我过生日,爸爸就是用合作社发的工资,给我买了生日蛋糕。而且,上次挂牌的时候,好多人在牌楼下合影,可热闹了!”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笔下的牌子也越来越丰富:有的在牌子旁边画了装满土豆的卡车,车身上写着“望海坡合作社专供”;有的在牌子下方画了石台上的老物件,有旧算盘、针线笸箩,还有陶瓮;还有的在牌子后面画了绿油油的土豆苗,叶片用深浅不一的绿色涂得层次分明。
比赛结束后,老师把所有参赛作品都贴在教室的墙上,当看到望海坡孩子们画的“牌子”时,忍不住停下脚步,仔细欣赏起来。她指着妞妞画的牌子,对全班同学说:“大家看,这牌子画得多好啊!它不是普通的木头牌,上面藏着望海坡人的日子——有爷爷的锄头,有爸爸的汗水,还有孩子们的期待。”
老师顿了顿,声音变得格外温柔:“这牌子之所以是望海坡最美的风景,是因为它不仅代表着合作社的发展,更藏着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希望。有了这牌子,大人们能安心种地、踏实赚钱,孩子们能有新书包、新蛋糕,这样的风景,比任何山水都动人。”
孩子们听得认真,望海坡的小孩们更是挺直了小胸脯,脸上满是自豪。妞妞悄悄对石头说:“以后我还要画合作社的牌子,等我长大了,也要像叔叔阿姨一样,为合作社做事,让牌子变得更亮!”
比赛结果出来,望海坡有三个孩子的作品得了奖,妞妞的画还被评为“最具家乡情怀奖”。当老师把奖状递给妞妞时,她捧着奖状,第一时间就想拿回村里,给爷爷和合作社的叔叔阿姨们看看。
夕阳西下,孩子们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地回村。妞妞一路上都在给小伙伴们讲她画的牌子,讲牌子背后的故事。远处的合作社牌楼下,陈老五正提着水桶,慢慢擦拭着木牌,金色的余晖洒在木牌上,与孩子们手中的奖状交相辉映,构成了望海坡最温暖的画面。
妞妞知道,这牌子不仅在她的画里,更在每个人的心里。以后,它会陪着自己长大,陪着望海坡变得越来越好,成为永远不会褪色的家乡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