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过后,望海坡的风裹着寒气,早上出门得裹紧棉袄,连呼出的气都带着白霜。赶集日的天还没亮透,春花就骑着小电驴往镇上赶,竹篮里装着刚蒸好的玉米粑,热气透过玉米叶往上冒,在车把手上结了层薄霜。刚到摊位,她就赶紧把玉米粑摆出来,可没一会儿,手指就冻得发僵,连系红绳的力气都快没了。
“春花,我来帮你!”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春花回头一看,是三秒推着三轮车来了,车上还放着个炭火盆,“天这么冷,你一个人忙不过来,我跟合作社说好了,以后赶集我来给你搭把手。”
春花又惊又喜,搓着冻僵的手说:“三秒,太谢谢你了!这天气越来越冷,我一个人确实有点忙不过来,有时候顾客多了,收钱、装粑都顾不过来。”
三秒把炭火盆放在摊位旁边,往里面添了些木炭,火苗“噼啪”地窜起来,很快就驱散了周围的寒气。“你负责装粑、收钱,这些细致活适合你;我嗓门大,就负责吆喝,招揽顾客,咱分工合作,肯定比你一个人快。”
说着,三秒清了清嗓子,朝着路过的人吆喝起来:“走过路过别错过!望海坡的甜玉米,蒸出甜日子!纯玉米做的粑,不添糖,不掺假,老面发酵,松柴火蒸,吃着放心!甜口的带着玉米香,咸口的裹着芝麻盐,不好吃不要钱!”
他的嗓门洪亮,带着望海坡人特有的朴实腔调,一下子就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路过的大叔大婶纷纷停下脚步,围到摊位前:“小伙子,你这粑真不添糖?我家孩子不爱吃甜的,怕有糖精。”
三秒笑着说:“大叔,您放心!咱这粑用的是望海坡自己种的‘三秒种’甜玉米,玉米本身就甜,不用添糖精。您尝尝这咸口的,裹的是芝麻盐,一点不甜,还香得很!”
春花赶紧递过试吃的小块,大叔尝了之后连连点头:“不错不错!没添糖精,还有芝麻的香,给我称两斤咸口的!”
有了三秒的吆喝,摊位前很快就围满了人。春花手脚麻利地装粑、收钱,三秒在一旁继续吆喝,还时不时帮着给顾客介绍口味:“阿姨,您要是给孩子吃,选甜口的,玉米香浓;要是给老人吃,选咸口的,不黏牙,还下饭。”
两人配合得格外默契,没一会儿,第一篮玉米粑就卖空了。春花赶紧从三轮车上搬下第二篮,三秒则趁着空隙,给春花递了杯热乎的玉米须水:“喝点水暖暖身子,别冻着了。”
春花接过杯子,喝了口热水,心里暖暖的。之前一个人赶集,忙起来连口水都顾不上喝,现在有了三秒帮忙,不仅轻松多了,还能偶尔歇口气。她看着三秒在寒风中吆喝的身影,心里满是感激——要是没有三秒的帮忙,她真不知道这个冬天该怎么熬过去。
太阳渐渐升高,赶集的人越来越多,三秒的吆喝声也越来越响:“望海坡的玉米粑,现做现卖!不添添加剂,健康又美味!买回去给家人尝尝,保证吃了还想吃!”
他的吆喝声混着玉米粑的甜香,成了镇上赶集日的标志性声音——老远就能听见三秒的吆喝,顺着声音找过去,就能看到春花的玉米粑摊位。有个从邻镇来的大妈,就是顺着吆喝声找过来的:“我老远就听见小伙子吆喝,想着肯定是好东西,果然没让我失望!这粑真好吃,给我多称点,我带回去给亲戚尝尝!”
中午的时候,玉米粑已经卖得差不多了。三秒帮着春花收拾摊位,把空竹篮叠好,炭火盆里的木炭也快烧完了。“今天卖得真快,比平时早了一个小时就快卖空了。”三秒擦了擦额角的汗,虽然天很冷,可他吆喝了一上午,也出了不少汗。
春花笑着说:“都是你的功劳!要不是你帮忙吆喝,招揽了这么多顾客,哪能卖这么快。以后赶集,可就靠你了!”
“没问题!”三秒爽快地答应,“只要你需要,我就来帮忙。咱都是合作社的人,互相帮衬是应该的。而且看着你这玉米粑卖得这么好,我也高兴,这可是咱望海坡的特色!”
收拾好摊位,两人一起往回走。路上,三秒忽然说:“春花,我觉得咱这玉米粑还能再改进改进。比如可以做些小个的,方便孩子吃;还可以用真空包装,这样能放得更久,方便卖到更远的地方。”
春花眼睛一亮:“这个主意好!我之前也想过真空包装,就是不知道咋弄。等下次合作社开会,咱跟大家商量商量,看看能不能一起弄个真空包装机,这样不仅能延长保质期,还能把玉米粑卖到县城、贵阳去!”
三秒点点头:“好!咱回去就跟合作社说,争取早点把这事办了。让更多人吃到咱望海坡的玉米粑,让咱望海坡的农产品走得更远!”
寒风依旧吹着,可两人的心里却暖暖的,充满了希望。春花知道,有了三秒这个赶集的伙伴,有了合作社的支持,她的玉米粑生意一定会越来越好,望海坡的日子也会像这玉米粑一样,越来越甜。