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过后的望海坡,晨露还沾在土豆苗的叶片上,空气里满是湿润的泥土香。合作社新修的牌楼前,早已被打扫得干干净净,红色的灯笼挂在两侧柱上,随风轻轻摆动,连石缝里的杂草都被细心拔除——今天是合作社挂牌的日子,爷爷从半个月前就开始琢磨各种讲究,半点不敢马虎。
天刚蒙蒙亮,爷爷就起了床,换上浆洗得发白的蓝布褂子,手里攥着一本泛黄的老皇历,蹲在院子里反复翻看。三秒端着早饭出来时,就见爷爷指着皇历上的“辰时”二字,眉头舒展开来:“就定辰时挂牌!辰时属龙,龙能行云布雨护庄稼,还能镇宅保丰收,咱合作社沾着龙气,往后准能顺顺利利!”
三秒笑着把粥碗递过去:“都听您的,您说啥时挂就啥时挂。”他知道爷爷一辈子种地,信这些老讲究,其实也是盼着合作社能有个好彩头,心里踏实。
早饭过后,村民们陆续赶来帮忙。有人拿来红绸布,仔细裹在松木牌匾上;有人搬来桌子,摆在牌楼正前方;还有人去村口的小卖部买了鞭炮,用绳子系在牌楼的横梁上,只等吉时一到就点燃。赵老板也特意提前赶来,手里提着一个礼盒,里面是他托人定做的“五谷丰登”摆件,要放在合作社的办公室里。
“三秒,张技术员到了!”村口传来一声喊。三秒赶紧迎出去,只见县农技站的张技术员背着工具包,笑容满面地走了过来。张技术员这些年一直帮望海坡指导种植技术,从选种到施肥,再到病虫害防治,都离不开他的帮忙,这次请他来揭牌,也是爷爷特意交代的——“懂技术的人来揭牌,能给庄稼带来好福气”。
张技术员一进门,就被爷爷拉着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爷爷从屋里拿出那把用了三十年的老锄头,递到张技术员面前:“张同志,你看这锄头,陪我种了一辈子地,现在合作社要挂牌了,我想让它也沾沾喜气。”
张技术员接过锄头,轻轻摩挲着光滑的木柄,又看了看锃亮的锄刃,笑着说:“老叔,您这锄头可是个宝贝啊!老锄头守着老土地,种出的土豆又沙又甜;新牌子开创新路子,能把好土豆卖到更远的地方,这叫‘守正创新’,准能成!”
爷爷听了,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还是你有文化,说得在理!咱农民就是要守着土地,再跟着你们学新技术,才能有好日子过。”
说话间,辰时快到了。大家簇拥着张技术员和爷爷来到牌楼前。张技术员接过三秒递来的剪刀,走到裹着红绸布的牌匾前,爷爷则站在一旁,双手紧紧握着老锄头,眼神里满是期待。
“吉时到!”随着村民们的一声喊,张技术员剪断红绸布的绳结。红绸布缓缓滑落,“望海坡种植专业合作社”九个鎏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边缘的麦穗和土豆图案格外醒目。与此同时,有人点燃了鞭炮,“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在山谷里回荡,惊飞了枝头的小鸟,也引来了更多村民围观。
有趣的是,当鞭炮声响起时,地里的土豆苗仿佛也受了鼓舞,原本微微下垂的叶片,竟直直地向上舒展开来,嫩绿的叶片在阳光下泛着光,像是在为合作社的挂牌欢呼。爷爷看到这一幕,激动地说:“你们看,连土豆苗都高兴了!这说明咱合作社往后肯定能丰收,能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
村民们纷纷点头,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陈老五走上前,拍了拍三秒的肩膀:“三秒,你爷爷这些讲究没白弄,你看这光景,多好啊!以后咱跟着合作社好好干,肯定能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张技术员也笑着说:“老叔的讲究,其实是对土地的敬畏,对丰收的期盼。往后我会常来望海坡,帮大家引进更多新技术、新品种,让老土地能产出更多好庄稼,让新牌子能越来越响亮!”
挂牌仪式结束后,大家围着牌楼和地里的土豆苗,你一言我一语地聊着未来的计划。有人说要扩大土豆种植面积,有人说要学习土豆粉条的制作技术,还有人说要帮合作社宣传,让更多人知道望海坡的土豆。爷爷则拿着老锄头,在地里轻轻松了松土,动作缓慢却格外认真,仿佛在跟土地诉说着新的希望。
三秒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又看了看阳光下的牌匾和地里的土豆苗,心里充满了温暖和力量。他知道,爷爷的这些讲究,不仅是老辈人的传统,更是对土地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而张技术员说的“守正创新”,也正是合作社发展的方向——守着土地的根本,跟着时代学新技术,才能让望海坡的土豆走得更远,让合作社的牌子越来越亮。
夕阳西下时,村民们才渐渐散去。牌楼前的鞭炮纸屑还散落在地上,像是给土地铺上了一层红色的地毯。三秒和爷爷站在牌楼下,望着远处的梯田,爷爷突然说:“以后每年辰时,咱都来牌楼前看看,看看这土地,看看这土豆苗,别忘了咱是农民,根在地里。”
三秒用力点了点头:“爷爷,我记住了。不管合作社发展多大,我都不会忘了土地,不会忘了咱农民的本分。”
晚风拂过,地里的土豆苗轻轻摇曳,像是在回应着祖孙俩的对话。牌楼上的鎏金大字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更加温暖而明亮,仿佛在预示着望海坡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